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来源及背景分析
离园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结束部分,可以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幼儿园中,离园活动的组织经常被教师所忽视,导致幼儿出现等待、焦虑等现象,甚至严重的会出现安全事故。本学期,我园针对此问题,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开展了深入地研讨。
记录一:下午开门时间到了,教师A组织孩子趴在桌上休息,干巴巴地等着爸爸妈妈来接。来一个家长,教师就喊一个小朋友的名字,直到幼儿全部被家长接走。
分析:上了一天班,教师感觉挺累的,只想“喘口气,清静会儿”,想着只要把孩子看住,让家长接走就行了。“况且离园也不是一日活动的主要环节,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看看时间,家人都快下班了,还要去接孩子,自己也希望能早点下班。”教师根本无心顾及幼儿的情绪,导致幼儿等待,离园活动的组织缺乏趣味性。
记录二:东东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今年上小班了,刚开学没多久的一个下午,班级里部分孩子被接走了,还剩下东东等7个小朋友,教师组织小朋友们玩桌面玩具,可是东东根本无心做任何事,眼睛直瞅着大门口。教师问东东:“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啊?”东东看着教师,半天一句话也不说,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分析: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长时间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看到同伴都接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没来接,“是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了?”“是不是不要我了?”这个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出现哭闹、唠叨、焦虑等现象,甚至还会在门口东张西望,无心做任何事情,孩子的情绪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波动。
记录三:下午离园时间,家长蜂拥而至到班级门口,争着抢着接孩子,教师B被家长拉着问这问那,“老师,大宝今天吃饭怎么样?大便了没有?今天上午来的时候,情绪不好,后来情绪怎么样?他昨天晚上在家准备的故事,今天有没有表演给小朋友看……”
分析:有些家长因为一天没有见到孩子,迫切地想看到自己的宝贝,一般都会提早来到幼儿园,在幼儿园大门外逗留、守候,有的家长甚至许诺孩子第一个来接他。所以,当幼儿园大门一开,家长就会一拥而上、气喘吁吁地跑着去接孩子。还有的家长在离园时,急于找教师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拉着教师问这问那,教师无法正常组织其他孩子活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各环节的组织
(一)离园前准备
对幼儿的要求:
1.在教师的提醒和帮助下,整理好自己的衣物。
2.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大胆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主动参与活动,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4.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保教人员相互配合,帮助并鼓励幼儿尝试整理衣物。
2.多种形式组织幼儿谈话活动。离园不是一天的结束,而是今天和明天的连接点和中转站。教师可以分集体、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幼儿谈话,帮助幼儿对在园一天的活动进行梳理,对明天的幼儿园生活充满期待。如,启发幼儿进行回忆,让孩子将一天的收获与同伴交流;或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幼儿制定约定,促进师幼、幼幼间的情感交流。
3.组织相对安静的活动。
4.组织幼儿整理物品,准备离园。
常见问题一:保教配合不到位。
解决策略:由于工作量较大,帮助幼儿整理衣物需要保教人员相互分工配合,共同完成。保育员准备好相关物品,如擦手巾、温水、润肤霜等,但一定要确保安全卫生。教师需提前组织好幼儿,可以分小组、集体等形式有序地帮助幼儿进行整理。
常见问题二: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幼儿不感兴趣。
解决策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建议每日内容不要重复。
常见问题三:幼儿易出现兴奋、焦虑等情绪波动,发生哭闹、唠叨、到处乱跑等现象。
解决策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缓解焦虑情绪。
常见问题四:幼儿整理物品时,出现错拿错放的现象。
解决策略:教师采用提醒、帮助、鼓励等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取放习惯。
(二)集中离园
对幼儿的要求:
1.将玩具、图书、小椅子等物品放回原位,带齐自己的物品。
2.主动与保教人员、同伴道别,会礼貌地说“再见”。
3.不在活动室追逐打闹。
