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肝内胆管癌(ICC)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9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7例,女83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37~79岁。190例患者中90例为不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非手术治疗患者。患者术前行上腹部CT、MRI和PET-CT检查,完善术前检查后遵循患者及家属意愿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术前CT、MRI、PET-CT检查影像学特征。(2)治疗情况。(3)3种检查对手术治疗患者ICC分期中肿瘤直径、肿瘤多发、大血管侵犯、胆管侵犯的评估情况。(4)3种检查对手术治疗患者ICC分期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情况。(5)3种检查对ICC患者ICC分期中远处转移的评估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1)术前CT、MRI、PET-CT检查影像学特征:190例ICC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上腹部CT、MRI和PET-CT检查。术前CT检查影像学特征:平扫不均匀低密度灶,动脉期肿瘤周边强化,门静脉期肿瘤边缘持续强化,有时可向心性轻中度强化。术前MRI检查影像学特征:T1加权成像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成像不均匀高、稍高信号,强化方式同CT检查。术前PET-CT检查影像学特征:横断位图像、融合横断位图像、最大强度投影图像均显示肿瘤周边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异常增高。(2)治疗情况:9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81例行肝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术,9例术中发现腹腔转移后仅行肿瘤病灶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100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30例行全身化疗,23例行局部病灶放疗,47例放弃治疗。(3)3种检查对手术治疗患者ICC分期中肿瘤直径、肿瘤多发、大血管侵犯、胆管侵犯的评估情况:CT、MRI、PET-CT检查诊断90例手术治疗患者肿瘤直径、肿瘤多发的准确率、大血管侵犯的准确率、胆管侵犯的准确率分别为(6.8±2.8)cm、(6.9±2.9)cm、(7.2±2.8)cm,80.0%(72/90)、78.9%(71/90)、72.2%(65/90),87.8%(79/90)、92.2%(83/90)、94.4%(85/90),93.3%(84/90)、95.6%(86/90)、96.7%(87/90),3种检查方法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85, χ2=1.801,2.662,1.131,P>0.05)。(4)3种检查对手术治疗患者ICC分期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情况:CT、MRI、PET-CT检查诊断90例手术治疗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分别为62.2%(56/90)、68.9%(62/90)、86.7%(78/90)和40.0%(16/40)、47.5%(19/40)、80.0%(32/40),3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6,14.666,P<0.05);CT检查上述指标与PET-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4,13.333,P<0.05),MRI检查上述指标与PET-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9,9.141,P<0.05),上述3种检查诊断90例手术治疗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分别为80.0%(40/50)、86.0%(43/50)、92.0%(46/50),3种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0,P>0.05)。(5)3种检查对ICC患者ICC分期中远处转移的评估情况:CT、MRI、PET-CT检查诊断100例非手术治疗患者远处转移例数分别为27、34、100例,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40例,骨转移32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0例,肺门淋巴结转移20例、肺转移17例,77例患者合并2个以上部位转移。CT、MRI、PET-CT检查诊断190例ICC患者肿瘤远处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61.58%(117/190)、65.26%(124/190)、98.42%(187/190),3种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39,P<0.05),CT、MRI检查分别与PET-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92,70.284,P<0.05)。
结论PET-CT检查弥补了CT和MRI检查诊断ICC分期中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不足,有助于ICC临床分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