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不能有偏差,其次要注意实施好提高初中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具体包括:合作小组的组建要合理、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要给学生做适当的深入交流引导、要做好成果的展示及点评工作、要注意检测和反馈检测信息、要通过反思和评价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前提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因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有助于開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因而,小组合作学习让我们有了最大程度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能动性目标的可能。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不能有偏差
小组合作学习是“手段”而不是“形式”;是“思维火花碰撞”而不是“获取唯一答案”;是“自主需求”而不是“指派任务”。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手段”而不是“形式”
小组合作交流只是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模式的手段之一,并不是用来包装新课堂的华丽外衣。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思维火花碰撞”而不是“获取唯一答案”
合作学习不应该以急于获取答案为目的,而应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在组内大胆交流,集思广益,重点关注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杜绝优异学生的“发言垄断”。教师也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学生获取唯一答案的捷径。
(三)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需求”而不是“指派任务”
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但是,这个问题是否适合合作学习?是否值得合作学习?这往往是教师的一己之见。相反,学生主观需要亟待合作交流解决的问题却因为没有被教师提出而被搁置一边;还有,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小组内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已真正搞懂。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局限在课堂内。在课外,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若能及时相互探讨,分享奇思妙想,交流学习生活体会,这对于进行高效合作学习有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要合理
合理即科学的分组。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建立小组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外,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体验。分组时,教师要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合理组合,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就是说,合作学习时,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要能充分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要有思考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上)《菱形》时,我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问题1 菱形的图案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王老师家刚买了新房,装修时想在门上镶嵌两块菱形的玻璃,需要做个模型去划玻璃,可是手边只有一张矩形纸片和一把小刀。你能帮他做一个菱形模型吗?
问题2 如果我们只有一把直尺,你能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吗?
问题3 取一矩形纸片ABCD,将矩形纸片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折痕为EF,你能说出四边形AECF的形状吗?为什么?
这三个问题都借助于折纸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把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的探索过程直观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达到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三)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这是基于合作交流前要让学生深入进行自主学习所做的要求。学生只有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才会有交流的需要,才能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才会高效。例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意见,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探讨,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把问题搞清楚,想明白,没有来得及整理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就没有在组内交流的欲望和勇气,更没有在班级展示的欲望和胆量;同时,容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
(四)要给学生做适当的深入交流引导
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更深入。在合作交流中,当学生基本完成自学任务时,当同学之间有不同的意见与策略时,当遇到开放性问题时,当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以探究难点和疑点,修正、拓宽、加深小组成员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完善和深化对所学新知的意义建构。
在学生热烈讨论时,就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多种结论,特别注意那些和自己的思维不一致的结论,以完善自己的教学。
(五)要做好成果的展示及点评工作
这是对合作交流学习情况所做的必要小结。根据合作交流的进程,教师须组织各小组进行展示,以检查小组合作的质量和合作学习的成果,同时根据学情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任务。
教师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促进者。对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重要知识点,要进行变式训练,适度拓展拔高,以拓宽学生思维。
(六)要注意检测和反馈检测信息
检测一般均在当堂完成。当堂检测是在知识的应用中检验学生理解程度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要及时给出有针对性的检测题目。并根据检测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七)要通过反思和评价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这是合作学习中不可少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结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四个问题进行自评:①你能认真完成问题的探究并善于发现疑点吗?②你能认真倾听、记录、发言、主动合作交流吗?③你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其解决问题吗?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学习能力有了哪些提高?
反思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在一堂课中的投入、在小组中的贡献以及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认识,以帮助他们自觉调节学习行为,优化学习方式,提升认知水平和认知品质。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节奏,留有较为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评、组评和师评。来自同学和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前提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因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有助于開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因而,小组合作学习让我们有了最大程度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能动性目标的可能。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不能有偏差
小组合作学习是“手段”而不是“形式”;是“思维火花碰撞”而不是“获取唯一答案”;是“自主需求”而不是“指派任务”。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手段”而不是“形式”
小组合作交流只是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模式的手段之一,并不是用来包装新课堂的华丽外衣。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思维火花碰撞”而不是“获取唯一答案”
合作学习不应该以急于获取答案为目的,而应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在组内大胆交流,集思广益,重点关注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杜绝优异学生的“发言垄断”。教师也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学生获取唯一答案的捷径。
(三)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需求”而不是“指派任务”
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但是,这个问题是否适合合作学习?是否值得合作学习?这往往是教师的一己之见。相反,学生主观需要亟待合作交流解决的问题却因为没有被教师提出而被搁置一边;还有,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小组内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已真正搞懂。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局限在课堂内。在课外,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若能及时相互探讨,分享奇思妙想,交流学习生活体会,这对于进行高效合作学习有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要合理
合理即科学的分组。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建立小组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外,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体验。分组时,教师要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合理组合,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就是说,合作学习时,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要能充分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要有思考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上)《菱形》时,我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问题1 菱形的图案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王老师家刚买了新房,装修时想在门上镶嵌两块菱形的玻璃,需要做个模型去划玻璃,可是手边只有一张矩形纸片和一把小刀。你能帮他做一个菱形模型吗?
问题2 如果我们只有一把直尺,你能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吗?
问题3 取一矩形纸片ABCD,将矩形纸片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折痕为EF,你能说出四边形AECF的形状吗?为什么?
这三个问题都借助于折纸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把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的探索过程直观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达到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三)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这是基于合作交流前要让学生深入进行自主学习所做的要求。学生只有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才会有交流的需要,才能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才会高效。例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意见,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探讨,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把问题搞清楚,想明白,没有来得及整理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就没有在组内交流的欲望和勇气,更没有在班级展示的欲望和胆量;同时,容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
(四)要给学生做适当的深入交流引导
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更深入。在合作交流中,当学生基本完成自学任务时,当同学之间有不同的意见与策略时,当遇到开放性问题时,当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以探究难点和疑点,修正、拓宽、加深小组成员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完善和深化对所学新知的意义建构。
在学生热烈讨论时,就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多种结论,特别注意那些和自己的思维不一致的结论,以完善自己的教学。
(五)要做好成果的展示及点评工作
这是对合作交流学习情况所做的必要小结。根据合作交流的进程,教师须组织各小组进行展示,以检查小组合作的质量和合作学习的成果,同时根据学情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任务。
教师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促进者。对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重要知识点,要进行变式训练,适度拓展拔高,以拓宽学生思维。
(六)要注意检测和反馈检测信息
检测一般均在当堂完成。当堂检测是在知识的应用中检验学生理解程度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要及时给出有针对性的检测题目。并根据检测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七)要通过反思和评价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这是合作学习中不可少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结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四个问题进行自评:①你能认真完成问题的探究并善于发现疑点吗?②你能认真倾听、记录、发言、主动合作交流吗?③你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其解决问题吗?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学习能力有了哪些提高?
反思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在一堂课中的投入、在小组中的贡献以及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认识,以帮助他们自觉调节学习行为,优化学习方式,提升认知水平和认知品质。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节奏,留有较为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评、组评和师评。来自同学和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改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