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而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由于情感教育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是没有模式化的,所以应以渗透为主.根据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数学教学的本身需要,我觉得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渗透.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总与情景相伴随,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m、1.4m的高处标出两条红横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比较线段大小的学习.这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以这种形式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相貌有美丑,智商有高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在教育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彼此之间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依赖性.教师最重要的是不能偏心,应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更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公平地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最重要的是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困生也能天天看到教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教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爱抚的一摸、轻声的询问都是情感的流露.师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时候,便会产生感情上的合流,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特别地,对学困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完全地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愿和教师心心相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学生感到自己被教师尊重、欣赏、理解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采用灵活多样方法,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创设情景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讲、练练或议论等方式上练习课或复习课等等.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學,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用动态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知识,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制作教具,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
(责任编辑 金 铃)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总与情景相伴随,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m、1.4m的高处标出两条红横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比较线段大小的学习.这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以这种形式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相貌有美丑,智商有高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在教育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彼此之间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依赖性.教师最重要的是不能偏心,应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更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公平地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最重要的是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困生也能天天看到教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教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爱抚的一摸、轻声的询问都是情感的流露.师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时候,便会产生感情上的合流,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特别地,对学困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完全地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愿和教师心心相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学生感到自己被教师尊重、欣赏、理解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采用灵活多样方法,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创设情景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讲、练练或议论等方式上练习课或复习课等等.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學,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用动态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知识,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制作教具,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
(责任编辑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