4.不远离保教人员的视线,不独自跑到活动室外玩耍或找爸爸妈妈。
5.不随意跟陌生人走,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相互配合、组织有序,确保幼儿安全离园。
2.培养幼儿良好的离园常规。
3.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建议家长接幼儿时不要拥挤。
常见问题一:出现漏接、错接或者被陌生人接走,甚至幼儿悄悄自己偷跑回家。
解决策略:
1.加强门卫安全保障工作,要求门卫认真验卡,遇到没有家长带领独自离园的幼儿或可疑人员必须要及时干预。
2.准备接送卡供家长使用。
即使家长持卡,教师也需再次确认家长身份,才可以将孩子交到家长手中。
遇到持卡的陌生人,教师需与家长电话确认后,请其签字,方可将孩子交给对方。
对于保教人员比较熟悉且忘记带卡的家长,需请家长登记后,再将幼儿交给对方。
针对托小班或插班的新生,由于教师对家长不熟悉,即使有卡,教师也需询问孩子,确认家长身份,才能将孩子交给家长。
如果接送卡遗失,需请家长在第一时间向园方报告,补办接送卡。 有些幼儿园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接送卡,保教人员需更加谨慎,认真核实家长身份后才可以将幼儿交给家长。
3.保教人员站位要科学。
建议保教人员分别站在活动室门口及活动室,负责接待家长、组织幼儿有序离园和看护还没接走的幼儿。
如果活动室有两扇门,建议关闭一扇门或保教人员分别站在门口,能够兼顾到两边出口。
常见问题二: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间长,忽视其他孩子的看护。
解决策略:教师可以和家长简短的沟通,但避免过长时间沟通,以免影响对其他孩子的看护。若确实有比较紧急的事情需要长时间沟通,可以请家长稍微等会儿,等孩子较少时再进行,或另选时间段沟通。
常见问题三:家长接完孩子后,仍带领幼儿在园内逗留、玩耍,造成意外事故、传染病交叉感染。
解决策略:建议家长在离园后,不要带领幼儿在园内逗留、玩耍。但在一日在园活动中,我们要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及多种器械的时间。
常见问题四:家长随意进入教室接孩子,影响幼儿正常活动。
解决策略:建议家长不要进入教室,需抱取被褥,可统一安排固定时间段让家长进入午睡室。如遇到特殊需求的,家长需提前与教师沟通,获得教师的许可后方可进入。
(三)集中离园后
对幼儿的要求:愉快地参与活动,耐心等待家长来接。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地引导。
2.开展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多形式活动,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
常见问题一:幼儿看别的小朋友都接走了,出现焦虑情绪。
解决策略:教师要给予及时关注,这是开展个别教育的最佳时机。可以亲亲孩子的小脸、抱一抱,用肢体语言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也可以与孩子聊聊天,了解个体差异,为因人施教打好基础;或者对孩子一天的表现进行表扬或鼓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孩子更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常见问题二:教师放任孩子或让孩子枯燥等待。
解决策略:离园高峰时间段过后,班级一般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孩子,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美工、生活等区域活动,根据幼儿兴趣,开展角色、规则等各类游戏活动,做到既吸引孩子积极参与,又不会被轻易打断无法进行。建议每日内容不要重复,可多种游戏交替进行,让幼儿不是感觉在等爸爸妈妈来接,而是在快乐中度过在园的最后一段时光。
常见问题三:幼儿玩得太兴奋,过多取放活动材料,随意性强,造成游戏材料混乱。
解决策略:适时引导,强化幼儿活动常规。
(四)晚托
对幼儿的要求:听从值班教师安排,耐心等待家长来接。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做好晚托幼儿交接工作,确保幼儿全部安全接走。
2.组织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安抚幼儿情绪。
常见问题一:晚托时间、场地等安排不合理。
解决策略:
1.安排固定晚托值班室,值班室最好离幼儿园大门比较近,便于家长接孩子。
2.值班形式建议采取教师轮流制,避免值班周期过长。
3.建议在幼儿园开门后半小时安排晚托,也可以根据各园的实际情况确定晚托时间。
常见问题二:带班教师与值班教师交接不到位。
解决策略:认真做好交接工作,可以同时书面交接。可制定晚托值班表,要求教师认真交接并填写幼儿班级、姓名、家长联系电话,且带班教师和值班教师需要分别签字,将责任细化,确保安全。在家长来接时,也要求家长填写姓名和接园时间,值班教师确认家长身份后,才可以让家长接孩子。
常见问题三:幼儿长时间没有人来接。
解决策略:值班教师需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如有需要,教师也可将孩子送回家,不可以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园内,或是交予他人照看。
