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美术馆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植于贝尔维迪尔华美的宫殿中绽放艳丽光彩的世纪末艺术之花
  
  19世纪末,当哈普斯堡王朝640年的历史即将结束的时候,维也纳文化也正走向成熟的时期。克林姆特、席勒、柯克西卡等人所创作的绘画,传神地表现出这个时期特有的怪异氛围。至今,他们仍在贝尔维迪尔华美的宫殿,散发耀眼的光芒。
  
  贝尔维迪尔宫的古往今昔
  
  在维也纳南部徐缓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座优雅的宫殿一贝尔维迪尔宫。它原是在土耳其军队的入侵中挽救了维也纳的英雄欧根亲王的夏季离宫,建于18世纪前半叶,由宫廷建筑师卢卡斯·冯·希尔德布兰特亲自设计,至今仍被称许为巴洛克式建筑的杰作。欧根亲王具有法国波旁家族的血统,身材矮小而其貌不扬的他,因为受到波旁家族的排挤与疏远,而离开了巴黎,特意来到与法国敌对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寻求新的发展环境。他后来成为一名军人,为哈普斯堡家族作战。讽刺的是,他在许多战场上抵挡了其祖国法国的进攻,而那座极尽奢华的贝尔维迪尔宫,可以说是他成功的证明。所谓“贝尔维迪尔”,就是“视野极佳的建筑物”之意,当时从宫内窗户眺望,就可以将维也纳一览无遗。欧根亲王或许就是在这里一边眺望着美丽的景致,一边沉浸于统治天下的感慨之中。
  欧根亲王去世后,贝尔维迪尔宫便逐渐转变为美术馆。18世纪中叶,女皇玛利亚·特雷西亚为了收藏哈普斯堡家族庞大的美术作品,而买下了这座宅邸。从那时起一直到19世纪末,它始终是皇家美术馆。到了1953年,这里一变而成为记载着奥地利美术历史的奥地利美术馆,其下宫是奥地利中世纪美术馆和奥地利巴洛克艺术博物馆;上宫是奥地利19、20世纪美术馆。上宫的收藏品鲜明地反映出19世纪末的维也纳情景,在这里,克林姆特、席勒、柯克西卡的作品汇集一堂,闪动着19世纪末的华丽光影。
  
  华丽颓废的世纪末城市维也纳
  
  多瑙河所孕育的维也纳,从1278至1918年,一直是哈普斯堡王朝的首都;由于它位在欧洲的心脏地带,在政治、经济、艺术上都发挥了世界中心的作用。17世纪华丽的巴洛克文化,18世纪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为维也纳增添无限光彩。到了19世纪末,维也纳文化更进一步地走向灿烂的成熟期。
  此时,哈普斯堡家族逐渐没落,颓废的气氛笼罩着整座城市。以克林姆特为代表,散发着“性爱和死亡”气息的世纪末艺术家们,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不仅是在绘画上,在建筑和设计等领域也发起了新的艺术运动,使维也纳艺术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至今依旧保存着“世纪末”遗产的除了奥地利美术馆之外,分离派会馆和维也纳市立历史博物馆也保存着世纪末画家们的作品,为人们记载着那个华丽而颓废的光辉时代。或许,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仍保留着往日面貌的维也纳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世纪末”美术馆。
  
  倾注于金箔中的浪漫与性爱的秘密
  
  跪在花园中相互拥抱的男女,在微光中被金色的光芒缠绕着,姿态动人。金色的光似孔雀尾羽一般,从女人的足跟洒落,男人抱着女人,用热烈的唇亲吻着她的嘴角。但是,女人却在沉醉于性爱的同时,浮现出羞涩、甚至好像想阻止男人爱抚的表情……这幅描绘性爱世界的画,是克林姆特的代表作《吻》,画面上充满了性的矛盾和奇异的压迫感。
  此画发表于1908年,克林姆特当时无论在创作、还是私生活方面,都处于最丰富的时期。经常寻求发表场地的克林姆特,这一年适逢“综合艺术展”这一理想的机会,而燃起了创作欲望。据说,在第一次展览中,一向沉默寡言的克林姆特居然在开幕式中致辞。而在第二次展览中,则展出了以《吻》为首的16幅画。另一方面,他和终生的恋人艾米丽·弗罗格的恋爱也趋于稳定,这种精神上的充实感,赋予这幅画更加灿烂的光辉和“永恒的生命”,而这种“永恒的生命”正是克林姆特所追求的主题——“与死相邻的爱”。
  19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颓废和唯美之都,克林姆特在自己身上也体现了这种气氛。在金箔和华丽的装饰覆盖下,性的愉悦和与之相邻的死亡阴影,汇聚成这幅甜蜜的《吻》。克林姆特的作品经常因表现性欲的主题而引起话题,这幅画堪称其中最为珍贵的一幅,才刚发表即被奥地利政府所购买,目前收藏于奥地利美术馆。
  
