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们美术课在各省都已经有了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也是必然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四川广安使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3版教材,就我了解,大多和我们相同的中小城市美术课教材合理使用地并不好。
关键词:美术教材;中小城市;合理使用
一、提出问题:
小学美术教材使用一般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自创课程——教师上课自由安排,不用教材,上自己研究的、喜欢的、拿手的内容。认为自己擅长的就是内容。
2、偏离教材——不按教材中搭建的知识结构安排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好上的,随意摘取部分内容,而自己安排的课程不能贯穿为体系。
3、教学无中心——缺乏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捕捉不住教材的核心,抓不住重点。
4、教教材——没有把教材转化为课程,只有上公开课或者示范课才选择教材。
总之,大多没有很好地利用我们这一套教材,我想这是教育的一种资源浪费,也是教育的一种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
二、解决问题:
趁一个暑假整理教案时,我认真地去了解了每一次的美术教材和配套教参,果然很有收获,我发现了自己的武断和肤浅,首先是教材的编写集中了美术界和教育界的精英,还有一线的名师,他们在创编教材时都肯定有一番考量;其次是就小学12册教材来说,教材内容分块清晰,纵横关系明显,看似教学内容繁杂,但实际紧紧扣住了高中低段的每一册重点,一脉相承,前后关系紧密,学习内容连贯相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价、综合探究四个模块都浸润到了教材里。
比如,关造型·表现即是美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四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40课,每册共20课,其中,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34课。五年级造型·表现五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32课,每册16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22课。六年级造型·表现六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24课,每册共12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2课,其课程的内容出现了透视、速写、国画、明暗关系、浮雕、插画和泥塑。......
由此可见,我们的美术教材编写合理,毋庸置疑!这也一点其实也是很多小学美术教师不选择美术教材内容为教学重点的原因,因为就表面粗略地去看,给人的感觉是教材编写不切实际,普通的教学设施配置无法完成教学内容。
真正地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呢?因做到以下几点:
1、浏览教材,了解教材。不只是看一本教材,要了解使用的这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教材特点。要看到每个学段教材的课程内容,教材结构的纵横关系。明确“四个学习领域”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的编写集中了美术界、美术教育界的精英,其中有美术理论家、研究教育教学的专家,有一线教学优秀的名师。
2、梳理教材。把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理出头绪。分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吃透教材。教材传达给我们哪些信息,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如何使用教材进行学习。
4、补充教材,整合资源。美术课这条最重要。美术教材篇幅有限,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教师可补充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处理教材、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教材。
5、把教材轉化为课程。根据教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认知过程,学习过程,根据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及工具材料等多种因素安排课程
三、经验交流:
我几年前开始认真地使用教材,结合教参和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在合理、灵活使用教材上我总结了如下实际授课经验:
1、每期开学将本册教材分为三大类:泥塑的内容改为橡皮泥;手工部分大多可以上成剪贴画和单一的物品制作;其余的都安排为绘画形式和赏析。
2、以上四部分内容分阶段上:不安教材顺序上,这样不仅有利于连续教学,也有利于孩子们携带工具,因为工具也是上好、学好美术的一个大前提,更换平凡,学生和家长都难以做好。
3、整合教材,多取少舍:有些我们是在不好安排的内容可以舍弃在课堂上教学,但是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考虑安排成周末家庭实践内容或者班级户外活动、比赛等内容,这也学生即得到了锻炼也完成了教学内容,只是更换了学习形式。
4、适当补充教材:根据每学期活动安排和孩子们的兴趣点,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比如写生、盘子画、刮画等,成本低,效果好,孩子们也很喜欢。
四、总结阐述:
因为学校条件限制和各级各地地区差异,像语文、数学一样每一课都照章上确实是不切实际的,老师调整教材是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不是一味删减知识或无教材授课;也不是偏离教材大纲,以授课老师自己的喜好、擅长为中心。而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节,有效的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参考文献:
[1]部编版《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2]杨成军《浅谈合理有效地使用小学美术教材》.
