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法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可及性与路径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始终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一类特殊群体。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有运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一种有效抚平服务对象心理创伤和解决其他问题的特殊手段,艺术治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因此,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A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例,分析艺术治疗法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可及性和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艺术治疗法作用于儿童社会工作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艺术治疗法;儿童社会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可及性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0-02
  儿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和普遍重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时时刻刻都在为保护全世界每一名儿童的权利而奋斗。当前,在喀斯特地貌的贵州,受制于贫困现状,再加上劳动力外流,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存在事实孤儿、留守儿童、困境兒童等群体,主要表现在心理问题、学习动力、偏差行为、人际交往、亲情关爱等方面。秉承“助人自助”理念的社会工作,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的重视,逐渐兴起和成熟。儿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一个领域,在解决儿童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治疗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手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特殊教育、心理健康、精神障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1]。艺术治疗没有特别的限定,可广泛运用于儿童、妇女和老人等群体。在已知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已经拥有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心理社会治疗法、厌恶疗法等不同的疗法。因此,在中国情景下,运用艺术治疗法可以有效解决服务对象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且易于被中国人接受。但是我们要看到艺术治疗目前还属于朝阳产业,引入社会工作依然存在诸多待商榷的地方,且其也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行诊疗手段和诊疗方式的不断更新[2]。
  1 艺术治疗的概念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是指运用绘画、歌曲、舞蹈、雕塑、戏剧等艺术活动,辅助治疗服务对象心理障碍的一种方式方法[3]。本文的艺术治疗法侧重于利用书法、乐器、绘画、手工、民间艺术等媒介对儿童进行帮助和辅导,通过艺术活动让服务对象沉浸在一种艺术氛围之中,使其得到完全放松,在思维的自由发挥中,达到释放压力和舒缓身心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服务对象袒露在“冰山”下的心声。在艺术治疗中,艺术作品的质量是次要的,服务对象的过程体验比结果重要,要把服务对象的艺术治疗过程体验放在首要位置。在某些情况之下,艺术治疗不需要访谈,是非语言的,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艺术作品的创作,或者沉浸于艺术的熏陶之中,进而通过艺术作品或活动感知服务对象的内心思绪、情感传递等深层次心理问题。
  2 贵州省铜仁市A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概况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A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位于碧江—苏州产业园核心区内,其周边临近灯塔街道办事处和笑哈哈、百丽鞋业、农夫山泉等企业公司,交通位置便利,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学校齐全,社区内建有各项功能服务场所。通过前期调研发现,他们社区的儿童平时活跃于社区多处角落,少有人对其照管,新留守问题较为严重,缺乏精神文化娱乐活动,搬迁后生活较为单一,人际交往、社区参与等问题较为突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成为该社区实现融入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3 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儿童问题现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截至2019年年底,贵州累计搬迁188万人,将居住在穷山恶水的贫困人口搬迁至环境优美的“小康之家”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升。作为脆弱人群的儿童,虽然在搬迁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但依然面临如下问题。
  3.1 亲情缺失
  虽然社区内的扶贫车间在助力移民就业问题时发挥了作用,但有限的就业岗位始终无法辐射全区人群,且习惯在沿海城市打工的务工者,往往更倾向于在就业岗位更多的沿海城市就业。在笔者走访的辖区内,多出现代际抚养现象,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这些务工者大多年前回家、年初外出,对其子女的关心仅通过电话、微信等工具来表达,且大多围绕吃饱穿暖、学习好坏等简单寒暄。有时父母忙,可能一个月才会有几次沟通,祖父母负责孙子女的衣食住行,但由于年龄、身体等因素,对其学习、心理等问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因为亲情的缺失,往往缺乏自信心、孤僻、自卑。
  3.2 行为偏差
  偏差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偏离、违背社会正常规范的行为。随着时代的信息化,儿童往往会接触一些负面信息,导致其过分争夺权利、实施报复性行为、自暴自弃等偏差行为。由于父母知识水平、教育方法等欠缺,长辈对孩子的偏差行为往往一味抱怨、责怪、谩骂,却不善于对其子女的偏差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进而导致儿童偏差行为愈演愈烈。
  3.3 学习动力不足
  当前,社区学校给予了搬迁移民上学的便利,儿童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但调查发现,部分儿童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只是为了满足家长与老师的预期,缺乏学习的自我内驱力。社区内的“四点半课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照看了那一时间段的儿童,在课业辅导、心理疏导、能力支持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由于学生群体数量大,而空间和资源有限,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的照顾往往是不周的。且社工把一部分的任务交给了志愿者,因此“四点半课堂”大多只是对部分甚至个别儿童的辅导,并且在心理支持方面缺位。
  3.4 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人具有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需要依靠人际交往来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把归属与爱放在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的儿童存在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的问题,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由祖父母进行照看。从偏远乡村来到城市,这些儿童自卑、孤独,这影响着他们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他们对陌生的社区缺乏归属感,对陌生的社区人群感到不自然。同时,他们的心灵脆弱,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崩溃。   4 艺术治疗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可及性和重要性