  充满性爱诱惑的名画
  
  表面看来,画面中相互拥抱的两个人,似乎被掩埋在豪华艳丽、富有拜占庭风格的镶嵌花纹中。但是,如果变换一个角度,就可以看出黑色长方形是男性生殖器的符号,五颜六色的圆形、椭圆形则是女性生殖器的符号,很多人都把这种装饰视为情欲的暗示。确实,在克林姆特的许多画中,经常出现富于暗示性的黑色长方形和色彩鲜艳的圆形,甚至出现围绕着男女形象的金色剪影,这也令人想起男性生殖器的模样。另外,最近经由x光透视,看出在克林姆特的作品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先详细描绘出生殖器官,然后上面再画上衣服,绚丽的装饰下藏匿着对生殖器官的隐喻。为何克林姆特对“性”如此地感兴趣呢?或许,里面潜藏着超出单纯性爱的某些东西吧!
  
  
  《吻》在绘画史上的特殊意义
  
  22岁的克林姆特,亲手创作了城堡剧院的穹顶画,以传统的装饰壁画博得好评。但是,当他父亲和弟弟相继去世后,他开始转变画风,1900年完成的维也纳大学大礼堂的穹顶画(已烧毁),便是描绘一群蠕动着性感裸女的作品。维也纳大学表示厌恶这件作品,而拒绝接受,但克林姆特毫不胆怯,举起了向既定价值观和权威挑战的旗帜。他曾于1897年组成了激进的艺术家团体“分离派”,7年后又退出这一团体,继续走向更前卫的道路。克林姆特发表《吻》的1908年左右,他的创作达到顶点。由于他擅长使用金箔技法来创作,故这段时期亦被称为“金色时期”。在壁画《贝多芬带饰》(1902年)中也曾见到“吻”这一题材,对他而言,“吻”和为通向“永恒”而祈祷的题材一样重要。
  
  绚丽的“世纪末”杰作巡礼
  
  在此以奥地利美术馆的19、20世纪美术馆为中心,介绍一下只用1小时即可欣赏“世纪末”绘画最精彩部分的路径。进入美术馆后,直接登上收藏20世纪绘画的3楼展区。背向楼梯右侧是以集中20世纪绘画为主的展览室。进入展览室后,克林姆特绚丽的绘画世界立即映入眼帘,例如描绘慵倦女性的《水蛇I》、《茱蒂斯I》,以及金光灿烂的克林姆特代表作《吻》、此外,《葵花园》、《阿特西湖畔的风景》等风景画也不可错过。然后到里面的展览室去欣赏席勒的《死亡和少女》、《家人》、《窗》、《四棵树》等。隔着楼梯面对展厅,柯克西卡的《母与子》绝对不能错过。至此,所需时间约30分钟。
  然后,离开美术馆,可去分离派会馆欣赏克林姆特的巨作《贝多芬带饰》;由于搭乘计程车只需5分钟的车程即可到达,所以不妨顺道去这里参观。站在装饰地下室的克姆巨作之前,就会沉浸在他华丽的情欲世界之中。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
  
