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北京人时常说北京四大名校是“清北人师”,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这个排名有失公允,只有真正在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学习过的人才敢打包票说北师大并非浪得虚名。当你亲眼见过北师大青砖累累的教学楼和高耸挺立的当代建筑,体会过它深厚的人文气息和历久弥新的情怀,领略过它新颖的思想和扶摇而上的远见卓识,并尽可能地熟悉了它的“味道”之后,你就会发现,如果将北师大的质朴与旧看成“文”,将它的灵动与新比作“质”,那么北师大可以说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千帆过尽万木春
以我微见,北师大且是那最质朴与最灵动的调和,最保守与最大胆的结合。它一手指向辉煌的过去,一手托举灿烂的现在;一边回想1902年那触手可及的历史,一边展望最遥远的未来。
很多到北师大短暂学习过的同事回来后总会提到北师大的“旧”。他们总说,北师大明明看上去有很多新建筑,但是总给人“旧”的感觉。那是陈旧吗?不是,那是一种厚重的“旧”,是一种从内部散发出来的质朴的旧。正如明代宣德年间的香炉,拿布擦掉落在它上面的灰尘之后,看上去光滑如新,但那古铜色的包浆,显然是历史的颜色。
虽然北师大最瞩目的图书馆是新建的,但是馆内浩如烟海的有些年头的书籍却更能体现整座建筑的精神内核;虽然北师大物理系和天文系的教学楼是旧的,但是却囊括了广袤的宇宙和无垠的奥秘;虽然北师大的红楼是旧的,但是在里面生活的一代又一代学者却拥有最华丽而灵动的思想。
北师大的“旧”不是陈旧,这种“旧”犹如深埋在地下的矿藏,一层层厚积,成为“出新”的蓄力。
我一直认为北师大所处的新街口外大街对老北京人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在只要乘坐22号线公交车就可以从校门口直达西单,直通前门大街;骑一辆自行车或只凭双脚就可以丈量什刹海,顺便一寻毗邻恭王府的北师大辅仁校区,不知不觉就能来一场北京深度游。而每到秋天,杨花落尽之时,看着一条条街道我就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老舍先生《四世同堂》里的那个新街口。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显示北师大的地理位置之优越,而是想说,有时候我身在校园,会产生一种时光不曾流逝的错觉。虽然校园已几经变化,但是每每有先生谈起梁启超、陈垣、鲁迅、启功等先生的故事,皆似前日之事,便不觉时光荏苒。正所谓教化薪火相传,虽时代已然不同,但我辈所有教化都似先生们亲授,每每翻看先生们的巨著都倍感亲切,热血沸腾。
许多情怀伴君行
如果翻开中国近代史,你就会发现不论是五四运动的身先士卒,一二·九运动的奋勇抗争,还是刘和珍等人在三·一八惨案中的舍生取义,北师大都不仅参与了这些历史,而且书写了历史。
我一直感动于曾经被冠以“京师大学堂”名称的最老的两所学校,它们成就了中国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而北师大那些生活最质朴,治学最严谨,最是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先生们,不仅造就了最鲜活的思想,还教出了一批传承他们思想的最灵动的学生。正是这样的一批先生和学子,塑造出了北师大最应该有的,也最值得被人铭记的模样。
大师们的思想精髓成了北师大最深厚的底蕴,先生们的远见卓识和一颗颗“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拳拳之心,最终被提炼成独属于北师大的情怀。但凡在北师大学习过的人,都会被这种无法名状的情怀所感染。
北师大的校训碑上有八个启体大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初见这八个字,我只觉得正气凛然,却不明真谛。然而受教四年,有如布鞋院士一类深藏功名的先生躬亲教诲,又有一批踏实肯干的学者谆谆教导,我不知不觉便打开了眼。四年浸润,脚下有路,眼里有光,不论文科还是理科学子,都有“立天地,展鲲鹏”的念头。四年之后,我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每每处理事务,脑中全都是校训这八个字——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
先前教师节,我遥祝恩师节日快乐,先生之后发来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上写:
“先圣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今吾职业已为师矣,将如何以免其患?惟有心无所欺,行无所愧,不强不知以为知,庶几有免患之望。”
“心无所欺,行无所愧”,这八字于我又是醍醐灌顶。得此言后,我每日必在备课时斟酌字句,但凡因懈怠而误人,都会觉得内心煎熬。
北师大,让情怀落地
由于我是师范生,很多人便问我北师大是不是一个只培养老师的地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在北师大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可以感受到学校为祖国培养教师的使命感,但是北师大其实是一所综合性高校,而且还是一所QS世界大学排名里位列前十的高校。北师大怀揣着百年育人的兴邦梦想,在现代有了更高的追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它不仅拥有如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传统专业,同时也尽力发展从西方传来的年轻的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各尽其能,让教育情怀落地。
情怀,是北师大从历史记忆中汲取到的精神营养,它使北师大敬畏历史,不忘过去,并以此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使我们可以抱以拳拳之情对待世事,怀揣着更真挚、更高远的眼光直视未来。很多人即便毕业之后离开了北师大,依旧不减鲲鹏之志,工作再普通也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故而面对生活及周遭的挑战都能积极面对。
后记:
我原本觉得由我介绍母校是不合适的,因为我贡献微小,更非所谓精英,但想想又覺得自己作为一个被北师大培养过的平凡人,来叙述它的点滴最合适不过。因为北师大不仅仅赋予有梦想者更高的平台,也赋予平凡人更高的追求,让我们即使在最简单的岗位上,在最普通的生活里,眼底依然闪烁着梦想的光芒,肩上依然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不论何时何地,但凡想起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涯,都会感到再渺小的自我也有可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突然想起伫立在北师大的木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木铎金声是振聋发聩的,教育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我们可以拥有伟大的梦想,但却必须有人去低调地蜗行摸索;我们大都不是圣人,但是我们都渴望成为一个至少有点用的人。这也许便是北师大教给我的最好的东西。
