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缺乏情怀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朴树,他以近乎苦行僧的姿态告诉我们,当大部分人只注重眼前的苟且时,的确有人始终追求着诗和远方。事实上大部分成年人都曾有过朴树的纠结,只不过我们轻易放弃了少年时候的自己,而成为一个精致而功利的成年人。
“平凡之路”:
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
近日,在一个音乐节目的直播现场,朴树演唱李叔同的《送别》。当他低头吟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时,他面容抽动,低头不语,转过身后早已泣不成声。
当第二段的伴奏响起,朴树再次触动深情,忍不住哽咽,捂脸痛哭起来。最后,他还是极力控制住颤抖的声音,努力唱完了这首歌。一曲终了,朴树依旧眼眶湿润。
其实就在几天前的郑州演唱会上,朴树唱《我爱你,再见》时,也曾毫无预兆地戛然而止,仰着头崩溃大哭。在台下几万歌迷的欢呼声中,朴树就像个孩子袒露出自己的痛苦,任凭泪水倾盆而下。
有人说,这是经纪公司的一场娱乐营销,朴树又一次“哭”着上了热搜榜。但是,朴树的那种真实、赤诚和脆弱,还是深深触动了人心。
朴树说:以前我一直在寻找一条回去的路,可最近发现根本没这条路,即使有,也都不一样了,所以要一直往前走。
朴树在这条路上走了二十年,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
1999年,朴树推出专辑《我去2000年》,狂销30万盘磁带,大批歌迷爱上了朴树沙哑忧郁的声音,大街小巷都在唱着《那些花儿》。
朴树真正火了。蜂拥而至的人群围绕着他,长枪短炮的镜头紧贴着他,闪光灯下,任何一丝不自然的表情都被放大。而26岁的朴树显然没能学会成人世界里圆滑处世的那一套。
他在媒体前不知所措,说话结巴,眼神闪躲,词不达意,对眼前的一切充满抗拒。本来只是想唱自己喜欢的歌,但是突如其来的名利让他乱了阵脚,与音乐背道而驰,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2000年央视春晚,导演组找到朴树,让他和另外几个年轻歌手表演一个联唱节目。朴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全公司的人都劝他,上春晚的机会不容易,应该让更多人听到你的作品。
直播前两天,央视做了个节目,让演员们在镜头前说几句话,还必须表演一段才艺。朴树愈发觉得自己像个哗众取宠的小丑,终于忍无可忍,扭頭就走。当时的经纪人张璐拦住他,对他吼:“如果你不上春晚,公司的上上下下就是被你伤害了,你把我们所有的从业人员的路都给堵死了!”
朴树怔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最后,他还是屈服了,做出自己都瞧不上的事。登上春晚后,朴树更火了。接二连三的采访和通稿,把他折磨得殚精竭虑。每次出门,身边都有尖叫着的疯狂粉丝围堵他,这让性格内向的他承受着巨大压力。
那段时间的朴树,仿佛行走在刀刃上,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2003年,朴树发行的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多少歌手在面对这样的成功时,肯定会趁胜追击,一张又一张的专辑,一场又一场的个唱,轻易就赚得盆满钵满。但朴树几乎是从此销声匿迹,一别就是12年,歌迷都不知道他到底去哪儿。直到2015年再次发布新歌时,他才说出了内心的焦虑和挣扎:
从一开始,就厌恶这个行业,并以之为耻。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后来,与这行业若即若离的那些年,被裹挟着,半推半就地往前走,边抗拒边享受着它给予我的恩惠。钱,名声。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颇有些年迷失其中,沉湎于享乐,无力自拔。直到老天爷收走了赋予我的所有的才华和热情。
人们很少看到一个歌手这样深刻的自剖。“钱,名声,一度沾沾自喜”,这几乎是一种人性的本能,但朴树试图拒斥它,因为这与他所追求的纯真年代、平凡之路是矛盾的,并且,他真的做到了——即便这一代价是内心始终的自我斗争。
情怀与姿态:即便被这个世界缴械,有人仍在天真地负隅抵抗
朴树曾说,“生活就像炼狱一样,特别难熬。在音乐里面的时候,即使唱着最悲伤的歌,也觉得是种享受”。生活为何会是炼狱?有网友一语中的:“人到中年却还活得像个少年,一定很不容易吧。”
也许,朴树就是传说中的“中年少男”。他的痛苦来自于,人到中年想活成少年,始终不得、始终追求。
在金钱和财富触手可及,浮华而又喧嚣的演艺圈,面对如此多的诱惑,朴树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以他的老本,他轻易就可以腰缠万贯,但他几乎不参加商演,在综艺节目露个脸也坦言是“最近缺钱”。
朴树说过,感觉对不起那些跟他的乐手们,因为有好几个月没有给他们生活费了。当乐队的吉他手因癌症去世后,朴树才知道金钱的重要性。朴树当时甚至可以放下自己的原则,去签卖身契,遗憾的是他的吉他手还是走了,朴树每个月都会给吉他手的母亲汇生活费。朴树在十年前为他的老家悄悄捐款修建了一所学校,当时任何人都不知道,最后还是某节目组采访时学校校长告诉记者的。
但是朴树又很倔强,某电视台看中了他的一首歌,要给他一百万版权费用作广告主题曲,但是朴树拒绝了,原因是他觉得那个广告代言的明星看起来“不顺眼”。这就像毛姆小说里思特里克兰德得到的赞誉,“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朴树对音乐的追求,却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
2016年江苏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生如夏花》的旋律出现一点小瑕疵,朴树突然喊停,要求重新演唱。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2017年浙江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还有大大小小的音乐节、演唱会现场。
朴树热爱艺术,但他又时时在意别人的看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批评,也会被他无限放大。曾经因为一篇文章里提到他一句“毕竟趣味和能力就那样了”,他给一个记者写信控诉,认为这篇文章“全是各种挤兑”“刻薄得很”。后来他跟鲁豫有这么一段对话:
“你会把别人写的一点点,可能就一两句不好的话放在心上?”