关键词:美术教材;中小城市;合理使用
一、提出问题:
小学美术教材使用一般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自创课程——教师上课自由安排,不用教材,上自己研究的、喜欢的、拿手的内容。认为自己擅长的就是内容。
2、偏离教材——不按教材中搭建的知识结构安排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好上的,随意摘取部分内容,而自己安排的课程不能贯穿为体系。
3、教学无中心——缺乏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捕捉不住教材的核心,抓不住重点。
4、教教材——没有把教材转化为课程,只有上公开课或者示范课才选择教材。
总之,大多没有很好地利用我们这一套教材,我想这是教育的一种资源浪费,也是教育的一种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
二、解决问题:
趁一个暑假整理教案时,我认真地去了解了每一次的美术教材和配套教参,果然很有收获,我发现了自己的武断和肤浅,首先是教材的编写集中了美术界和教育界的精英,还有一线的名师,他们在创编教材时都肯定有一番考量;其次是就小学12册教材来说,教材内容分块清晰,纵横关系明显,看似教学内容繁杂,但实际紧紧扣住了高中低段的每一册重点,一脉相承,前后关系紧密,学习内容连贯相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价、综合探究四个模块都浸润到了教材里。
比如,关造型·表现即是美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四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40课,每册共20课,其中,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34课。五年级造型·表现五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32课,每册16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22课。六年级造型·表现六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24课,每册共12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2课,其课程的内容出现了透视、速写、国画、明暗关系、浮雕、插画和泥塑。......
由此可见,我们的美术教材编写合理,毋庸置疑!这也一点其实也是很多小学美术教师不选择美术教材内容为教学重点的原因,因为就表面粗略地去看,给人的感觉是教材编写不切实际,普通的教学设施配置无法完成教学内容。
真正地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呢?因做到以下几点:
1、浏览教材,了解教材。不只是看一本教材,要了解使用的这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教材特点。要看到每个学段教材的课程内容,教材结构的纵横关系。明确“四个学习领域”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的编写集中了美术界、美术教育界的精英,其中有美术理论家、研究教育教学的专家,有一线教学优秀的名师。
2、梳理教材。把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理出头绪。分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吃透教材。教材传达给我们哪些信息,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如何使用教材进行学习。
4、补充教材,整合资源。美术课这条最重要。美术教材篇幅有限,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教师可补充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处理教材、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教材。
5、把教材轉化为课程。根据教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认知过程,学习过程,根据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及工具材料等多种因素安排课程
三、经验交流:
我几年前开始认真地使用教材,结合教参和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在合理、灵活使用教材上我总结了如下实际授课经验:
1、每期开学将本册教材分为三大类:泥塑的内容改为橡皮泥;手工部分大多可以上成剪贴画和单一的物品制作;其余的都安排为绘画形式和赏析。
2、以上四部分内容分阶段上:不安教材顺序上,这样不仅有利于连续教学,也有利于孩子们携带工具,因为工具也是上好、学好美术的一个大前提,更换平凡,学生和家长都难以做好。
3、整合教材,多取少舍:有些我们是在不好安排的内容可以舍弃在课堂上教学,但是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考虑安排成周末家庭实践内容或者班级户外活动、比赛等内容,这也学生即得到了锻炼也完成了教学内容,只是更换了学习形式。
4、适当补充教材:根据每学期活动安排和孩子们的兴趣点,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比如写生、盘子画、刮画等,成本低,效果好,孩子们也很喜欢。
四、总结阐述:
因为学校条件限制和各级各地地区差异,像语文、数学一样每一课都照章上确实是不切实际的,老师调整教材是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不是一味删减知识或无教材授课;也不是偏离教材大纲,以授课老师自己的喜好、擅长为中心。而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节,有效的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参考文献:
[1]部编版《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2]杨成军《浅谈合理有效地使用小学美术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