千帆过尽万木春
以我微见,北师大且是那最质朴与最灵动的调和,最保守与最大胆的结合。它一手指向辉煌的过去,一手托举灿烂的现在;一边回想1902年那触手可及的历史,一边展望最遥远的未来。
很多到北师大短暂学习过的同事回来后总会提到北师大的“旧”。他们总说,北师大明明看上去有很多新建筑,但是总给人“旧”的感觉。那是陈旧吗?不是,那是一种厚重的“旧”,是一种从内部散发出来的质朴的旧。正如明代宣德年间的香炉,拿布擦掉落在它上面的灰尘之后,看上去光滑如新,但那古铜色的包浆,显然是历史的颜色。
虽然北师大最瞩目的图书馆是新建的,但是馆内浩如烟海的有些年头的书籍却更能体现整座建筑的精神内核;虽然北师大物理系和天文系的教学楼是旧的,但是却囊括了广袤的宇宙和无垠的奥秘;虽然北师大的红楼是旧的,但是在里面生活的一代又一代学者却拥有最华丽而灵动的思想。
北师大的“旧”不是陈旧,这种“旧”犹如深埋在地下的矿藏,一层层厚积,成为“出新”的蓄力。
我一直认为北师大所处的新街口外大街对老北京人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在只要乘坐22号线公交车就可以从校门口直达西单,直通前门大街;骑一辆自行车或只凭双脚就可以丈量什刹海,顺便一寻毗邻恭王府的北师大辅仁校区,不知不觉就能来一场北京深度游。而每到秋天,杨花落尽之时,看着一条条街道我就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老舍先生《四世同堂》里的那个新街口。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显示北师大的地理位置之优越,而是想说,有时候我身在校园,会产生一种时光不曾流逝的错觉。虽然校园已几经变化,但是每每有先生谈起梁启超、陈垣、鲁迅、启功等先生的故事,皆似前日之事,便不觉时光荏苒。正所谓教化薪火相传,虽时代已然不同,但我辈所有教化都似先生们亲授,每每翻看先生们的巨著都倍感亲切,热血沸腾。
许多情怀伴君行
如果翻开中国近代史,你就会发现不论是五四运动的身先士卒,一二·九运动的奋勇抗争,还是刘和珍等人在三·一八惨案中的舍生取义,北师大都不仅参与了这些历史,而且书写了历史。
我一直感动于曾经被冠以“京师大学堂”名称的最老的两所学校,它们成就了中国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而北师大那些生活最质朴,治学最严谨,最是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先生们,不仅造就了最鲜活的思想,还教出了一批传承他们思想的最灵动的学生。正是这样的一批先生和学子,塑造出了北师大最应该有的,也最值得被人铭记的模样。
大师们的思想精髓成了北师大最深厚的底蕴,先生们的远见卓识和一颗颗“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拳拳之心,最终被提炼成独属于北师大的情怀。但凡在北师大学习过的人,都会被这种无法名状的情怀所感染。
北师大的校训碑上有八个启体大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初见这八个字,我只觉得正气凛然,却不明真谛。然而受教四年,有如布鞋院士一类深藏功名的先生躬亲教诲,又有一批踏实肯干的学者谆谆教导,我不知不觉便打开了眼。四年浸润,脚下有路,眼里有光,不论文科还是理科学子,都有“立天地,展鲲鹏”的念头。四年之后,我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每每处理事务,脑中全都是校训这八个字——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
先前教师节,我遥祝恩师节日快乐,先生之后发来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上写:
“先圣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今吾职业已为师矣,将如何以免其患?惟有心无所欺,行无所愧,不强不知以为知,庶几有免患之望。”
“心无所欺,行无所愧”,这八字于我又是醍醐灌顶。得此言后,我每日必在备课时斟酌字句,但凡因懈怠而误人,都会觉得内心煎熬。
北师大,让情怀落地
由于我是师范生,很多人便问我北师大是不是一个只培养老师的地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在北师大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可以感受到学校为祖国培养教师的使命感,但是北师大其实是一所综合性高校,而且还是一所QS世界大学排名里位列前十的高校。北师大怀揣着百年育人的兴邦梦想,在现代有了更高的追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它不仅拥有如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传统专业,同时也尽力发展从西方传来的年轻的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各尽其能,让教育情怀落地。
情怀,是北师大从历史记忆中汲取到的精神营养,它使北师大敬畏历史,不忘过去,并以此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使我们可以抱以拳拳之情对待世事,怀揣着更真挚、更高远的眼光直视未来。很多人即便毕业之后离开了北师大,依旧不减鲲鹏之志,工作再普通也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故而面对生活及周遭的挑战都能积极面对。
后记:
我原本觉得由我介绍母校是不合适的,因为我贡献微小,更非所谓精英,但想想又覺得自己作为一个被北师大培养过的平凡人,来叙述它的点滴最合适不过。因为北师大不仅仅赋予有梦想者更高的平台,也赋予平凡人更高的追求,让我们即使在最简单的岗位上,在最普通的生活里,眼底依然闪烁着梦想的光芒,肩上依然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不论何时何地,但凡想起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涯,都会感到再渺小的自我也有可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突然想起伫立在北师大的木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木铎金声是振聋发聩的,教育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我们可以拥有伟大的梦想,但却必须有人去低调地蜗行摸索;我们大都不是圣人,但是我们都渴望成为一个至少有点用的人。这也许便是北师大教给我的最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