“对,然后我会把我一切都否定掉的。”
“哪怕有十个人说你好,都不足以抵消一个人说你不好?”
“对,你会关注那一个。”
朴树一直是一个纯真和低调的人,耿直而倔强,细腻而敏感。他试图逃离北京,一大早坐飞机到大理,坐在街边无所事事,不停喝酒灌醉自己;他也曾开着车,把油门踩到底,一路狂飙到海边,差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最好的朋友是一只名叫大象的金毛犬,它陪伴了朴树十几年。爱犬去世时,朴树整日以泪洗面,仿佛失去了至亲至爱。
他热爱艺术,但他也不忍心抛下责任;他对名利有向往,但他又不愿意亵渎艺术。他纠结在二者之间,所以他痛苦不堪。事实上大部分成年人都曾有过朴树的纠结,只不过我们的抉择从来都是爽快利落,我们轻易放弃了少年时候的自己,而成为一个精致而功利的成年人。
在这个缺乏情怀、没有佳话、普遍怀疑的时代里,我们的确需要一个朴树,他以近乎苦行僧的姿态告知我们,当有人只注重眼前的苟且时,的确有人始终追求着诗和远方,即便被这个世界缴械,有人仍在天真地负隅抵抗。
“平凡之路”:
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
近日,在一个音乐节目的直播现场,朴树演唱李叔同的《送别》。当他低头吟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时,他面容抽动,低头不语,转过身后早已泣不成声。
当第二段的伴奏响起,朴树再次触动深情,忍不住哽咽,捂脸痛哭起来。最后,他还是极力控制住颤抖的声音,努力唱完了这首歌。一曲终了,朴树依旧眼眶湿润。
其实就在几天前的郑州演唱会上,朴树唱《我爱你,再见》时,也曾毫无预兆地戛然而止,仰着头崩溃大哭。在台下几万歌迷的欢呼声中,朴树就像个孩子袒露出自己的痛苦,任凭泪水倾盆而下。
有人说,这是经纪公司的一场娱乐营销,朴树又一次“哭”着上了热搜榜。但是,朴树的那种真实、赤诚和脆弱,还是深深触动了人心。
朴树说:以前我一直在寻找一条回去的路,可最近发现根本没这条路,即使有,也都不一样了,所以要一直往前走。
朴树在这条路上走了二十年,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
1999年,朴树推出专辑《我去2000年》,狂销30万盘磁带,大批歌迷爱上了朴树沙哑忧郁的声音,大街小巷都在唱着《那些花儿》。
朴树真正火了。蜂拥而至的人群围绕着他,长枪短炮的镜头紧贴着他,闪光灯下,任何一丝不自然的表情都被放大。而26岁的朴树显然没能学会成人世界里圆滑处世的那一套。
他在媒体前不知所措,说话结巴,眼神闪躲,词不达意,对眼前的一切充满抗拒。本来只是想唱自己喜欢的歌,但是突如其来的名利让他乱了阵脚,与音乐背道而驰,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2000年央视春晚,导演组找到朴树,让他和另外几个年轻歌手表演一个联唱节目。朴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全公司的人都劝他,上春晚的机会不容易,应该让更多人听到你的作品。
直播前两天,央视做了个节目,让演员们在镜头前说几句话,还必须表演一段才艺。朴树愈发觉得自己像个哗众取宠的小丑,终于忍无可忍,扭頭就走。当时的经纪人张璐拦住他,对他吼:“如果你不上春晚,公司的上上下下就是被你伤害了,你把我们所有的从业人员的路都给堵死了!”
