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9月份,都有许多学生怀揣理想进入高中学习,刚到梦寐以求的学习环境时的喜悦是无法言表的。但一段时间后许多新生却一扫刚来的喜悦,心情郁闷,生活不如意,学习也不顺心,生理和心理均出现了种种不适,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后悔到高中学习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他们正处于“成长性危机”阶段。
所谓“成长性危机”,是指一个人从某一发展阶段转入下一阶段时,往往会出现原先对新学习状态的幻想转变到现实学习状态的失衡现象,原有的资源和技能往往难以应付新的课题,或者当事人不能很好地担当新的角色,产生暂时的行为混乱和情绪困扰。这个阶段对高一的学生而言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怎样帮助这部分学生迅速度过此阶段,适应高一的学习呢?
一、回顾过去、分析现实,心态归零
有些高一新生在原来的学习环境中充满着优越感,都享受惯了自认为心安理得的荣耀。而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同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实力和学习能力相差无几,于是他们暂时告别了先前的优越感,取而代之的是从没有过的困惑和无奈。
此时,迫切需要我们正确引导,促其心态归零:告别过去的辉煌和优越意识,从零开始,踏实学习,用时间和成绩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现今自身所处的环境是中考筛选出的“优势群体”,每个人都有学习上的独到的一面,都有曾经的辉煌,而今天是“精英”间的竞争,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学生在起跑时占了优势,一开始就“先发制人”;有的学生虽然起跑慢了点,但动力强劲,有条不紊而“后发制人”。因此,在高一阶段,成绩出现一定的波动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方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进而才能在各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次,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所需时间不同,初、高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将开设的专题讲座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创造各种有利因素,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安心学习。再次,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的知识比初中的深而广,学习任务将更加繁重,遇到的困难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教師指导新生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二、化解“升学”带来的家庭和学业压力
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依赖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许多父母在成为人父、人母之前,可能有许多不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内心可能充满愤怒、悲伤,性格也可能自卑或偏执,于是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望,把自己未完成的美梦或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尤其是孩子进入高中以后,更是变本加厉,认准了“高中—大学—研究生”这条独木桥。而高一的新生那稚嫩的双肩哪能扛得起这一“艰巨”的使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成长。进入高中,与外界的接触多而频繁,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了自己的爱好与兴趣,不再乖乖地听“分数”的摆布,开始情绪性抗争,逆反心理顿生,家庭的压力往往成为厌学的动力。另外,高中繁重的学业往往使新生无所适从,尝试性地努力几次,若没能改变暂时的失利,看着每况愈下的成绩,在主观意识不能战胜内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会选择逃避,甚至放弃。
教师在化解此阶段的“危机”中显得至关重要。此时,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人格”的再塑性也最强,他们迫切需要帮助和指导,教师可以分享给学生的是想法、知识和经验,就像顾问对顾客所做的服务,成功的老师分享给学生的是经验而非训导,提供参考意见而非强迫接受,建议解决方式而非要求一定如何解决,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基础上,用妥善的沟通技巧,发挥最大的爱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觉和需要,学会爱自己,建立对学习和生活负责的意识,发挥特长和兴趣,调节情绪。在他们取得一些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地、恰当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征求家长的配合也十分重要,经常和家长联系、开办家长学校等都是有效途径,把家庭的意志和需要转变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把握其行动与思想动态,为我们的工作寻求切入点。
三、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现在的高一学生已经经历过“新课改”,他们的整体素质很高,有个性,见多识广,动手能力强,敢于探求新知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我们以往的许多方法和经验在他们身上不一定管用。这时,我们需要放下“师道尊严”,以真诚为本,融入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其方法,和他们一起生活,在解决困难中以身示范,建立友情,感知他们的苦闷和欢悦。只有当学生对教师内心不设防时,教师才能成为他们无话不说的朋友,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构建平等交流的平台,为教育寻求支点。
另外,教育是一种服务,是老师对学生的服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学生的所有符合身心健康发展的合理要求。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内在要求,而这种内在要求会随时间的推移和心境的变化向两极发展,如何调节与稳定这种内在要求是教育的前提。高一学生各方面都处于不稳定的转型期,可塑性强,但易受外界的影响,烦恼集中于学习问题,他们的情绪、心境随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波动。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服务应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把握思想脉动、杜绝心罚、提倡感化,另一方面是加强学法指导,传授探求新知的方法,杜绝死记硬背,提倡自主创新。
四、拓展交流,指导合理利用网络
父母心里的“乖孩子”,老师心里的“好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渐渐活跃起来,但他们自制力不强,尚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观,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元素之一,自然在他们心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信息交换性强,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习,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网络成瘾、陷入虚幻等问题。高一学生自以为已经成人,但思考和处理问题往往不合情理,尤其容易迷恋网络,导致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双重人格。教师如何及时引导,让他们度过“网络人生”这一危险期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到他所要的信息,给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但在某些方面,上网也类似鸦片,适量自然可以治病求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学习。
其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尤其是社会荣辱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很多上网的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等“旁枝末节”上,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更有甚者偶涉不丰富的网站后难以自拔,影响正常学习。这时,心理疏导只是一味见效缓慢的补药,但若能在高一学生中进行网络保健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教育,建立以预防为主,辅以及时的心理疏导,就会使他们产生抵制网络侵害的免疫力。
最后,教师也要上网,在网上和学生对话,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正确导向力量,跟他们倾心交谈,引起思想共鸣。同时向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让他们在文明网站上汲取健康的营养。
高一是高中生活的开始,是通向成功的一个驿站,此时的学生思想最活跃、行动最果敢,同时也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由非理性到理性的转型期,这阶段危机重重,需要教师不断帮助、指导其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扰。
所谓“成长性危机”,是指一个人从某一发展阶段转入下一阶段时,往往会出现原先对新学习状态的幻想转变到现实学习状态的失衡现象,原有的资源和技能往往难以应付新的课题,或者当事人不能很好地担当新的角色,产生暂时的行为混乱和情绪困扰。这个阶段对高一的学生而言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怎样帮助这部分学生迅速度过此阶段,适应高一的学习呢?