离园活动是琐碎的,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本着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充分挖掘内涵,组织和优化离园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离园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结束部分,可以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幼儿园中,离园活动的组织经常被教师所忽视,导致幼儿出现等待、焦虑等现象,甚至严重的会出现安全事故。本学期,我园针对此问题,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开展了深入地研讨。
记录一:下午开门时间到了,教师A组织孩子趴在桌上休息,干巴巴地等着爸爸妈妈来接。来一个家长,教师就喊一个小朋友的名字,直到幼儿全部被家长接走。
分析:上了一天班,教师感觉挺累的,只想“喘口气,清静会儿”,想着只要把孩子看住,让家长接走就行了。“况且离园也不是一日活动的主要环节,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看看时间,家人都快下班了,还要去接孩子,自己也希望能早点下班。”教师根本无心顾及幼儿的情绪,导致幼儿等待,离园活动的组织缺乏趣味性。
记录二:东东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今年上小班了,刚开学没多久的一个下午,班级里部分孩子被接走了,还剩下东东等7个小朋友,教师组织小朋友们玩桌面玩具,可是东东根本无心做任何事,眼睛直瞅着大门口。教师问东东:“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啊?”东东看着教师,半天一句话也不说,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分析: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长时间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看到同伴都接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没来接,“是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了?”“是不是不要我了?”这个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出现哭闹、唠叨、焦虑等现象,甚至还会在门口东张西望,无心做任何事情,孩子的情绪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波动。
记录三:下午离园时间,家长蜂拥而至到班级门口,争着抢着接孩子,教师B被家长拉着问这问那,“老师,大宝今天吃饭怎么样?大便了没有?今天上午来的时候,情绪不好,后来情绪怎么样?他昨天晚上在家准备的故事,今天有没有表演给小朋友看……”
分析:有些家长因为一天没有见到孩子,迫切地想看到自己的宝贝,一般都会提早来到幼儿园,在幼儿园大门外逗留、守候,有的家长甚至许诺孩子第一个来接他。所以,当幼儿园大门一开,家长就会一拥而上、气喘吁吁地跑着去接孩子。还有的家长在离园时,急于找教师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拉着教师问这问那,教师无法正常组织其他孩子活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各环节的组织
(一)离园前准备
对幼儿的要求:
1.在教师的提醒和帮助下,整理好自己的衣物。
2.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大胆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主动参与活动,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4.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保教人员相互配合,帮助并鼓励幼儿尝试整理衣物。
2.多种形式组织幼儿谈话活动。离园不是一天的结束,而是今天和明天的连接点和中转站。教师可以分集体、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幼儿谈话,帮助幼儿对在园一天的活动进行梳理,对明天的幼儿园生活充满期待。如,启发幼儿进行回忆,让孩子将一天的收获与同伴交流;或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幼儿制定约定,促进师幼、幼幼间的情感交流。
3.组织相对安静的活动。
4.组织幼儿整理物品,准备离园。
常见问题一:保教配合不到位。
解决策略:由于工作量较大,帮助幼儿整理衣物需要保教人员相互分工配合,共同完成。保育员准备好相关物品,如擦手巾、温水、润肤霜等,但一定要确保安全卫生。教师需提前组织好幼儿,可以分小组、集体等形式有序地帮助幼儿进行整理。
常见问题二: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幼儿不感兴趣。
解决策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建议每日内容不要重复。
常见问题三:幼儿易出现兴奋、焦虑等情绪波动,发生哭闹、唠叨、到处乱跑等现象。
解决策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缓解焦虑情绪。
常见问题四:幼儿整理物品时,出现错拿错放的现象。
解决策略:教师采用提醒、帮助、鼓励等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取放习惯。
(二)集中离园
对幼儿的要求:
1.将玩具、图书、小椅子等物品放回原位,带齐自己的物品。
2.主动与保教人员、同伴道别,会礼貌地说“再见”。
3.不在活动室追逐打闹。
4.不远离保教人员的视线,不独自跑到活动室外玩耍或找爸爸妈妈。
