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深入,将乡土资源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中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历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家乡、民族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等。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将乡土资源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中来,不仅能够丰富历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家乡、民族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等。大部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教材内容上,而往往忽略了将现有的乡土资源引入到课堂中,这就造成了课堂氛围较为沉闷的现象。正因于此,教师应该开拓自身的教学思路,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现有的乡土资源为历史课堂教学助力。
一、 历史教学资料与乡土资源教材之间的关系
历史课程标准提到过,本标准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依旧留有余地,为了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弹性与开放性,一方面在教材的编写上留下了空间,另一方面为不同地区进行自主的乡土历史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因此各地区可以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一部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组织教师收集、整理本地区的乡土资源,编写相关的乡土教材,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乡土教材中的内容。对于那些没有条件自主编写教材的地区,教师可以在教授课本内容的同时,将本地的乡土资源融入到课程讲解中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师对引入乡土资源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方面,在一些历史教师看来,中考中可能考到的乡土历史少之又少,为了让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有的历史教师会将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课本内容,甚至完全不进行乡土历史的讲解;另一方面,在另外一部分历史教师看来,历史课本内容比较枯燥,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重,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这些教师会在自己的课堂中加入对乡土历史的讲解,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为了让同学们不仅保持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可以取得一个好的中考成绩,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平衡好课本内容与乡土资源的关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将对历史课本的学习放在主要的位置,对乡土历史的学习作为辅助教学,使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不能只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丢失了学习乡村历史的机会,使学生不能从一个更加具体的角度接触历史、了解历史、深入探索历史;也不能颠倒学习的重点,将更多的教育精力放在对乡村历史的学习上,而耽误了学生的中考任务。
二、 引入乡土资源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帮助
(一)学习乡土历史,活跃课堂氛围。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讲解更多的依旧是课本内容,很少引入对其他内容的讲授。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起来较为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引入鲜活的教学资源,则会使得历史课堂更加乏味,消退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适当地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引入对乡土资源的讲解,可以激活课堂氛围。例如,为了让学生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当地不同样式的米票、布票、粮票、肉票等,这些有着强烈时代意义的历史实物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认识。学生在看到这些票之后,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老师,这些票可以拿来做什么呢?”“粮票可以直接换取相应的粮食吗?”“当时的人不用金钱来交易吗?”……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会很好地带动起历史课堂的氛围。教师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可以先给他们一段互相讨论的时间,引导他们发表出更多的个人见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使用这些票换购实物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在课程学习结束以后,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具有乡土气息的、实实在在的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本地老一代人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听取老一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人们生活的讲述,同时做好笔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收集这些票,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引入乡土资源,组织同学们进行深入学习,建立起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二)引入乡土资源,带领学生探究。
新型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将历史课本内容与乡土资源相结合,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学习,尽可能地激发同学们探究历史的欲望。例如,在研究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老师让学生以家乡为研究对象,开展灵活的查询活动,引导学生分组查询,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主题一:安排学生组成自由的团体,相互了解对方的家庭历史。在调查活动中,所有团队成员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饮食习惯,服装特征,家庭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只要是家庭相关内容都可以讨论)。主题二:安排学生自由团体学习对方的家庭变迁故事,人口变迁和姓名起源,家乡经济发展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研究活动的主题。在查询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到家乡采访老一辈,记录好笔记,也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数据,了解自己的家乡。通过搜索本地信息,学生可以获得关于调查问题的大量信息,收集整理作为报告,将此代表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这个主题活动,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富有地方的味道,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举行参观活动,深化历史体验。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纪念馆,名人故居,历史遗迹等,这些都是新鲜的当地资源,教师可以为自己的课程所使用。对于一些不方便的领域,教师可以自己访问,收集当地资源,并将其灵活性地纳入教室的历史角。在条件许可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访问这些文物,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深化学生的历史经验。为了进一步优化访问和学习成果,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时访问学习,与学生进行更多地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
(四)设计多元活动,发扬乡土文化。
我国的历史文化需要青少年的传承,想要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工作,就必须让初中生对其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引入乡土资源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用这些活动来加深同学们对乡土文化的感悟,进而让学生对乡土文化有更好的传承。例如,在学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之后,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调查活动,带领同学们进行深入的调查,并记录、整理出调查日记,巩固参观效果。在日本侵略中华的时候,我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受到了沉重的威胁,相对的,每一个有威胁的地方都谱写着抗日的传奇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有为对抗日本而牺牲性命的烈士们。历史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参观的主题,带领学生深入到自己的家乡中去,采访家乡中老一代人,询问他们有关家乡的抗日故事、抗日英雄等,并将其记录下来,整理成抗日访查日记。这种鲜活的历史学习活动,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调查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舞台剧的编排与表演活动,带领学生一起以家乡某一位抗日英雄的故事为模板,进行舞台剧的设计活动,并最终呈现出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其录制成影视资料,供学生反复观看、交流,从而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当时场景的体会。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铭记家乡历史故事,还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探索他母校的活动,探索学校的历史资源。例如,学校位于工业或历史遗迹的发展历史,课后通过写作,讲话,小报形式对当地文化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
三、 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地区都有很多的地方资源。初中历史教师应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托,将有关内容纳入当地资源,结合起来,打造更加辉煌的历史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在历史文化素养工作中的作用,达到历史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茅志明.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4,(15):186-187.
[2]陈火兵.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乡土资源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6,(3):60-60.
