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在肝内胆管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肝内胆管癌(ICC)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9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7例,女83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37~79岁。190例患者中90例为不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非手术治疗患者。患者术前行上腹部CT、MRI和PET-CT检查,完善术前检查后遵循患者及家属意愿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术前CT、MRI、PET-CT检查影像学特征。(2)治疗情况。(3)3种检查对手术治疗患者ICC分期中肿瘤直径、肿瘤多发、大血管侵犯、胆管侵犯的评估情况。(4)3种检查对手术治疗患者ICC分期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情况。(5)3种检查对ICC患者ICC分期中远处转移的评估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术前CT、MRI、PET-CT检查影像学特征:190例ICC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上腹部CT、MRI和PET-CT检查。术前CT检查影像学特征:平扫不均匀低密度灶,动脉期肿瘤周边强化,门静脉期肿瘤边缘持续强化,有时可向心性轻中度强化。术前MRI检查影像学特征:T1加权成像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成像不均匀高、稍高信号,强化方式同CT检查。术前PET-CT检查影像学特征:横断位图像、融合横断位图像、最大强度投影图像均显示肿瘤周边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异常增高。(2)治疗情况:9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81例行肝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术,9例术中发现腹腔转移后仅行肿瘤病灶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100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30例行全身化疗,23例行局部病灶放疗,47例放弃治疗。(3)3种检查对手术治疗患者ICC分期中肿瘤直径、肿瘤多发、大血管侵犯、胆管侵犯的评估情况:CT、MRI、PET-CT检查诊断90例手术治疗患者肿瘤直径、肿瘤多发的准确率、大血管侵犯的准确率、胆管侵犯的准确率分别为(6.8±2.8)cm、(6.9±2.9)cm、(7.2±2.8)cm,80.0%(72/90)、78.9%(71/90)、72.2%(65/90),87.8%(79/90)、92.2%(83/90)、94.4%(85/90),93.3%(84/90)、95.6%(86/90)、96.7%(87/90),3种检查方法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85, χ2=1.801,2.662,1.131,P>0.05)。(4)3种检查对手术治疗患者ICC分期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情况:CT、MRI、PET-CT检查诊断90例手术治疗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分别为62.2%(56/90)、68.9%(62/90)、86.7%(78/90)和40.0%(16/40)、47.5%(19/40)、80.0%(32/40),3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6,14.666,P<0.05);CT检查上述指标与PET-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4,13.333,P<0.05),MRI检查上述指标与PET-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9,9.141,P<0.05),上述3种检查诊断90例手术治疗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分别为80.0%(40/50)、86.0%(43/50)、92.0%(46/50),3种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0,P>0.05)。(5)3种检查对ICC患者ICC分期中远处转移的评估情况:CT、MRI、PET-CT检查诊断100例非手术治疗患者远处转移例数分别为27、34、100例,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40例,骨转移32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0例,肺门淋巴结转移20例、肺转移17例,77例患者合并2个以上部位转移。CT、MRI、PET-CT检查诊断190例ICC患者肿瘤远处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61.58%(117/190)、65.26%(124/190)、98.42%(187/190),3种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39,P<0.05),CT、MRI检查分别与PET-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92,70.284,P<0.05)。

结论

PET-CT检查弥补了CT和MRI检查诊断ICC分期中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不足,有助于ICC临床分期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动脉戴戒限流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HARO-ALPPS)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45岁右肝巨块型肝癌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一期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原位左右半肝隔离+肝右动脉戴戒限流术,二期行右半肝切除术。观察指标:(1)一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二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病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难度大,风险高,传统的"单主刀"模式在处理术中意外情况和保障复杂手术安全性等方面略显不足。笔者团队自2014年起将"双主刀"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施行复杂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时常规由2位技术熟练的外科医师同台手术,交替或同时行使传统主刀医师职责。笔者中心的经验表明:与传统的"单主刀"模式比较,"双主刀"模式能提高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意外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36~84岁。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及最佳拟合曲线分析手术的学习曲线;以度过学习期所需的最少手术例数为界限,将患者分为学习提高阶段组和
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外科手术已取得长足进步。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已被指南推荐为临床常规应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也令人鼓舞。然而,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日趋成熟并达到高位平台期,通过手术技术改进和提高带来的患者获益已凸显瓶颈。要实现腹腔镜胃癌外科跨越式发展,亟需引入当今高科技前沿技术,改变固有的"经验依赖型外科"范式;加强跨领域协同合作将是突破腹腔镜技术发展瓶颈的关键,也是未来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8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7~86岁。189例患者中,50例行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其中23例术前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重建组,27例术前未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对照组;139例行腹腔镜非复杂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4—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02例原发性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17例,女185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2~91岁。702例患者中,39例术中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ICG组;663例术中未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非ICG组。
近年来,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疗效突出,对特定患者可显示极好的肿瘤退缩和长期疾病控制,在肺癌等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ICIs在胃癌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是否合理可行,目前尚未明了,笔者就此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中转开腹时机(早期和延迟中转开腹)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6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20~84岁。119例患者中,82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后≤60 min中转开腹,设为早期中转开腹组;37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