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hao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属于培养学生智力关键阶段,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大问题”导学方式能够突出教学研究重点,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发挥学生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习惯以及数学学习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本文对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以及能力对策,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大问题导学 学生 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56-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人物就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良好思维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新技能以及新方法,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效率。所谓“大问题”实际上就是指问题内容涉及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加侧重高水准的探究性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大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予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空间,促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问题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大问题”导学则是教师结合教学活动来设置相关问题,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最优解答方法,教师则是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开放性的问题来给予学生足够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能够渐渐发掘数学学习本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一、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以及能力对策
  1.利用“大问题”导学方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所谓形象性思维,实际上就是借助学生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表象所产生的思维方式,表象,实际上就是学生之前以及知觉过的,能够在大脑中再现,能够再现的对象、映像等等。从小学生角度分析来看,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非常的重要。小学阶段正是处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大问题”导学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教学开放性,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问题本质,更加有效的理解数学概念,提升自身数学能力,培养自身的操作思维,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通过科学指导来促使学生了解数学“估算”概念,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利用“大问题”导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促使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对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死板、单一化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转变传统课堂思考模式方面的限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等,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限制,注重引导和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总之,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际要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灵活思考,调整传统思维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更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結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加法”内容来设置问题,诸如,“5+5+5+5+5+4=?”,鼓励学生利用新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乘法,在提出了问题之后,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解题方式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问题,提升学生创造积极性,猝死学生能够更好的解答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转换,也就是将4转化成为(5-1),这样就能够将式子转化成为5×6-1的方式,这样解题方式更加便捷,引导学生发掘隐藏问题,有效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利用“大问题”导学方式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逻辑性思维,实际上就是对待问题,学生思考严谨程度,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实物发展规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身问题分析的说服力。作为高级性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更加严谨的思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问题,诸如,“35÷7=5”、“40÷8=5”、“45÷9=5”等等,学生在看到式子之后,就会思考,思考教师需要表达一些什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好奇心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三个算式对比来进行分析,教师引导积极思考,寻找解题规律,这样学生能够掌握教学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性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总之,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引导培养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促使学生培养出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二、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适当的提问以及教师的引导,有利于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敢于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习惯。“大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思考,教师需要从创新、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等多个角度着手,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大问题”导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形象性思维以及逻辑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质疑的勇气,发掘自身探索,提升问题自主探究能力,不断提升自身问题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李妹.在“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及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4(09):13-15
  [2]潘祝江.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11):21-22
  [3]刘延玲.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8):11-12
其他文献
钢琴课是师范生的一门重要技能课,对于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以及今后的教学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此,通过视谱演奏、合奏训练、合理选用教材和即兴伴奏等途径,可加速师范生技能
【摘要】随着现今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园以水活,水是园林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园林的做法,充分考虑水景、合理利用水景、巧妙创造水景,探讨园林水景设计的方法。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指导的类型、过程及相关因素,并对提高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成效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 顶岗实习 指导 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68-01  顶岗实习已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把顶岗实习作为在校学习形式的一种补充,学习和工作相结合
摘要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研究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根据斑马鱼在各时间段的死亡率求出半致死浓度(LC50),根据LC50判断庆大霉素废水的毒性等级。[结果]预试验结果表明,斑马鱼暴露于庆大霉素体积百分比为30%的废水中24 h 100 %死亡(24 h LC100)和体积百分比为10%的废水96 h 零死亡(96 h LC
【摘 要】 时代的变化迫使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发生改变,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应该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目前阶段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存在着包括教学理念落后,和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所以我国一线的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优化自己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本文在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阶段我国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
摘要 [目的]研究荞麦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更好地开发荞麦的保健功能。 [方法]分别考察荞麦皮、荞麦粉和荞麦粒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 [结果]三者乙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最高的为荞麦皮,最小的为荞麦粉,荞麦粒介于两者之间;三者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5
【摘 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需要复合型人才.我国的教育也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也就成为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舞蹈的教学中,教师是引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将这些学生引入舞蹈的世界。如何能在舞蹈中融入德育,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个学生的德育品质是非常的重要,根据课本中关于德育的知识融入进舞蹈的行为中,根据具体情况,改正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好好的确定出一个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