[3]宋阳.整合乡土历史资源,激活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5,(6):61-62.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将乡土资源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中来,不仅能够丰富历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家乡、民族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等。大部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教材内容上,而往往忽略了将现有的乡土资源引入到课堂中,这就造成了课堂氛围较为沉闷的现象。正因于此,教师应该开拓自身的教学思路,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现有的乡土资源为历史课堂教学助力。
一、 历史教学资料与乡土资源教材之间的关系
历史课程标准提到过,本标准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依旧留有余地,为了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弹性与开放性,一方面在教材的编写上留下了空间,另一方面为不同地区进行自主的乡土历史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因此各地区可以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一部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组织教师收集、整理本地区的乡土资源,编写相关的乡土教材,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乡土教材中的内容。对于那些没有条件自主编写教材的地区,教师可以在教授课本内容的同时,将本地的乡土资源融入到课程讲解中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师对引入乡土资源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方面,在一些历史教师看来,中考中可能考到的乡土历史少之又少,为了让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有的历史教师会将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课本内容,甚至完全不进行乡土历史的讲解;另一方面,在另外一部分历史教师看来,历史课本内容比较枯燥,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重,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这些教师会在自己的课堂中加入对乡土历史的讲解,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为了让同学们不仅保持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可以取得一个好的中考成绩,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平衡好课本内容与乡土资源的关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将对历史课本的学习放在主要的位置,对乡土历史的学习作为辅助教学,使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不能只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丢失了学习乡村历史的机会,使学生不能从一个更加具体的角度接触历史、了解历史、深入探索历史;也不能颠倒学习的重点,将更多的教育精力放在对乡村历史的学习上,而耽误了学生的中考任务。
二、 引入乡土资源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帮助
(一)学习乡土历史,活跃课堂氛围。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讲解更多的依旧是课本内容,很少引入对其他内容的讲授。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起来较为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引入鲜活的教学资源,则会使得历史课堂更加乏味,消退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适当地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引入对乡土资源的讲解,可以激活课堂氛围。例如,为了让学生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当地不同样式的米票、布票、粮票、肉票等,这些有着强烈时代意义的历史实物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认识。学生在看到这些票之后,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老师,这些票可以拿来做什么呢?”“粮票可以直接换取相应的粮食吗?”“当时的人不用金钱来交易吗?”……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会很好地带动起历史课堂的氛围。教师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可以先给他们一段互相讨论的时间,引导他们发表出更多的个人见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使用这些票换购实物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在课程学习结束以后,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具有乡土气息的、实实在在的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本地老一代人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听取老一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人们生活的讲述,同时做好笔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收集这些票,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引入乡土资源,组织同学们进行深入学习,建立起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二)引入乡土资源,带领学生探究。
新型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将历史课本内容与乡土资源相结合,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学习,尽可能地激发同学们探究历史的欲望。例如,在研究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老师让学生以家乡为研究对象,开展灵活的查询活动,引导学生分组查询,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主题一:安排学生组成自由的团体,相互了解对方的家庭历史。在调查活动中,所有团队成员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饮食习惯,服装特征,家庭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只要是家庭相关内容都可以讨论)。主题二:安排学生自由团体学习对方的家庭变迁故事,人口变迁和姓名起源,家乡经济发展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研究活动的主题。在查询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到家乡采访老一辈,记录好笔记,也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数据,了解自己的家乡。通过搜索本地信息,学生可以获得关于调查问题的大量信息,收集整理作为报告,将此代表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这个主题活动,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富有地方的味道,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举行参观活动,深化历史体验。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纪念馆,名人故居,历史遗迹等,这些都是新鲜的当地资源,教师可以为自己的课程所使用。对于一些不方便的领域,教师可以自己访问,收集当地资源,并将其灵活性地纳入教室的历史角。在条件许可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访问这些文物,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深化学生的历史经验。为了进一步优化访问和学习成果,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时访问学习,与学生进行更多地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
(四)设计多元活动,发扬乡土文化。
我国的历史文化需要青少年的传承,想要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工作,就必须让初中生对其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引入乡土资源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用这些活动来加深同学们对乡土文化的感悟,进而让学生对乡土文化有更好的传承。例如,在学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之后,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调查活动,带领同学们进行深入的调查,并记录、整理出调查日记,巩固参观效果。在日本侵略中华的时候,我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受到了沉重的威胁,相对的,每一个有威胁的地方都谱写着抗日的传奇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有为对抗日本而牺牲性命的烈士们。历史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参观的主题,带领学生深入到自己的家乡中去,采访家乡中老一代人,询问他们有关家乡的抗日故事、抗日英雄等,并将其记录下来,整理成抗日访查日记。这种鲜活的历史学习活动,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调查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舞台剧的编排与表演活动,带领学生一起以家乡某一位抗日英雄的故事为模板,进行舞台剧的设计活动,并最终呈现出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其录制成影视资料,供学生反复观看、交流,从而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当时场景的体会。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铭记家乡历史故事,还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探索他母校的活动,探索学校的历史资源。例如,学校位于工业或历史遗迹的发展历史,课后通过写作,讲话,小报形式对当地文化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
三、 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地区都有很多的地方资源。初中历史教师应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托,将有关内容纳入当地资源,结合起来,打造更加辉煌的历史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在历史文化素养工作中的作用,达到历史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茅志明.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4,(15):186-187.
[2]陈火兵.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乡土资源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6,(3):60-60.
[3]宋阳.整合乡土历史资源,激活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5,(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