  艺术治疗就是通过艺术活动,让被治疗者向治疗者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自助。而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恪守职业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对服务对象开展的以有利于解决服务对象问题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助人自助活动。两者在目标上一致。其次,社会工作领域中,已有将音乐疗法、艺术疗法运用于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如挪威的健康和福利中心内,就单独设有音乐疗法治疗室,社会工作者借助音乐帮助服务对象舒缓情绪、放松情绪,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中国,社会工作在开展服务时,也会使用音乐使服务对象放松情绪,利于建立信任和进行后期服务。虽然,艺术治疗法作为一个系统的治疗方法还未完全成为社会工作领域内的常规方法,但其在服务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不容忽视。
  4.1 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艺术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引导服务对象创作或欣赏某一艺术作品,或者参与某一艺术活动,以表达内心情感、释放内心压力、倾诉内心活动,从而對服务对象的心理和情绪进行调试。艺术往往对儿童具有先天的吸引力,而艺术刚好成为沟通其内心世界与外界的一座桥梁,弥补儿童亲情裂隙,改善其偏差行为。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将艺术治疗法贯穿服务。在服务策划中,将儿童的需求与具体的艺术相结合,设计别具一格的艺术活动。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儿童参与艺术活动、艺术作品的创作、分享,使其通过艺术作品与活动展示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同时,社会工作者要对那些在艺术方面有天赋的儿童加以引导,以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4.2 激发学习动力
  艺术虽然是一门专业或特长,但往往也被看作升学和赚钱的敲门砖。当前针对儿童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我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可以运用艺术治疗法对其进行熏陶,挖掘其在艺术上的天赋和能力,该服务不仅可以培养其艺术创作能力,同时可以对其学业进行合理引导。一方面,通过艺术治疗,社会工作者可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恰如其分地引导了儿童的学业,培养了艺术专长。
  4.3 构建和拓宽社会支持网络
  艺术治疗可以解决人们思想交流和情感表达上的问题,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提升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尤其体现在一些团体性的治疗活动中。例如,集体创作一幅艺术作品,或者集体表演一个艺术活动时,集体的互动、交流、分享,更容易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彼此信任与理解,从而利于人际交往的互动。此外,社会工作具有良好的资源链接能力,社会工作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构建和拓宽社会支持网络。
  5 艺术治疗法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路径研究
  艺术治疗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工作领域内的作用,那么如何推动艺术治疗在促进儿童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应用,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呢?
  5.1 建立艺术治疗的专业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致力于解决社会上不同群体个别而普遍的问题,在疫情心理支持、灾后情绪疏导、扶贫能力提升等方面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艺术治疗法作为一个系统的治疗体系,在中国还属于新兴治疗方法,尚未写进教材或成为惯用疗法。首先,由于艺术治疗法属于舶来品,如果直接使用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社工需要追寻西方艺术治疗的发展轨迹,了解艺术治疗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快构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艺术治疗理论。其次,社工要在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工作方法中,率先将艺术治疗法嵌入社会工作实践,并通过实践完善艺术治疗法的构建。最后,丰富社会工作人才学科背景,中国文化和艺术博大精深,社工服务包罗万象,社工人才也应来自更多领域,吸收文学、心理、艺术、思政、法律等学科的人才到社工人才库中,建立艺术治疗的专业人才队伍。
  5.2 加强艺术治疗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教育
  高校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和阵地,首先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要紧紧围绕实务要求,在开设心理咨询课程的同时,相应设置艺术治疗专业课程,使学生在高校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其次,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过程中,督导要注重将艺术治疗手法作为评估和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以检验和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最后,在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中,也要将艺术治疗的相关理论、技巧、方法等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艺术治疗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只有这样,艺术治疗这一手段和方法才会更加可靠、专业和规范。
  5.3 推动建立社会工作艺术治疗室
  社工服务室往往是多样且个性的,有音乐室、沙画室、情感宣泄室等,它是针对服务对象而设计的。笔者希望中国能够借鉴挪威社工服务模式,开设艺术治疗试点,从而辐射更多社会工作项目点。当前,西南的社会工作发展尚存在诸多瓶颈,如资金、资源、人才匮乏等。因此,政府和社工机构需要引起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动建立社会工作室,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是大势所趋。
  5.4 联动资源,推动艺术治疗与其他服务相结合
  艺术治疗不是独立的,它需要与其他服务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功效。如艺术治疗与医疗服务相结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缓解儿童的病痛,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再如,艺术治疗与社区、学校、“四点半课堂”、托儿所相结合,使艺术与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建设和习惯养成。社区可以积极利用社区广播、大屏幕,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调节情绪。
  6 结语
  艺术治疗对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帮助被心理问题困扰的儿童宣泄负面情绪,表达内心情感,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高,艺术治疗可以充分运用中国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使服务对象快速进入,建立信任,便于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和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瑞彬.艺术治疗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艺术科技,2020(14):71-74.