5.不随意跟陌生人走,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相互配合、组织有序,确保幼儿安全离园。
2.培养幼儿良好的离园常规。
3.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建议家长接幼儿时不要拥挤。
常见问题一:出现漏接、错接或者被陌生人接走,甚至幼儿悄悄自己偷跑回家。
解决策略:
1.加强门卫安全保障工作,要求门卫认真验卡,遇到没有家长带领独自离园的幼儿或可疑人员必须要及时干预。
2.准备接送卡供家长使用。
即使家长持卡,教师也需再次确认家长身份,才可以将孩子交到家长手中。
遇到持卡的陌生人,教师需与家长电话确认后,请其签字,方可将孩子交给对方。
对于保教人员比较熟悉且忘记带卡的家长,需请家长登记后,再将幼儿交给对方。
针对托小班或插班的新生,由于教师对家长不熟悉,即使有卡,教师也需询问孩子,确认家长身份,才能将孩子交给家长。
如果接送卡遗失,需请家长在第一时间向园方报告,补办接送卡。 有些幼儿园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接送卡,保教人员需更加谨慎,认真核实家长身份后才可以将幼儿交给家长。
3.保教人员站位要科学。
建议保教人员分别站在活动室门口及活动室,负责接待家长、组织幼儿有序离园和看护还没接走的幼儿。
如果活动室有两扇门,建议关闭一扇门或保教人员分别站在门口,能够兼顾到两边出口。
常见问题二: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间长,忽视其他孩子的看护。
解决策略:教师可以和家长简短的沟通,但避免过长时间沟通,以免影响对其他孩子的看护。若确实有比较紧急的事情需要长时间沟通,可以请家长稍微等会儿,等孩子较少时再进行,或另选时间段沟通。
常见问题三:家长接完孩子后,仍带领幼儿在园内逗留、玩耍,造成意外事故、传染病交叉感染。
解决策略:建议家长在离园后,不要带领幼儿在园内逗留、玩耍。但在一日在园活动中,我们要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及多种器械的时间。
常见问题四:家长随意进入教室接孩子,影响幼儿正常活动。
解决策略:建议家长不要进入教室,需抱取被褥,可统一安排固定时间段让家长进入午睡室。如遇到特殊需求的,家长需提前与教师沟通,获得教师的许可后方可进入。
(三)集中离园后
对幼儿的要求:愉快地参与活动,耐心等待家长来接。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地引导。
2.开展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多形式活动,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
常见问题一:幼儿看别的小朋友都接走了,出现焦虑情绪。
解决策略:教师要给予及时关注,这是开展个别教育的最佳时机。可以亲亲孩子的小脸、抱一抱,用肢体语言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也可以与孩子聊聊天,了解个体差异,为因人施教打好基础;或者对孩子一天的表现进行表扬或鼓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孩子更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常见问题二:教师放任孩子或让孩子枯燥等待。
解决策略:离园高峰时间段过后,班级一般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孩子,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美工、生活等区域活动,根据幼儿兴趣,开展角色、规则等各类游戏活动,做到既吸引孩子积极参与,又不会被轻易打断无法进行。建议每日内容不要重复,可多种游戏交替进行,让幼儿不是感觉在等爸爸妈妈来接,而是在快乐中度过在园的最后一段时光。
常见问题三:幼儿玩得太兴奋,过多取放活动材料,随意性强,造成游戏材料混乱。
解决策略:适时引导,强化幼儿活动常规。
(四)晚托
对幼儿的要求:听从值班教师安排,耐心等待家长来接。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做好晚托幼儿交接工作,确保幼儿全部安全接走。
2.组织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安抚幼儿情绪。
常见问题一:晚托时间、场地等安排不合理。
解决策略:
1.安排固定晚托值班室,值班室最好离幼儿园大门比较近,便于家长接孩子。
2.值班形式建议采取教师轮流制,避免值班周期过长。
3.建议在幼儿园开门后半小时安排晚托,也可以根据各园的实际情况确定晚托时间。
常见问题二:带班教师与值班教师交接不到位。
解决策略:认真做好交接工作,可以同时书面交接。可制定晚托值班表,要求教师认真交接并填写幼儿班级、姓名、家长联系电话,且带班教师和值班教师需要分别签字,将责任细化,确保安全。在家长来接时,也要求家长填写姓名和接园时间,值班教师确认家长身份后,才可以让家长接孩子。
常见问题三:幼儿长时间没有人来接。
解决策略:值班教师需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如有需要,教师也可将孩子送回家,不可以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园内,或是交予他人照看。
离园活动是琐碎的,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本着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充分挖掘内涵,组织和优化离园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