朴树怔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最后,他还是屈服了,做出自己都瞧不上的事。登上春晚后,朴树更火了。接二连三的采访和通稿,把他折磨得殚精竭虑。每次出门,身边都有尖叫着的疯狂粉丝围堵他,这让性格内向的他承受着巨大压力。
那段时间的朴树,仿佛行走在刀刃上,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2003年,朴树发行的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多少歌手在面对这样的成功时,肯定会趁胜追击,一张又一张的专辑,一场又一场的个唱,轻易就赚得盆满钵满。但朴树几乎是从此销声匿迹,一别就是12年,歌迷都不知道他到底去哪儿。直到2015年再次发布新歌时,他才说出了内心的焦虑和挣扎:
从一开始,就厌恶这个行业,并以之为耻。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后来,与这行业若即若离的那些年,被裹挟着,半推半就地往前走,边抗拒边享受着它给予我的恩惠。钱,名声。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颇有些年迷失其中,沉湎于享乐,无力自拔。直到老天爷收走了赋予我的所有的才华和热情。
人们很少看到一个歌手这样深刻的自剖。“钱,名声,一度沾沾自喜”,这几乎是一种人性的本能,但朴树试图拒斥它,因为这与他所追求的纯真年代、平凡之路是矛盾的,并且,他真的做到了——即便这一代价是内心始终的自我斗争。
情怀与姿态:即便被这个世界缴械,有人仍在天真地负隅抵抗
朴树曾说,“生活就像炼狱一样,特别难熬。在音乐里面的时候,即使唱着最悲伤的歌,也觉得是种享受”。生活为何会是炼狱?有网友一语中的:“人到中年却还活得像个少年,一定很不容易吧。”
也许,朴树就是传说中的“中年少男”。他的痛苦来自于,人到中年想活成少年,始终不得、始终追求。
在金钱和财富触手可及,浮华而又喧嚣的演艺圈,面对如此多的诱惑,朴树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以他的老本,他轻易就可以腰缠万贯,但他几乎不参加商演,在综艺节目露个脸也坦言是“最近缺钱”。
朴树说过,感觉对不起那些跟他的乐手们,因为有好几个月没有给他们生活费了。当乐队的吉他手因癌症去世后,朴树才知道金钱的重要性。朴树当时甚至可以放下自己的原则,去签卖身契,遗憾的是他的吉他手还是走了,朴树每个月都会给吉他手的母亲汇生活费。朴树在十年前为他的老家悄悄捐款修建了一所学校,当时任何人都不知道,最后还是某节目组采访时学校校长告诉记者的。
但是朴树又很倔强,某电视台看中了他的一首歌,要给他一百万版权费用作广告主题曲,但是朴树拒绝了,原因是他觉得那个广告代言的明星看起来“不顺眼”。这就像毛姆小说里思特里克兰德得到的赞誉,“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朴树对音乐的追求,却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
2016年江苏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生如夏花》的旋律出现一点小瑕疵,朴树突然喊停,要求重新演唱。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2017年浙江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还有大大小小的音乐节、演唱会现场。
朴树热爱艺术,但他又时时在意别人的看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批评,也会被他无限放大。曾经因为一篇文章里提到他一句“毕竟趣味和能力就那样了”,他给一个记者写信控诉,认为这篇文章“全是各种挤兑”“刻薄得很”。后来他跟鲁豫有这么一段对话:
“你会把别人写的一点点,可能就一两句不好的话放在心上?”
“对,然后我会把我一切都否定掉的。”
“哪怕有十个人说你好,都不足以抵消一个人说你不好?”
“对,你会关注那一个。”
朴树一直是一个纯真和低调的人,耿直而倔强,细腻而敏感。他试图逃离北京,一大早坐飞机到大理,坐在街边无所事事,不停喝酒灌醉自己;他也曾开着车,把油门踩到底,一路狂飙到海边,差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最好的朋友是一只名叫大象的金毛犬,它陪伴了朴树十几年。爱犬去世时,朴树整日以泪洗面,仿佛失去了至亲至爱。
他热爱艺术,但他也不忍心抛下责任;他对名利有向往,但他又不愿意亵渎艺术。他纠结在二者之间,所以他痛苦不堪。事实上大部分成年人都曾有过朴树的纠结,只不过我们的抉择从来都是爽快利落,我们轻易放弃了少年时候的自己,而成为一个精致而功利的成年人。
在这个缺乏情怀、没有佳话、普遍怀疑的时代里,我们的确需要一个朴树,他以近乎苦行僧的姿态告知我们,当有人只注重眼前的苟且时,的确有人始终追求着诗和远方,即便被这个世界缴械,有人仍在天真地负隅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