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不同于研究型高校,不是以培养科研人才为导向的,而是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导向的。施工组织管理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根据课程的设计理念,表述了课程的性质及作用,从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分析及“实践导向、课业评价”实践型课程创新两个方面探讨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专业综合能力,从而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工作过程;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分类号】G7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南方职业学院2014年度院级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施工组织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编号:14YB04)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施工组织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核心是根据工程实施复杂程度研究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统一规划和系统性管理内在规律,是建筑施工单位以整体化、系统化理念对施工项目制定决策、做出规划、组织施工、控制质量和成本等并协调各个施工环节的统筹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因此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很多时候我们的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综合能力有待加强,于是本文将从以工作过程分解施工组织的任务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能力。
二、全面贴合建筑施工实际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将岗位工作实践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和主线,引入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态度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体系,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形成课内外结合、校企結合、工学结合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工作岗位及所需工作能力分析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主要考虑工作过程中的系统性特点,课程组对湖南建工集团公司等建筑企业的调研,我国现在建筑工程项目主要采取的是项目经理责任制的生产组织形式,岗位组织普遍采取在领导决策层下设置执行、作业层的形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构成了项目领导和决策层;领导决策层下的执行层也肩负项目管理职责,主要由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等人员岗位构成;最基层的作业层主要是指各工种的施工班组,常见的有砌筑工班组、钢筋工班组、模板架设工班组等。建筑技术专业所涉及到的主要有施工员、质量员等位于工程建设执行层的岗位,而各个岗位所需要达到的工作能力要求则由企业技术人员以及课程组老师在分析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加以确定。
具体来讲,施工员所需的职业技能主要为读图能力,包括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构图能力,即借助建筑CAD软件绘制建筑图纸的能力;能够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能力;对建筑工程施工良好组织的能力;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规划和制定能力;建筑工程的基本测量技能;正确使用、检验和保存建筑材料的能力;对项目工程费用进行预算和决算的财务能力;依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文件检验工程质量的能力等。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可以明确培养目标,使之具备建筑施工能力。
在总结相关职业技能之前,我们对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進行了充分地调查和研究,分析建设施工的具体施工过程,分解相关工作环节,依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和专项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并进的策略与企业共同构建了基于行业需要、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以实践为指导、课业评价”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1、以课程实训为主线的情景教学设计
结合实践情境进行教学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不仅易于学生接受、操作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课内实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之中有计划的引入实践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巩固的相统一,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了解诸如施工现场的布置、劳动量的计算等现实性的知识内容。实践教学能有效解决理论知识抽象、枯燥,不易掌握和运用的问题。
(2)集中实训。除了课内实训之外还要以课程集中实训提升实践教学的含量,可以采取与建筑公司合作进行学生顶岗实习,利用集中的实践有效提升学生对工程进度及主要施工方案编制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3)综合实践。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多样,形式也必须丰富,常见的形式有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以此提升学生对施工组织整体策划、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具体技能运用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识与能力相统一,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2、模拟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设计
在课程理论讲解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程度,正确理解技能为主理论够用思想,模拟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前提要做好相关准备,教师要提前发放一套简单的图纸,积极准备教学过程的资料,才能使得该模拟实现。模拟实践教学法主要包含以下模拟实践环节。
四、改革的预期成效
1、教学实效性得到明显提升。我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该实践教学体系完成了2015届及2016届的教学,从教学效果看,我发现动手操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热情,更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较熟练地安排施工组织进度计划。教学做到老师教、实践教、学生学、学生做几个环节相统一,为学生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技能基础、个人兴趣基础。紧贴未来真实的工作环境设置教学领域,研究、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综合素质、职业兴趣得到同步提高,切实增进其未来的个人竞争力。
2、不仅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使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对两届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工作跟踪调查,我系学生普遍表现出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勤奋踏实,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能专业地编制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学生实习的各个岗位能得到相关岗位人员的好评。
五、结语
“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组织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专项基础能力、综合实务能力、毕业顶岗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可顶岗就业,成为生产一线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延该.加强专业建设实践“工”与“学”[J]. 新课程研究,2014.
[2]安素莉.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
[3]马利君. 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改革设计与实践[J]. 现代企业教育,2014.
