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新”韵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多雨的天气总让人有种不够敞亮之感,趁着微雨的天气,赴好友小美的一场白茶之约。
  抵达时,茶已经开汤,两泡茶,一左一右摆在茶桌上,小美笑着说:“估摸着你也快到了,我们几个朋友就先入正题,让你踩着点喝上第一泡。先尝尝这两款老白茶,大家一起盲评完我再揭晓答案。”
  于是话不多说,入座喝茶。
  第一道出湯,居左侧的汤色浅橙黄,入口略有陈香,蜜香浓郁绵甜,滋味醇爽润滑;右侧色泽橙黄,入口陈香显,汤感绵绸柔和,整体滋味厚度、甘甜度相较左侧更高。
  第二道,左侧茶汤渐浓、近橙黄,入口水感纯净厚实,花果香淡雅清晰,略有毫香。高冲的沸水仿佛唤醒了这泡茶的一场清梦,第一道洗去了封存数年的困顿,第二道则开始焕发深藏的光芒;右侧茶汤深橙黄,滋味浓稠甘滑,陈香显,略有蜜香,这款茶水中的厚实感先声夺人,这道喝起来明显香高味浓,但整体滋味略显闷感。
  第三、四道,左侧茶汤橙黄,陈韵显,滋味越加饱满醇厚,虽陈香幽幽穿梭水中,但入口仍有清透之感,依然能从汤中感受到它曾生长的山林——云雾缭绕,乌鸣作伴,阳光星点散落林间;右侧茶汤渐转橙红,滋味愈加浓厚甘甜,陈韵显,但细品水中杂味渐析,闷感亦重,整体的口感仿佛是隔着几重玻璃的柔光,似是一片朦胧的烟霭。
  喝完第四道,小美便放缓节奏,让在场的几个茶友分争心得。有^喜欢左侧的清醇,亦有人欣赏右侧的浓厚。小美揭开谜底,原来这两款茶都是产自2012年,且来自同—产区,同一级别的两款寿眉,区别在工艺。左侧是传统工艺,右侧则由新工艺制成。
  —直以来,传统工艺白茶初制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到了1968年,为了适应港澳市场需求,一种新工艺在福鼎白琳茶厂应运而生。既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增加了轻揉捻工序,创制成新工艺白茶。而此工艺在创制之初,主要是为低端白茶所进行的口感改良,故原料普遍级别较低。
  茶界专家庄任将它列为白茶类。他在《中国茶经》里这样描述新工艺白茶:“茶汤味似绿茶无鲜感,似红茶而无醇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
  “那新工艺做的是‘做旧茶’吗?”在场的—位茶友问道。
  “那还是有挺大区别的,新工艺白茶区别与传统工艺的核心区别是揉捻,制成的白茶发酵度虽高于传统白茶,但成品依然是独具特色的‘新茶’。而‘做旧’白茶则是通过加湿、加温、渥堆发酵等人工催熟方式达到‘老茶’效果,当年的茶就可以喝到十年茶的味道,但细品绝无老茶气韵。”小美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两泡茶的盖杯,示意大家看看叶底。
  左侧盖碗内的叶底黑褐间夹黄褐润,叶片软亮尚匀整;右侧白茶叶底则呈现较多揉捻的褶皱,整体色泽也比左侧深了许多,但形状依然软亮鲜活,富有弹性。
  在叶底凉透前,小美激活了第五、六道水,这两道逐步加大闷杯时间,左侧茶汤醇厚,略出涩感,饮后回甘强而持久;而右侧茶汤此时杂味更显,闷味更重,饮后喉咙回甘不畅,有黏腻之感。
  从总体来看,新工艺白茶的轻揉捻虽增加茶汤的醇厚感和蜜糖感,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自身的转化优势,营养和品饮价值也显得不足。而传统工艺的自然萎凋、干燥,则最大化保留白茶的活性,为茶的后期转化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虽经陈放,香气滋味却始终富有活力,也更具收藏价值。不过,虽然新工艺白茶虽在后期转化上潜力欠佳,但它“开门见山”式的醇厚之感,却深得一部分茶友喜爱,故二者工艺存在并不冲突,全凭个人喜好选择。
  我们又接着喝了数泡,淡淡地闲聊几句,几个人慢慢地将两款茶喝透。
  此时,窗外的雨稍停,投进来些许清澈的阳光。醒人的凉风,吹拂在茶后微热的面颊上,丝丝清爽,我不由地喃喃自语:有茶又有阳光的日子,真好!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茶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  我们如何学会辨识茶是什么香味呢?一些饮茶者说,他们不喜欢泡
期刊
第一次听说闽南有座海拔一千多米的雪山,还喝到那儿所产的高山铁观音,是在三年前。带着几名学生,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起煮水沏泡,在茶汤里领略着雪山的气象,没有人去提起茶名,只是专注地感受,细水长流,幽微曼妙。兰香隐隐,在清冷的夜晚格外动人。舌头浸泡在美好的甘甜中,不易察觉的苦成为茶的风骨。一道道茶汤浸润身体,人仿佛走进了种茶的环境,茶自在健康地生长。而制茶的人一定很热爱茶,顺应它的品性,加以人的理解和
期刊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唐宋两朝总被反复比较,唐朝的盛世繁華与宋代的“积贫积弱”形成鲜明的反差。但历史现实却告诉我们,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盛唐。根据英国人安格斯·麦迪森编著的《世界经济千年统计》中描述:“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  再从历史的角度探查,一般认为中国最长的朝代是汉朝,但汉朝被王莽隔断了14年。宋代虽然
