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指出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质量势在必行,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语文课堂应交织着学生生命个体思维碰撞的动人风光。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质量 思考与践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81-01
走进中学的语文课堂,虽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新课改的春风,但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的“传授”型教学也仍坚如寒冰,就在一些“热热闹闹”的所谓新课改的课堂上,也难得觅见学生真正的思维火花。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发展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母语还是学生思维的工具,思维的成果主要靠母语来巩固;另一方面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都依赖于思维,语言的交际过程同样依赖于思维。面对语文课思维活动普遍不多、思维质量普遍不高的状况,笔者觉得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质量势在必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语文课堂应交织着学生生命个体思维碰撞的动人风光。那么,到底怎样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质量呢?
一、教给思维方法指路
为了学习有效,甚至是高效,就要让学生思维有序,操作有路。这就必然要求老师们教给学生相应学段带有较普遍意义的关于方法、程序的规律性知识,即学习不同类别文章的不同的思维方法,用它们指导学生有序学习。
通过教给系统的思维方法,并在一课又一课的学习实践中创生运用,为学习指明学习道路,学生不但能在课堂上真正思考起来,迸发出异彩纷呈的思维火花,而且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展示思维过程巩固
有了方法就等于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再加上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那么教学效果就会锦上添花。笔者设计并运用了“疑·探·展·积”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显著。
疑。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长期较传统的学习生活常常使学生不爱生疑,不爱发问,而“疑”往往是一切真正思维活动的起点,因此,我们老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生疑发问的意识,鼓励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能走进文本,又能有批判意识而走出文本;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前预习中,请学生把自己的疑问标注下来,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质疑,课后鼓励学生积累探索自己的疑问。
探。由疑而探,目标明确,充满激情和挑战。学生探疑过程方法灵活,可以自己独立探索,也可以自由与同学讨论交流。在师生共同探索中,学生成了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以高昂的探究热情生动、活泼地学习、争辩……可以说在这样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着,学习着,创造着,他们在享受生命智慧带来的快乐!在这样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尽情驰骋思维,凭借文本用他们敏感而独特的思维触角在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展。探究有所获,学生期望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时,我们及时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汇报一般也有思路上的要求,即“赏、读、品”三维一体式的汇报,具体是指提炼欣赏的观点,读欣赏的语段,品读出的感悟。可以说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是进一步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受到情感熏陶,思维深化,获得思想启迪的过程,更是能保障他们思维深刻性、敏锐性、周密性、创造性的大舞台。
积。积就是积累。积累在语文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已成了不争的共识。我们强调积累,不光是指积累经典名文,优美段落,还包括积累课堂上精辟的见解,典型问题的完美答案。积累的方法除了记忆之外,就是要学会反思,要善于总结,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的过程中,使同学们的思维周密、深刻、新颖且富有创造色彩。
三、抓“点”助思维生长突破
其实,学生不爱动脑筋的现状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的。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首先要相信爱问、爱思、敏锐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接着,就要抓“点”进行突破训练,为学生思维发展寻找生长点。训练时讲究循序渐进。
例如:品赏重点词句,我们一般要学生建构这样的思维图式:用回归生活的思考方法读懂词句字面上的意思,联系语言环境读懂词句在语境中的意思,再思考词句在文章整体中的意思和作用。简言之:品赏词句的思维图式应是:字面义→语境义→文中作用。教学时,我们可先选择一个典型课例,如:《阿里山纪行》中“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明,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指导学生学习时,先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地思考想象,从句中读到了什么;思考语境义,还可启发学生思考此景此境为什么成了水墨画;最后指导学生读懂在句中其实还融注着作者赞颂台湾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赞颂台湾人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的情感。
学习时有了系统的思维方法,给予他们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产生兴趣,萌生独到的见解,激起表达的欲望。
我们相信,在有思维活动参与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本身的语感培养,咬文嚼字能力的培养,审美情趣等诸方面素质的培养会事半功倍。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指引学生按照师生正确方向思维,运用合理的流程在实践的舞台上创造,我们收获的就不仅是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还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收获多姿多彩充满创造精神的青少年。如果真的能这样,我们何愁语文没有神圣的地位?何愁国家不复兴呢?到底能不能这样效能,请您试试看。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质量 思考与践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81-01
走进中学的语文课堂,虽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新课改的春风,但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的“传授”型教学也仍坚如寒冰,就在一些“热热闹闹”的所谓新课改的课堂上,也难得觅见学生真正的思维火花。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发展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母语还是学生思维的工具,思维的成果主要靠母语来巩固;另一方面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都依赖于思维,语言的交际过程同样依赖于思维。面对语文课思维活动普遍不多、思维质量普遍不高的状况,笔者觉得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质量势在必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语文课堂应交织着学生生命个体思维碰撞的动人风光。那么,到底怎样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质量呢?
