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实践思考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u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想近年来受到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11年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版)》以来,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成为了一大热点。然而,在开展教研活动对数学思想进行探讨研究过程中,却发现很多一线老师对数学思想的认识有所欠缺,出现了教学上的误区。笔者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为载体,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的认识”为教学案例,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效渗透,从而提高数学课程的实施水准。
  一、对“数形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的争议
  (一)教学片断
  “6的认识”的组成和拆分是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分成两堆,看看可以分成几和几。
  (要求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边说“6可以分成几和几”)
  分完后,师生共同整理6的组成。
  (二)活动点评
  执教老师:在进行“6的认识”的组成和拆分教学中,把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作为本活动的目的,通过创设了分小棒的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小棒的“形”来理解数的组成和拆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听课老师1: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利用了“小棒”这一直观模型去理解6的组成和拆分,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对6的组成和拆分表象清晰,记忆深刻。
  听课老师2:(该点评教师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向通过“摆小棒”活动以期达到“以形助数”的思想渗透目的,但是根据“数形结合”的内涵,这里的“形”主要是指几何图形,而教学活动中所用的小棒并不具备几何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没有几何图形具有的形状和大小的量化的特征,如果这个教学活动不用小棒,改用苹果等实物一样能起到相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教学活动没有起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效果。
  听课教师:数形结合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够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其中这个直观模型就是小棒,符合数形结合思想的特点。
  ……
  以上案例中教师以“分小棒”来解决6的组成与拆分的教学过程,听课教师对“有没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存在着教学争议,这究竟是教学视角的不同还是对教学方法认识存在差异所产生的争议,要弄清这个问题,可以先追问以下问题:
  1.数形结合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2.在教学中为什么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二、带着问题透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一)正确把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化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这里的“数”是指数、代数式、方程、函数、数量关系式等,而“形”主要是指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等。根据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数、数量关系与函数关系式时,不能脱离直观的图形与图像,同时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与理解也不能离开从数量上刻画图形的大小、形状,例如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10平方米、周长是14米、两条边形成90°的角等,都是用“数”来刻画图形的度量特征。因此,数形结合思想的核心应该是代数与几何的对立统一和完美结合,就是要善于把握什么时候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是最佳的、什么时候运用几何方法解决代数问题是最佳的。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
  以上的案例中,根据执教教师的设计,应该是典型的以形助数的教学案例。但是活动中的争议点是运用“小棒”是符合“形”吗?按照数形结合的核心概念,小棒是没有体现几何图形所具有的几何形状和大小的量化特征,用分小棒这一教学方法与数学意义上的“数形结合”方法内涵不一致,如果真的认同分小棒是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那么它至多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雏形。
  (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对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准意义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在数学学习时,必须要面对数学的抽象性这一现实问题;其次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和课堂教学都在千方百计地运用数学直观模型使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中“形”的直观性,为解决数学抽象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方案。
  要实现数形结合的教学价值,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时,一定要关注“数”和“形”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形”,主要是指点、线、基本几何图形,无论是以形助数或是以数解形,研究的都是几何图形的形状和它的度量特征,否则,很难说是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有老师提出既然小棒不符合“形”的特点,那能不能换成小圆纸片、三角形纸片、正方形或是长方形纸片呢?数形结合的价值在于解决数学抽象性问题,使学生理解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如果在学习数、代数等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几何图形的特征,只是把这些图形作为一件可数的学具,忽略了图形的属性,那几何图形和小石头、计数器、算盘、豆子等物件又有什么区别?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运用较为抽象的思维方法解决抽象的问题,而不应该期望永远停留在直观呈现的方式上,从而实现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三)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对象,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能使数和形统一起来,其中“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就能很好的去理解数的抽象和刻画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效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题。
  但审慎观之,去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活动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例如上述案例中利用形象的直观模型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内涵认识不到位,以下笔者就实践教学案例引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的一些正确做法:
  1.以形助数
