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广泛地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面, 并以锐利的目光透视着现代生活,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的作品都是从人性出发而展开的。本文正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伟大作品雾都孤儿的解读,从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全面地探索人道主义思想是如何贯穿在狄更斯的这部作品中的。
关键词:狄更斯 人道主义精神 人物形象塑造 主题分析
一、人道主义精神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19 世纪 30 年代末期,“雾都”伦敦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处处充斥着压迫,饥饿,罪恶和暴虐。狄更斯在《雾都孤儿》这部作品中塑造了小主人公奥利弗作为纯真和善良的代表,通过描述他一次次和邪恶势力的斗争,以及另一个人物——南希从堕落到良知未泯,到最后为了救人甚至牺牲自己这一巨大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本善的一面,即使有时被利益,欲望,压迫等东西所覆盖,它也会随时被唤醒。
1.奥利弗的纯真本性
奥利弗生长在一个处处充斥着贫穷、压迫、罪恶和冷漠无情的可怕世界中,但是他心地非常的善良、正义,尽管他身处黑暗的世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坏人,还好几次身入险境,但他始终坚持着,用自己善良的心去感化那些邪恶的人。奥利弗的纯真和良知在他陷入贼窝时被反映得最淋漓尽致。 刚开始,他不知道这个团伙是干什么的,所以他误入歧途接受培训和学习一些偷窃技巧。经过老犹太费金“训练”后,他第一次和他的两个同伴出去“工作”,他终于意识到了这点。面对同伴的所作所为,站在那里惊呆了,眼睛睁的不能再大了。他不喜欢这种行为,他的恐惧和惊慌达到了极点,他的是非概念,他的纯洁和良知迫使他逃走,他逃脱的不仅是被捕,还有罪恶。在这个腐败堕落的环境中,如果我们说奥利弗第一次保持纯洁的做法是逃跑,那么第二次就是斗争。
贼窝的头目费金使出浑身解数想要训练出奥利弗,不过,奥利弗的行为让这个恶棍彻底失望。在奥利弗被窃贼集团再次捉回,二次被迫与赛克斯一起抢劫一座洋房,快接近房子时,奥利弗已经下定决心,坚持自己内心的呼声,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以生命为代价尽力向这家人报警,结果他被当场击中,险些丧命。
2.南茜——集善恶于一身
南希这一角色在一出场的外貌描写过程中,就为作者人物双重性格的塑造埋下了伏笔。南希是第二号贼首赛克斯的情妇,但从她去看望奥立弗的描写中,“脸上红扑扑的、举止洒脱大方”,她亲密地让奥利弗坐到她的身边,像大姐姐一样教他打牌,这一身份与外貌和行为的反差暗示读者,这一人物有别于大善或大恶的人物,注定是具有双重人物特征的典型。
她渴望能够从事正当的、光明的行业,她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细,不愿意因做违法的勾当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以及良心的谴责。但由于自幼跟随贼首过着漂泊浪迹的生活,她丧失了学习生活的本领的最好时机。
她有着正确的是非曲直判断的能力,但这种价值观却无法指导她的实际行动。一面是内心深层良知的呼喚,对奥利弗命运的同情;一面却是与自己脱不了干系的罪恶的生命链,对“同伴”背叛的罪责感。她在屈服于匪首的恐吓,帮忙把奥利弗重新抓回贼窟的同时,内心又充满悔恨,后悔把孩子带回来。而在奥利弗完全可以再布朗洛先生家过上全新的生活之时,她又一次帮助费金与赛克斯,在前往书店送还欠款和书籍途中,截回奥利弗的也是南希。后来,她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给梅莱小姐和布朗罗通风报信,终于把奥立弗救了出来。
二、人道主义精神下的主题分析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不仅体现在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小说的主题思想来淋漓尽致地展现。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小说《雾都孤儿》的主题思想也有多种分析,本节将重点分析其两个方面:
1.对下层社会的弱者的同情
小说《雾都孤儿》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失去父母后,被迫在济贫院里过着忍饥挨饿、备受欺凌的生活,奥利弗后来又误入贼窝,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盗贼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们的帮助下,获得了幸福。小说主要反映刚刚通过了济贫法的英国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在小说中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社会面貌,揭露了贫民救济所和学校教育的黑暗,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2.对英国儿童的关注,提倡公平教育
小说中,狄更斯塑造了多个儿童形象,不仅有在孤儿院长大的奥利弗和他的同伴们、还有偷盗集团里面很多无家可归、被迫以偷窃为生的同伴,如南希、机灵鬼等,这些儿童形象直接、准确、有力地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维多利亚时代,具有明显阶级性特征的英国教育体制使得大多数穷人的孩子被拒之在学校教育的大门之外。小说中尽显狄更斯对英国当时的教育状况的不满, 对儿童的心理成长给予了关注,大力地呼吁对贫民儿童与孤儿的教育关注。
结论:纵观整部小说,残酷,冷漠和压迫无处不在。但是,从正反两方面的人物身上,我们又深信,黑暗的环境无法永远改变和控制人们的灵魂。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良知,只是有时被一些诸如利益,欲望,权力的等东西所覆盖,等待着被唤醒、发掘……
