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1965年从学校毕业后来到邮政行业的。不觉之中,一干三十多年,如今已接近退休的时限,回首之间,几十年岁月从眼前掠过,我想说的是两个字:值得。
我的志向早在孩童时即已立下--当油画家。多年的科班学艺生涯,苦中有梦,而志向始终牢牢树立于心。出乎意料的是,学油画。画写生的我,被分配来设计实用工艺美术类的邮票。都说"秉性难移",一个人心态的调整更是谈何容易的事情,我甚至花费了几十年的时光也未必真正调整过来。总有一份留恋挥之不去,就像是未泯的童心,抑或是永远的初恋,那就是我深爱的油画。
听从命运的安排,与"邮"结缘,如今对邮票倒也是蛮专注和喜欢的。细述起来,几十年虽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但一些点滴小事却成为生命里的某种触动,受其教益,使人铭记
让理想与事业相融
由于职业的要求,我经常要深入生活,那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深厚源泉。为画《柯棣华逝世四十周年》,我去了河北省唐县。这是柯大夫当年生活过的地方,一个革命老区,生活很艰苦。与当地老乡聊天,对于四十多年前的事情,老百姓都还记得一清二楚,带着深切的怀念为我讲述柯棣华的故事。让我深为震动的是,一个印度的年轻医生,因同情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参加援华志愿医疗队,到中国为我抗日军民医治伤病,不幸以身殉职。唐县葛公村一位叫李山秀的老人给我唱起当时广大军民为柯棣华送葬时唱的一首挽歌:"我给印度家的唁电......他在这里度过四个秋天,啊!亲爱的柯棣华同志,你最高的信仰是领导我们实现全世界的和平。""功留中华大地,光耀两大民族。"高昂悲壮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一个外国人尚能将个人的志愿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融合在一起,把毕生的才华和爱奉献给中国人民,何况我们自己呢。在设计《陈嘉庚先生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时,我真正走近。了解了陈嘉庚这位可敬的爱国华侨。我曾看过他的生活开销帐本,他虽经商兴业,家产万贯,却一生节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慷慨解囊,耄耋之年仍船辙劳顿,热心于公益事业;他还是一位兴学先师。其人格魅力不在于富商的身份,而是拳拳爱国之心和爱民善举。这两位人物在我对待理想。事业。人格的观念认识上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听前辈讲,在五六十年代,想请名家设计邮票,要先带上部长的亲笔信去有关部门顿首作揖。今天当然不用带上刘立清局长的亲笔信了,反倒是人家通过各种渠道来找国家邮政局,申请发行邮票;现今设计者也能受到很高的礼遇和盛情接待。这其中的变化虽有很多原因,但邮票的魅力。邮政事业的发达,以及邮政人的不懈努力是集邮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渐渐地,我体会到,只有树立敬业之心,与时俱进, 把个人的理想。志愿融入到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中,努力工作,有所作为,才能走出一条最让人看得起。最宽广的路。
在中国邮政这块天地里工作了几十年,我深深爱上了这个大网络。有一次,我去海南五指山,天下着雨。从通什市到五指山上的一个乡,投递员一去一返要走7天,他的业务就是送几份报纸和不多的函件。山间的路十分泥泞,树丛小路上常有旱蚂蟥从树而降,咬得人鲜血直流,苦得很。去年7月,我去青海湖边的一个小邮政所。那里有一辆绿色的邮政车,所长又兼投递,自己每日要开车跑上百把公里。吃住都在一间陋室,生活条件是艰苦单调的,一个月下来营业额只有300-400元不等。但工资。汽车费开支合起来要三千多元,这也是个赔本生意。但为了政令。通信的畅通,广大邮政职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维护着这个网络,进行着这项公众服务事业。我也是这个大网络中的一分子,唯有努力。再努力,让笔下的邮票为邮政增添光彩。
人生坎坷 终将追求
20世纪80年代初,我出差去福建,因遭遇车祸,多处挫伤,肋骨折断,刺破肺脏,抢救了多日。当时我想的是,只要眼睛不瞎就还可以画画;车祸中由于椎骨受伤,造成椎骨狭窄,有时下肢疼痛难忍,6年前被诊断为下肢瘫痪前兆;那时我仍然想,只要眼睛还好,我坐着也要画画。10年前,我因患胃癌切除了胃部的五分之四。在种种的病痛中,我思索了很多很多--活着就是幸运的,此生能情有所系,对事业的追求催我永远坚强地奋进在人生路上。我在从事邮票设计的同时,也在不断创作美术作品,追求我心中的艺术境界。近些年还一直在深入思考"邮票学"的问题,愈发觉得"邮票学"的研究刻不容缓。世界上每年要发行一万多枚邮票,虽琳琅满目,日趋精美化,但商业化。非道德化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加入了WTO的集邮大国,理应在邮票学的研究领域有所作为。正因为邮票学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对它的研究必将带给我们巨大的收获。
在此问候所有的读者和集邮同仁: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