一、教给思维方法指路
为了学习有效,甚至是高效,就要让学生思维有序,操作有路。这就必然要求老师们教给学生相应学段带有较普遍意义的关于方法、程序的规律性知识,即学习不同类别文章的不同的思维方法,用它们指导学生有序学习。
通过教给系统的思维方法,并在一课又一课的学习实践中创生运用,为学习指明学习道路,学生不但能在课堂上真正思考起来,迸发出异彩纷呈的思维火花,而且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展示思维过程巩固
有了方法就等于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再加上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那么教学效果就会锦上添花。笔者设计并运用了“疑·探·展·积”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显著。
疑。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长期较传统的学习生活常常使学生不爱生疑,不爱发问,而“疑”往往是一切真正思维活动的起点,因此,我们老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生疑发问的意识,鼓励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能走进文本,又能有批判意识而走出文本;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前预习中,请学生把自己的疑问标注下来,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质疑,课后鼓励学生积累探索自己的疑问。
探。由疑而探,目标明确,充满激情和挑战。学生探疑过程方法灵活,可以自己独立探索,也可以自由与同学讨论交流。在师生共同探索中,学生成了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以高昂的探究热情生动、活泼地学习、争辩……可以说在这样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着,学习着,创造着,他们在享受生命智慧带来的快乐!在这样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尽情驰骋思维,凭借文本用他们敏感而独特的思维触角在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展。探究有所获,学生期望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时,我们及时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汇报一般也有思路上的要求,即“赏、读、品”三维一体式的汇报,具体是指提炼欣赏的观点,读欣赏的语段,品读出的感悟。可以说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是进一步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受到情感熏陶,思维深化,获得思想启迪的过程,更是能保障他们思维深刻性、敏锐性、周密性、创造性的大舞台。
积。积就是积累。积累在语文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已成了不争的共识。我们强调积累,不光是指积累经典名文,优美段落,还包括积累课堂上精辟的见解,典型问题的完美答案。积累的方法除了记忆之外,就是要学会反思,要善于总结,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的过程中,使同学们的思维周密、深刻、新颖且富有创造色彩。
三、抓“点”助思维生长突破
其实,学生不爱动脑筋的现状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的。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首先要相信爱问、爱思、敏锐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接着,就要抓“点”进行突破训练,为学生思维发展寻找生长点。训练时讲究循序渐进。
例如:品赏重点词句,我们一般要学生建构这样的思维图式:用回归生活的思考方法读懂词句字面上的意思,联系语言环境读懂词句在语境中的意思,再思考词句在文章整体中的意思和作用。简言之:品赏词句的思维图式应是:字面义→语境义→文中作用。教学时,我们可先选择一个典型课例,如:《阿里山纪行》中“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明,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指导学生学习时,先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地思考想象,从句中读到了什么;思考语境义,还可启发学生思考此景此境为什么成了水墨画;最后指导学生读懂在句中其实还融注着作者赞颂台湾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赞颂台湾人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的情感。
学习时有了系统的思维方法,给予他们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产生兴趣,萌生独到的见解,激起表达的欲望。
我们相信,在有思维活动参与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本身的语感培养,咬文嚼字能力的培养,审美情趣等诸方面素质的培养会事半功倍。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指引学生按照师生正确方向思维,运用合理的流程在实践的舞台上创造,我们收获的就不仅是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还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收获多姿多彩充满创造精神的青少年。如果真的能这样,我们何愁语文没有神圣的地位?何愁国家不复兴呢?到底能不能这样效能,请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