参考文献:
[1] (英)狄更斯.雾都孤儿[M].黄雨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 英国文学史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关键词:狄更斯 人道主义精神 人物形象塑造 主题分析
一、人道主义精神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19 世纪 30 年代末期,“雾都”伦敦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处处充斥着压迫,饥饿,罪恶和暴虐。狄更斯在《雾都孤儿》这部作品中塑造了小主人公奥利弗作为纯真和善良的代表,通过描述他一次次和邪恶势力的斗争,以及另一个人物——南希从堕落到良知未泯,到最后为了救人甚至牺牲自己这一巨大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本善的一面,即使有时被利益,欲望,压迫等东西所覆盖,它也会随时被唤醒。
1.奥利弗的纯真本性
奥利弗生长在一个处处充斥着贫穷、压迫、罪恶和冷漠无情的可怕世界中,但是他心地非常的善良、正义,尽管他身处黑暗的世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坏人,还好几次身入险境,但他始终坚持着,用自己善良的心去感化那些邪恶的人。奥利弗的纯真和良知在他陷入贼窝时被反映得最淋漓尽致。 刚开始,他不知道这个团伙是干什么的,所以他误入歧途接受培训和学习一些偷窃技巧。经过老犹太费金“训练”后,他第一次和他的两个同伴出去“工作”,他终于意识到了这点。面对同伴的所作所为,站在那里惊呆了,眼睛睁的不能再大了。他不喜欢这种行为,他的恐惧和惊慌达到了极点,他的是非概念,他的纯洁和良知迫使他逃走,他逃脱的不仅是被捕,还有罪恶。在这个腐败堕落的环境中,如果我们说奥利弗第一次保持纯洁的做法是逃跑,那么第二次就是斗争。
贼窝的头目费金使出浑身解数想要训练出奥利弗,不过,奥利弗的行为让这个恶棍彻底失望。在奥利弗被窃贼集团再次捉回,二次被迫与赛克斯一起抢劫一座洋房,快接近房子时,奥利弗已经下定决心,坚持自己内心的呼声,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以生命为代价尽力向这家人报警,结果他被当场击中,险些丧命。
2.南茜——集善恶于一身
南希这一角色在一出场的外貌描写过程中,就为作者人物双重性格的塑造埋下了伏笔。南希是第二号贼首赛克斯的情妇,但从她去看望奥立弗的描写中,“脸上红扑扑的、举止洒脱大方”,她亲密地让奥利弗坐到她的身边,像大姐姐一样教他打牌,这一身份与外貌和行为的反差暗示读者,这一人物有别于大善或大恶的人物,注定是具有双重人物特征的典型。
她渴望能够从事正当的、光明的行业,她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细,不愿意因做违法的勾当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以及良心的谴责。但由于自幼跟随贼首过着漂泊浪迹的生活,她丧失了学习生活的本领的最好时机。
她有着正确的是非曲直判断的能力,但这种价值观却无法指导她的实际行动。一面是内心深层良知的呼喚,对奥利弗命运的同情;一面却是与自己脱不了干系的罪恶的生命链,对“同伴”背叛的罪责感。她在屈服于匪首的恐吓,帮忙把奥利弗重新抓回贼窟的同时,内心又充满悔恨,后悔把孩子带回来。而在奥利弗完全可以再布朗洛先生家过上全新的生活之时,她又一次帮助费金与赛克斯,在前往书店送还欠款和书籍途中,截回奥利弗的也是南希。后来,她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给梅莱小姐和布朗罗通风报信,终于把奥立弗救了出来。
二、人道主义精神下的主题分析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不仅体现在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小说的主题思想来淋漓尽致地展现。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小说《雾都孤儿》的主题思想也有多种分析,本节将重点分析其两个方面:
1.对下层社会的弱者的同情
小说《雾都孤儿》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失去父母后,被迫在济贫院里过着忍饥挨饿、备受欺凌的生活,奥利弗后来又误入贼窝,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盗贼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们的帮助下,获得了幸福。小说主要反映刚刚通过了济贫法的英国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在小说中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社会面貌,揭露了贫民救济所和学校教育的黑暗,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2.对英国儿童的关注,提倡公平教育
小说中,狄更斯塑造了多个儿童形象,不仅有在孤儿院长大的奥利弗和他的同伴们、还有偷盗集团里面很多无家可归、被迫以偷窃为生的同伴,如南希、机灵鬼等,这些儿童形象直接、准确、有力地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维多利亚时代,具有明显阶级性特征的英国教育体制使得大多数穷人的孩子被拒之在学校教育的大门之外。小说中尽显狄更斯对英国当时的教育状况的不满, 对儿童的心理成长给予了关注,大力地呼吁对贫民儿童与孤儿的教育关注。
结论:纵观整部小说,残酷,冷漠和压迫无处不在。但是,从正反两方面的人物身上,我们又深信,黑暗的环境无法永远改变和控制人们的灵魂。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良知,只是有时被一些诸如利益,欲望,权力的等东西所覆盖,等待着被唤醒、发掘……
参考文献:
[1] (英)狄更斯.雾都孤儿[M].黄雨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 英国文学史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