  数轴能将数有规律、有方向地排列,将数与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将抽象的数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近似数”时,运用数轴(数线1)就能够很好的帮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让学生理解“一个数精确到十分位后是1.0,小数点后面的0不能去掉”这一知识时是十分困难的。有的老师不厌其烦的向学生反复强调“1和1.0的大小虽然相同,但是精确值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了1.0中的0,那就不符合题目精确到十分位的要求了,而是精确到了个位”。纵然老师耐性十足,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记忆的阶段,没有理解“1”和“1.0”两个精确值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本节课的难点没有突破。
  这时,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引出数线,帮助学生理解,如下图:
  教师利用数线直观形象的展现“1”和“1.0”取值的范围分别是“0.5—1.5”和“0.95—1.05”,帮助学生理解“1”和“1.0”两个精确值的区别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2.以数解形
  以数解形就是借助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图形的某些属性或是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关系。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操作活动,學生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经历操作、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过程,直观体验三角之和是180°(如下图)。
  ∠1 ∠2 ∠3=180°(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渗透了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探索方法的基础上,为后续学习四边形的内角和奠定了思想方法基础,从而体会了从数量的角度研究图形的性质。
  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使繁难的数学问题简洁化,使原本需要通过抽象思维解决的问题,借助形象思维亦能解决,有利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和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名字一旦与个体建立起某种联系,就被赋予了独特的色彩,也因此有了生命。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代表着他的尊严。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采撷名字的艺术,通过嵌名小诗、嵌名专利和嵌名备品等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需求,点燃他们求知、进取的火花。那么,名字将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妙用名字的艺术,点亮教育智慧,实现有效教育。  【关键词】名字艺术 重要资源 有效教育  生活中有一
【摘要】在大力倡导文明礼仪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在学校中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感恩能力,而且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中常态化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意义,以及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多种版本的幼儿园课程教材,但总存在一些缺憾,如缺乏地方特色、远离孩子生活;缺乏时代气息,远离孩子兴趣等。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这就要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而不单单体现在教材中,其实施必须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学习兴趣,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
【摘 要】年轻教师作为课改实验的中坚力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他们的专业成长问题备受关注。而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它是一个长期且反复的发展过程。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走好备课、观课、议课、磨课这四步,如此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从而使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获得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有效路径  前三年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关键期,
【摘要】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被教育界以及各界广泛认知为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一个人一生最基础的教育阶段,然而,这个时段的幼儿语言教育则对其一生的教育基础以及今后接受教育的发展趋势来说,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本文着眼于幼儿阶段的语言教育问题,重点将生活中的幼儿语言教育陈述出来,笔者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谈及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见解,希望借阅者能够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生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做适当的讲述,并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同时还要合理评价,正确运用奖励机制,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探索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跨学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法治精神的实践路径,成为中小学德育课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核心素养视域下跨学段培育法治精神”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上三位老师的精彩课程入手,阐述了巧用案例教学培育学生法治精神的策略。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核心素养;法治精神;中小学德育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德育老师从如何关注学生的知识
【摘要】数学这门知识本身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很多步入初中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觉到数学学习非常的抽象枯燥,甚至有些初中的学生讨厌数学,尤其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本身处于叛逆期,如果加上对数学的讨厌,就会使他们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为此,本文提出了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形象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教结合;辩证分析  在教育教学的
【摘要】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能实现以上目标的教学其实就是有效教学,笔者尝试从挑拨“兴奋点”、找准“学点”、善挖“写点”、反思“教点”这四个课堂教学技巧来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并懂得把课堂中掌握的知识与方法、经验与技巧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校全面铺开已逾四载。作为一线教师及班主任,笔者紧紧跟随这一教改大潮,在教学实践中边学习边践行边创新,将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为极富个人特色的教学与带班风格。  【关键词】小组合作;持续发展;高效课堂;班级建设;人格成长  先回放2017届毕业生在班级毕业庆典上的一个画面:炎热的七月,电扇在头顶呼啦啦地转动着,闷热的课室里,46双,加上我,共47双如星子般明亮的眸子,全部聚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