期刊
茶,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在产与销、买与卖之间,总是有一个群体在控制着茶叶流动的方向。这一群体,便是茶商。在超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同知茶善品、好舞文弄墨的文人士大夫相比,他们长期以来都居于末流,饱受冷眼乃至歧视。然而,自明代始,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土壤,孕育了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以乡情为纽带而联结起来的商人组织。其中,以晋商、徽商、粤商、闽商为代表的著名商帮,或翻山越岭,或挂帆济海,掌控着茶叶从南
期刊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现代人的愿景,早在几百年前商品经济发展时,商人的腳步就已经通达全世界,不论是汪洋澎湃的大海,还是浩瀚无垠的沙漠,无论多开么苛刻的自然条件、荒凉得人迹罕至,总能看见商人的身影。因为商人奉行的环境越是恶劣,回报也越丰厚。  由地缘和宗族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商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并成为影响世界、影响历史的一支重要力量。商帮的力量有多雄厚?举例说,根据学者的统计,犹太人中的几大
期刊
2018年1 1月18日,第二届“茗师匠心”安溪铁观音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在福州圆满举办。一年两度的茶赛盛事,受到了众多茶友的热切关注。茶商茶农踊跃参与,所选茶样均精挑细选,百里挑一,匠心独具,品质超群。通过茶王赛的举办,市场对安溪铁观音产品品质的认可度进一步增强,也促进了茶师人才培养,为安溪铁观音的再次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安溪县政府副县长王晓杰先生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今年安溪铁观音秋茶的优秀品质
期刊
从古到今,慢生活一直是文人雅士们的追求,以智慧、朴素、从容、优雅的品性去享受生活的静、清、和、美。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大概只有宋朝,这个弥漫着淡淡烟灰色,以文艺著称的朝代。宋人的生活中,雅事有四件:烧香、挂画、插花和点茶。而这些雅事,无一例外都需要在一定空间里进行,无论是人文空间之中,还是自然天地之间。  当今茶空间的设计与装饰,大有复古宋之关学风潮。宋风的茶空间,是宁静却不
期刊
因为有明媚的阳光,你会在早春的空气中,呼吸到泥土夹杂繁花的芬芳,有时还会带上青草的生命气息。  这是每一年轮回的春天,高山不显衰老,只是每一季的人间都不一样。新茶上市了,早早铺面而来的是各地春茶采摘的消息,似乎人们的热情与这个时节的温度一样充满关联,惊蛰惊动了万物虫乌,把人们那颗期待新茶的心也一并鼓动起来。  这时候的茶芽鲜亮壮硕充满生命的力量,似乎蕴藏着无限可能,它可以成为叶,可以成为枝,甚至你
期刊
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举行  11月15日,“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开幕式暨2018中国茶业品牌盛典”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盛大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南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平市农业局、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本届年会以“产业兴旺品牌发展醉美武夷茶香世界”为主题,围绕品牌发展、产品创新、诚信建设、标准制定、行业交流等内容为议题,针对中国茶产业
期刊
“喫茶”是日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文艺爱好者到日本的必选的体验之一。街头巷尾,藏着许多精彩有趣的喝茶好去处。不仅可以寻访到历史遗迹一般古老的茶屋,还能在街头遇见比可能比网红咖啡店还要酷的轻便茶屋。  提到手冲咖啡,大家也许不陌生,但是手冲茶怕是知道的茶友就不多了。在日本东京,有一家“东京茶寮”,就用了这种“手冲”概念。  关于手冲茶  日本人爱喝茶的风气,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他们又把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