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多年的工作中,遇到过很多以同性恋的问题过来咨询的,尤其是青少年,大多数是被父母押过来的。其中最小的,是一个不满14岁的少女。
这个孩子虽然不到14周岁,却已经长到1米72,除了一脸的稚气,举止行为倒是很有大人的模样。打扮中性化,举止和嗓音也有一种故作的粗犷。妈妈脸色灰黄,声音沙哑,爸爸则完全是垂头丧气的模样。
孩子的一句问话让我镇定了下来:“老师,我是同性恋吗?”
一个不满14岁的孩子,正是性别认同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如果她在与男生的交往中遇到了困难,或是在家庭性别角色中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又在这个时候接触过同性恋人群,很容易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认为自己也是同性恋。
特殊的家庭权利结构会给孩子的性别认同造成困难
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这个家庭中一个奇怪的互动。前些日子,妈妈想给孩子报个辅导班,孩子坚决不同意,爸爸先是帮着妈妈劝孩子,孩子生气地跑出去了,爸爸又追出去安慰孩子,并且偷偷地给了孩子一些钱。孩子带着钱跑出去将近一个星期,把妈妈都快急疯了。后来,爸爸去将孩子找了回来,却发现孩子和同性恋人群混到了一起。
这个家里通常就是这样,妈妈提出要求,孩子反抗,爸爸先是站在妈妈一边,然后再偷偷地去支持孩子,最后所有问题全都不了了之。孩子心里既不赞成妈妈的专制跋扈,又看不起爸爸的懦弱无能,因为不喜欢妈妈的强势,她在成长的关键年龄段,找不到可以学习的榜样,而身边的男性又没有对她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妈妈是个“女汉子”,爸爸是个“男妹子”,这是造成孩子性别认同困惑的原因之一。
和同性恋团体的接触是孩子对性取向困惑的重要原因
孩子离家出走以后,本来是跟一个女同学在一起的,孩子的爸爸认为不会有什么危险。结果通过女同学认识的一位大姐,把她带到了一个拉拉(同性恋)俱乐部,接触到了一些同性恋的朋友,并且还在一个拉拉酒吧帮了几天忙。这就更加深了孩子对自己认知的迷惑。所以,她见我的第一句话就会问我:“我是同性恋吗?”
我并没有急于回答她提出的问题,而是告诉她:如果她对同性恋问题感兴趣,我们倒是可以一起花一些时间进行讨论,以便于对同性恋和自己能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经过三个月的咨询,她再也没有跟我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她的爸爸妈妈也开始思考和调整了彼此的关系,妈妈不那么强势了。
把男孩养成男孩,把女孩养成女孩——这不是废话
关于同性恋的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天生的,不过大多数心理学者还是认为和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子女不恰当的性别期待:独生子女政策,让很多有儿女双全观点的父母内心愿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就有可能把这些愿望投射到那些现有的子女身上去。我曾见过好多把女儿叫“儿子”的家庭,也见到过有些男孩上小学了还梳漂亮小辫,穿花衣服。慢慢地,穿花衣服的男孩开始娘娘腔,被叫作“儿子”的女孩有了爷们儿气。
随着社会上“阴盛阳衰”问题的盛行,无论是对强势妈妈的反抗,还是对无法行使父权的爸爸的鄙夷,都会变成孩子成长为一个纯粹的“男人”或“女人”的障碍。
在成长的过程中和同性恋团体的接触,已经成为被世界公认的,会成为同性恋的原因之一。
父母总是很担心孩子过早地和异性接触,对孩子死防严守,往往并不在意和同性别人群建立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开放,很多原来很隐秘的行为已经变得公开和半公开化,同性恋就是其中之一。孩子会有比原来更多、更直接的途径去接触到这类人群,而他们的自我还在成长期,如果再遇到一些异性社交关系中的挫折,就更会在性取向问题上产生混乱或走得更远。
这个孩子虽然不到14周岁,却已经长到1米72,除了一脸的稚气,举止行为倒是很有大人的模样。打扮中性化,举止和嗓音也有一种故作的粗犷。妈妈脸色灰黄,声音沙哑,爸爸则完全是垂头丧气的模样。
孩子的一句问话让我镇定了下来:“老师,我是同性恋吗?”
一个不满14岁的孩子,正是性别认同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如果她在与男生的交往中遇到了困难,或是在家庭性别角色中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又在这个时候接触过同性恋人群,很容易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认为自己也是同性恋。
特殊的家庭权利结构会给孩子的性别认同造成困难
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这个家庭中一个奇怪的互动。前些日子,妈妈想给孩子报个辅导班,孩子坚决不同意,爸爸先是帮着妈妈劝孩子,孩子生气地跑出去了,爸爸又追出去安慰孩子,并且偷偷地给了孩子一些钱。孩子带着钱跑出去将近一个星期,把妈妈都快急疯了。后来,爸爸去将孩子找了回来,却发现孩子和同性恋人群混到了一起。
这个家里通常就是这样,妈妈提出要求,孩子反抗,爸爸先是站在妈妈一边,然后再偷偷地去支持孩子,最后所有问题全都不了了之。孩子心里既不赞成妈妈的专制跋扈,又看不起爸爸的懦弱无能,因为不喜欢妈妈的强势,她在成长的关键年龄段,找不到可以学习的榜样,而身边的男性又没有对她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妈妈是个“女汉子”,爸爸是个“男妹子”,这是造成孩子性别认同困惑的原因之一。
和同性恋团体的接触是孩子对性取向困惑的重要原因
孩子离家出走以后,本来是跟一个女同学在一起的,孩子的爸爸认为不会有什么危险。结果通过女同学认识的一位大姐,把她带到了一个拉拉(同性恋)俱乐部,接触到了一些同性恋的朋友,并且还在一个拉拉酒吧帮了几天忙。这就更加深了孩子对自己认知的迷惑。所以,她见我的第一句话就会问我:“我是同性恋吗?”
我并没有急于回答她提出的问题,而是告诉她:如果她对同性恋问题感兴趣,我们倒是可以一起花一些时间进行讨论,以便于对同性恋和自己能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经过三个月的咨询,她再也没有跟我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她的爸爸妈妈也开始思考和调整了彼此的关系,妈妈不那么强势了。
把男孩养成男孩,把女孩养成女孩——这不是废话
关于同性恋的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天生的,不过大多数心理学者还是认为和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子女不恰当的性别期待:独生子女政策,让很多有儿女双全观点的父母内心愿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就有可能把这些愿望投射到那些现有的子女身上去。我曾见过好多把女儿叫“儿子”的家庭,也见到过有些男孩上小学了还梳漂亮小辫,穿花衣服。慢慢地,穿花衣服的男孩开始娘娘腔,被叫作“儿子”的女孩有了爷们儿气。
随着社会上“阴盛阳衰”问题的盛行,无论是对强势妈妈的反抗,还是对无法行使父权的爸爸的鄙夷,都会变成孩子成长为一个纯粹的“男人”或“女人”的障碍。
在成长的过程中和同性恋团体的接触,已经成为被世界公认的,会成为同性恋的原因之一。
父母总是很担心孩子过早地和异性接触,对孩子死防严守,往往并不在意和同性别人群建立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开放,很多原来很隐秘的行为已经变得公开和半公开化,同性恋就是其中之一。孩子会有比原来更多、更直接的途径去接触到这类人群,而他们的自我还在成长期,如果再遇到一些异性社交关系中的挫折,就更会在性取向问题上产生混乱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