一、回顾过去、分析现实,心态归零
有些高一新生在原来的学习环境中充满着优越感,都享受惯了自认为心安理得的荣耀。而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同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实力和学习能力相差无几,于是他们暂时告别了先前的优越感,取而代之的是从没有过的困惑和无奈。
此时,迫切需要我们正确引导,促其心态归零:告别过去的辉煌和优越意识,从零开始,踏实学习,用时间和成绩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现今自身所处的环境是中考筛选出的“优势群体”,每个人都有学习上的独到的一面,都有曾经的辉煌,而今天是“精英”间的竞争,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学生在起跑时占了优势,一开始就“先发制人”;有的学生虽然起跑慢了点,但动力强劲,有条不紊而“后发制人”。因此,在高一阶段,成绩出现一定的波动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方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进而才能在各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次,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所需时间不同,初、高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将开设的专题讲座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创造各种有利因素,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安心学习。再次,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的知识比初中的深而广,学习任务将更加繁重,遇到的困难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教師指导新生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二、化解“升学”带来的家庭和学业压力
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依赖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许多父母在成为人父、人母之前,可能有许多不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内心可能充满愤怒、悲伤,性格也可能自卑或偏执,于是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望,把自己未完成的美梦或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尤其是孩子进入高中以后,更是变本加厉,认准了“高中—大学—研究生”这条独木桥。而高一的新生那稚嫩的双肩哪能扛得起这一“艰巨”的使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成长。进入高中,与外界的接触多而频繁,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了自己的爱好与兴趣,不再乖乖地听“分数”的摆布,开始情绪性抗争,逆反心理顿生,家庭的压力往往成为厌学的动力。另外,高中繁重的学业往往使新生无所适从,尝试性地努力几次,若没能改变暂时的失利,看着每况愈下的成绩,在主观意识不能战胜内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会选择逃避,甚至放弃。
教师在化解此阶段的“危机”中显得至关重要。此时,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人格”的再塑性也最强,他们迫切需要帮助和指导,教师可以分享给学生的是想法、知识和经验,就像顾问对顾客所做的服务,成功的老师分享给学生的是经验而非训导,提供参考意见而非强迫接受,建议解决方式而非要求一定如何解决,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基础上,用妥善的沟通技巧,发挥最大的爱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觉和需要,学会爱自己,建立对学习和生活负责的意识,发挥特长和兴趣,调节情绪。在他们取得一些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地、恰当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征求家长的配合也十分重要,经常和家长联系、开办家长学校等都是有效途径,把家庭的意志和需要转变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把握其行动与思想动态,为我们的工作寻求切入点。
三、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现在的高一学生已经经历过“新课改”,他们的整体素质很高,有个性,见多识广,动手能力强,敢于探求新知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我们以往的许多方法和经验在他们身上不一定管用。这时,我们需要放下“师道尊严”,以真诚为本,融入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其方法,和他们一起生活,在解决困难中以身示范,建立友情,感知他们的苦闷和欢悦。只有当学生对教师内心不设防时,教师才能成为他们无话不说的朋友,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构建平等交流的平台,为教育寻求支点。
另外,教育是一种服务,是老师对学生的服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学生的所有符合身心健康发展的合理要求。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内在要求,而这种内在要求会随时间的推移和心境的变化向两极发展,如何调节与稳定这种内在要求是教育的前提。高一学生各方面都处于不稳定的转型期,可塑性强,但易受外界的影响,烦恼集中于学习问题,他们的情绪、心境随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波动。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服务应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把握思想脉动、杜绝心罚、提倡感化,另一方面是加强学法指导,传授探求新知的方法,杜绝死记硬背,提倡自主创新。
四、拓展交流,指导合理利用网络
父母心里的“乖孩子”,老师心里的“好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渐渐活跃起来,但他们自制力不强,尚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观,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元素之一,自然在他们心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信息交换性强,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习,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网络成瘾、陷入虚幻等问题。高一学生自以为已经成人,但思考和处理问题往往不合情理,尤其容易迷恋网络,导致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双重人格。教师如何及时引导,让他们度过“网络人生”这一危险期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到他所要的信息,给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但在某些方面,上网也类似鸦片,适量自然可以治病求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学习。
其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尤其是社会荣辱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很多上网的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等“旁枝末节”上,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更有甚者偶涉不丰富的网站后难以自拔,影响正常学习。这时,心理疏导只是一味见效缓慢的补药,但若能在高一学生中进行网络保健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教育,建立以预防为主,辅以及时的心理疏导,就会使他们产生抵制网络侵害的免疫力。
最后,教师也要上网,在网上和学生对话,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正确导向力量,跟他们倾心交谈,引起思想共鸣。同时向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让他们在文明网站上汲取健康的营养。
高一是高中生活的开始,是通向成功的一个驿站,此时的学生思想最活跃、行动最果敢,同时也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由非理性到理性的转型期,这阶段危机重重,需要教师不断帮助、指导其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