  如果时间够充裕,可以稍微增加一下上述的参观时间。例如,花一小时左右去参观这座奥地利19、20世纪美术馆。除了欣赏克林姆特、席勒等人的绘画之外,还可以到二楼参观。这里陈列着对克林姆特早期作品有很大影响的汉斯·马卡尔特的作品,亦即可以称之为“世纪末绘画前史”的画作,探寻世纪末艺术的起源,非常值得欣赏。另外,若要前往分离派会馆,可以不必乘车,只要穿越碧绿而美丽的贝尔维迪尔庭院,即可悠闲地散步前往。途中,可在维也纳市立历史博物馆稍作停留,观赏一下克林姆特的《艾米丽·弗罗格肖像》和席勒的《自画像》等作品。然后,经过世纪末代表性建筑卡尔广场车站和博物馆咖啡馆,前往分离派会馆。
其他文献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成为乱世百姓的精神寄托,经帝王显贵推崇,炽烈传播,至隋唐时期达到极盛。与之相应,佛教艺术亦发展迅速,辉煌迭现。其中的佛教雕塑历经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发展出石雕造像、彩塑佛像和金铜造像等诸多样式,并传承创新,经久不衰,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早期佛教雕塑呈现出浓郁的外来艺术风格,经过北朝至唐数百年间的发展融合,演变
期刊
2010年是德国迈森瓷厂诞生300周年。在300年中迈森瓷厂经历了11场战争和6种社会体制,但即使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迈森瓷厂的生产也从未间断过,甚至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全手工制作的生产方式。凭借着这历史悠久且持续到现今的工艺,“迈森瓷器”成为了德国传统高卡当商品的贵族。据世界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评定,“迈森瓷器”至今在德国传统高档商品中是第二火知名品牌,仅次于保时捷跑车。在周年庆况之际,迈森瓷
期刊
马衡(1881~1955),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室名凡将斋。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精于汉魏石经,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马衡晚年,在“三反”运动中不再担任故宫院长之职,
期刊
过云楼主人顾文彬于仕途进取,颇为淡泊。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屡欲起用,而顾文彬“皆辞之”。后虽勉强就任浙江宁绍道台,然久积于心的夙愿却是“筑楼存画、辞官回乡、颐养天年”。在过云楼等庭园落成后的第六天,顾文彬就辞官返家,沉潜于书画艺文之中,怡然自乐。  过云楼历经百年的收藏如今已如过眼云烟,所幸相当多数量之藏品已归公藏,今人尚可藉此一窥当年顾氏案头清供、心头所好。本文所要介绍的如元代六家写竹《竹林七友
期刊
在中国的山水画史上,明清之际,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时期。从理论上,以董其昌为首而倡导的“南北宗论”,完成了对传统画史正统观的构建;而在实践领域,董其昌之后,中国画史便出现了两种风格和趣味并存的局面,一是主张摹古的“四王”传统画派,一是主张个性的“四僧”野逸画派。如今看来,就二者在中国传统画史中的影响和价值而言,可谓分庭抗礼,平分秋色。所谓“四僧”者,即指八大山人、石涛、弘仁、石谿。四人之中,石谿的画迹
期刊
当都市成为一部庞大的商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机器时,它不仅意味着人的个体存在的失落,也预示了这个庞大的封闭空间与自然的疏远,这种疏远是人的自然本质的疏远。这种影响同样切实地发生在画家身上。在20世纪末乡土现实主义风格盛行之后,新生代艺术家(特指“文革”后,改革开放时期成长的一代画家)把目光转向了现实生活,以个人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和记录生活,新生代艺术家往往通过个人叙事以现实主义的绘画方式来追求自我价值的
期刊
2011年泓盛春季拍卖会将在2011年6月17日至27日于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四楼云石堂)举行。此次舂拍共分为邮品钱币杂项、中国书画、中国顶级奢侈品、当代艺术、油画雕塑、葡萄酒、铜镜紫砂壶等7大部分。    当代艺术板块延续“东方哲思”大专题    2011年泓盛春季拍卖会推出与延续“东方哲思”大专题——这将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脉络之一,以艺术创作为轴线,解构中国绘画体系的人文精神,阅读新
期刊
20世纪的西方艺坛大师毕加索92年的生活和创作旅程,堪称是一部绚丽而绵长的艺术传奇。他开创了立体主义艺术流派的先河,拥有众多女人,又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活着见证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身材矮小的他,却是个精力旺盛的多产艺术家,一生累计作品多达3.7万件,如此算来,毕加索在有限的生命中,平均每天就创作出3、4件作品。相比毕加索那些充满情欲的油画和素描作品,晚年的陶瓷艺术其实是最能完整体现出他那与
期刊
陈曦油画中的形象是历史的,它们也许是她个人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回忆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并不是她脑海中对那个时代的形象的代表。尽管艺术家用科学般精确的手法,用颜料矿物质制造出空间的幻觉,重塑了当时的媒体场面,但这一切并不代表艺术家本人对毛泽东时代以后历史转折的回忆,而仅仅代表了她已经忘掉的“官方回忆”——回忆和历史不同之处正是在此——公共回忆中的形象,悬浮在国家媒体系统的静态烟雾中,似乎变成一个模糊的
期刊
此次展览由国博与徐其明先生联合举办,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与私人藏家合作办展。展览分为青瓷、颜色釉瓷、青花瓷和彩绘瓷四个部分。青瓷是颜色釉瓷中最早出现、持续时间最长和最具东方艺术特色的瓷器;彩绘瓷中的青花瓷,直到今天仍是产量最大、最为有名的瓷器品种,所以展览将青瓷和青花瓷设计为独立单元。在8D0平方米的展厅中,136件展品让观众较全面地欣赏我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不仅可以了解到各个瓷器品种的演变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