[4]方张平,黄伟,李奇.浅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
作者简介:项林(1981-),女,安徽枞阳人,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研究。
关键词:工作过程;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分类号】G7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南方职业学院2014年度院级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施工组织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编号:14YB04)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施工组织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核心是根据工程实施复杂程度研究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统一规划和系统性管理内在规律,是建筑施工单位以整体化、系统化理念对施工项目制定决策、做出规划、组织施工、控制质量和成本等并协调各个施工环节的统筹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因此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很多时候我们的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综合能力有待加强,于是本文将从以工作过程分解施工组织的任务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能力。
二、全面贴合建筑施工实际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将岗位工作实践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和主线,引入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态度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体系,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形成课内外结合、校企結合、工学结合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工作岗位及所需工作能力分析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主要考虑工作过程中的系统性特点,课程组对湖南建工集团公司等建筑企业的调研,我国现在建筑工程项目主要采取的是项目经理责任制的生产组织形式,岗位组织普遍采取在领导决策层下设置执行、作业层的形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构成了项目领导和决策层;领导决策层下的执行层也肩负项目管理职责,主要由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等人员岗位构成;最基层的作业层主要是指各工种的施工班组,常见的有砌筑工班组、钢筋工班组、模板架设工班组等。建筑技术专业所涉及到的主要有施工员、质量员等位于工程建设执行层的岗位,而各个岗位所需要达到的工作能力要求则由企业技术人员以及课程组老师在分析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加以确定。
具体来讲,施工员所需的职业技能主要为读图能力,包括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构图能力,即借助建筑CAD软件绘制建筑图纸的能力;能够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能力;对建筑工程施工良好组织的能力;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规划和制定能力;建筑工程的基本测量技能;正确使用、检验和保存建筑材料的能力;对项目工程费用进行预算和决算的财务能力;依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文件检验工程质量的能力等。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可以明确培养目标,使之具备建筑施工能力。
在总结相关职业技能之前,我们对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進行了充分地调查和研究,分析建设施工的具体施工过程,分解相关工作环节,依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和专项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并进的策略与企业共同构建了基于行业需要、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以实践为指导、课业评价”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1、以课程实训为主线的情景教学设计
结合实践情境进行教学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不仅易于学生接受、操作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课内实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之中有计划的引入实践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巩固的相统一,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了解诸如施工现场的布置、劳动量的计算等现实性的知识内容。实践教学能有效解决理论知识抽象、枯燥,不易掌握和运用的问题。
(2)集中实训。除了课内实训之外还要以课程集中实训提升实践教学的含量,可以采取与建筑公司合作进行学生顶岗实习,利用集中的实践有效提升学生对工程进度及主要施工方案编制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3)综合实践。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多样,形式也必须丰富,常见的形式有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以此提升学生对施工组织整体策划、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具体技能运用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识与能力相统一,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2、模拟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设计
在课程理论讲解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程度,正确理解技能为主理论够用思想,模拟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前提要做好相关准备,教师要提前发放一套简单的图纸,积极准备教学过程的资料,才能使得该模拟实现。模拟实践教学法主要包含以下模拟实践环节。
四、改革的预期成效
1、教学实效性得到明显提升。我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该实践教学体系完成了2015届及2016届的教学,从教学效果看,我发现动手操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热情,更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较熟练地安排施工组织进度计划。教学做到老师教、实践教、学生学、学生做几个环节相统一,为学生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技能基础、个人兴趣基础。紧贴未来真实的工作环境设置教学领域,研究、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综合素质、职业兴趣得到同步提高,切实增进其未来的个人竞争力。
2、不仅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使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对两届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工作跟踪调查,我系学生普遍表现出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勤奋踏实,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能专业地编制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学生实习的各个岗位能得到相关岗位人员的好评。
五、结语
“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组织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专项基础能力、综合实务能力、毕业顶岗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可顶岗就业,成为生产一线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延该.加强专业建设实践“工”与“学”[J]. 新课程研究,2014.
[2]安素莉.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
[3]马利君. 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改革设计与实践[J]. 现代企业教育,2014.
[4]方张平,黄伟,李奇.浅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
作者简介:项林(1981-),女,安徽枞阳人,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