  [2] 焦迎娜,苏春景.近十年来国外艺术治疗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基于WoS数据[J].中国特殊教育,2020(01):23-31+6.
  [3] 应逸翔.书画在艺术治疗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0(20):79-80.
  作者简介:赵永莲(1996—),女,贵州瓮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创造效益似乎成为了永恒的主题。而与此同时,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却逐渐减少。本文分析人类文明史及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现状,以生态兴则文明兴为中心理念,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必要性,探究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借助支付宝旗下蚂蚁森林的案例,发掘日常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生活;蚂蚁森林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何园水心亭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进行调研,对水心亭原有植物配置的优劣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改造方案和优化建议,并通过分析古典园林的配置特点来启示现代园林造景。  关键词:植物配植;空间;古典园林;何园水心亭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0-02  0 引言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通过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对教育进行反思。一方面,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审美教育的价值,开始重视美育的地位;另一方面,人们努力探索美育和德育完美融合的路径,使美育和德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德育和美育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深入剖析影响大学生美育和德育建设的因素。同时从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相对特殊的大学生团体出发,研究在教学方式上如何促进德育美育相互融合、创新教学方式,为提高艺术类大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己闲暇时间的旅游安排也随之作出了改变,过去所追求的去大型旅游景点游玩的休闲方式已不再满足现在人们的需要,他们更加倾向于到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中去放松自我、体验参与农耕农作的乐趣,这样人们既可以享受到自己亲手采摘的乐趣,又能够在劳动中体验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这种旅游方式的出现在全国掀起了开展农业旅游的热潮。但怎样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农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成为游客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以“教育+旅游”为模式的研学旅行迅速吸引了旅游学界和教育学界的注意力,成为新兴旅游市场中值得关注的利基市场。南京市研学旅游市场广阔,研学旅游企业在发挥内部资源优势的同时,应该抓住外部政策机遇,在“文旅融合”“教育+旅游”的发展契机下,通过提供多元、优质、个性化的定制旅游产品,做好定制营销,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特殊化需求。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研学旅游企业旅游利基市场
期刊
摘要:纵观戏剧的发展史,戏剧种类的诞生、观念的变革及表现形式上的变化都与科技的发展有着或大或小的关联性。如今,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科技的迅猛发展更是为传统戏剧的推陈出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在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年,虚拟现实对当代的各个文化都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戏剧领域也不例外。虚拟现实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将“虚拟”引入现实,
期刊
摘要:近30年,中国的先锋戏剧,从一开始的小剧场,到现在走上更大的舞台,全国二三线城市的剧场发展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在戏剧的观赏性和票房产量上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的先锋戏剧里程碑式的人物——孟京辉。中国的传统戏剧很多都是来自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时,全国人民都热衷于观看话剧,迄今为止,中国的戏剧已经发展为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商业化产业,尤
期刊
摘要:城市形象专题片旨在宣传城市风貌,弘扬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形象。近些年传统城市形象专题片进入了困境,影像思维的同质化与单一的表现手段使得城市形象专题片越来越无趣。这些套路式的专题片难以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如何架构城市形象的影像、优化作品的传播效果,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融媒体;城市形象;影像架構;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J9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日新月异,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媒体层出不穷,城市形象传播也发生改变。过去城市形象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如今开始转向以新媒体为主,媒介的变革对城市形象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冲击。新媒体成为了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并以其交互性、多元性等特征重构了城市形象的传播方式。然而,新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上也存在缺陷与不足,这就需要政府、媒体、公众共同努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期刊
摘要:对国内六个地区高等学校创意设计类成果转化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创意设计类成果转化主要存在创意设计类成果的含金量、转化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促进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向纵深发展,应着力加强与加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与构建更为完善的转化机制与理论模型,保护与鼓励高校教师探索更多创新创意成果,同时打造服务于各方利益主体的互联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