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安山上眺望今日罗家庄,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可谓罗家庄人的“粮仓”,那已破土动工的工厂园区就是罗家庄人的“钱庄”,那高大明亮的高楼别墅可谓罗家庄人的“福地”,而那笔直宽阔的街道就是罗家庄人的“康庄大道”。近三年来,一幢幢高楼于此间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向前不断延伸,罗家庄长高了,变美了,由“乡村版”迅速成长为“城镇版”,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世事苍茫,岁月如烟,那些兴衰就淹没在了沧海桑田间。罗家庄的变迁却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抛下的,是沉重而凋敝的过往;定格的,是村民们奔向新生活的印记。
有意思的是,昔日罗家庄,并没有像许多村庄一样走进记忆走进历史,而是静静地、完整地陈列在安山小镇的旁侧,与那个现代化小镇两两相望,相映成趣。老村里石头垒砌的房子、崎岖的乡间小道就像旧时代的符号、过往岁月里的表情,书写着罗家庄的旧日风貌。在过往的岁月里,罗家庄沿袭着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未曾更改过。三年前“第一书记”赵坤来了,一位大学里来的白面书生期待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一村之貌。诚然,个体的力量是弱小的,就像一支蜡烛,但这一支蜡烛,最终点燃了罗家庄村民们心里潜藏的致富奔小康的熊熊火焰。赵坤带领罗家庄村民,用劳动创造奇迹,用实干铸就辉煌,罗家庄也一点一滴地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开始有了转机,有了新风貌和新变化。修路、盖新居、搞养殖、土地流转,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智慧与努力的碰撞后,那个灰头土脸的小村庄黯然走远,迎接村民的是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画卷。
行走在安山小镇,能强烈地感受到,罗家庄已应褪去了原来的色彩和基调,获得了昂扬的新生和力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而今天的现实远远超过了昔日的梦想。基础设施的大步跨越,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迎来了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快步跨进城市生活中:水电统一供给,做饭不再用柴火而是煤气,如厕从此告别旱厕走进卫生间……与此同时,罗家庄村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不断覆盖,幼儿园、老年公寓、便民商业网点等不断建成,罗家庄快步跨入农村新型社区的行列。
也许,村民们荡漾在脸上的笑容是对这些变化最直接的诠释。在罗家庄向安山小镇的变迁过程中,村民们收获了笑容和幸福,而赵坤,他收获了村民们的赞许和信赖。对“第一书记”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欣慰与褒奖。辛苦了三年,终于有了结果与收获。
三年来,赵坤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熟悉了这里的每一块砖瓦,以他的真挚和淳朴打动了这里的每一个人。而对于村民们来说,“第一书记”赵坤,便是党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在这片曾经贫穷的土地上,赵坤凭着对信念的执著和坚定,带领乡亲把这里建成了让十里八乡人都艳羡的地方;凭着对百姓的赤诚和真情,赵坤和乡亲们一起建造了一个富足、幸福的“安山小镇”。从此,罗家庄,甩掉了泥泞的乡间小道,甩掉了透风漏雨的石头房子,甩掉了“光棍村”“落后村”等戴了多年的“帽子”。
岁月是不停流转的轮回,它绿了枝头,红了夏果,瘦了白衣,肥了苍狗。就在这岁月的流转中,罗家庄慢慢变成了安山小镇,她仿佛摇身一变,脱胎换骨,以一种大方漂亮的姿态面对着世人的眼光。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变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年磨一剑,才铸就了今天的雪亮和锋利。在这打磨的过程中,有赵坤的心血,有村民们的努力,更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家庄在变的过程中,村民们获利匪浅,也获益匪浅。在这种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一代社会主义新农民茁壮成长。他们正在告别落后、封闭、贫穷,奔向进步、文明、富裕,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书写着中国农民历史的新篇章。
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甩掉了罗家庄式的劳作模式、居住环境以及生活状态,如今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安山小镇式的生活,夏风和煦,阳光灿烂。
昔日罗家庄正在发展的浪潮中隐去身影,一个现代化的安山小镇冉冉崛起,对于这方土地来说,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像罗家庄一样,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农村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崭新的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迈进,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经济欣欣向荣,这是广阔原野上新的希望。
杨洪柱之家 · 没想到真能住上楼房
这是一个四口之家,杨洪柱一家和他的老母亲,目前,杨洪柱的女儿在外面打工。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原来的老房子是用石块垒的,算算年头,得有三十多年了,每逢下雨天就会漏雨。现在好了,我们搬新房子了,亮亮堂堂的,120平方米,除去老房子折合的钱,我们只拿了7万多块就住进了新房。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生活上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好了。就像村里很多人都说,没想到还真的能住上楼房啊。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赵书记刚来的时候,一接触,我就感觉这个人比较能干实事,没有架子。比如下雨天的时候,他一定会走访贫困户,看看谁家漏雨,想办法修理。他心里装着群众,我们心里也装着他。就算他不在我们村干了,也是一样。
马伟强之家 · 我们都舍不得赵书记
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马伟强49岁,他的母亲孟庆莲已71岁了,母亲育有两儿两女,马伟强是家里老大,也育有两个儿子,后来妻子因病去世。目前,马伟强的两个儿子都已婚育,71岁的老母亲孟庆莲又担负起照顾两个重孙女的重担。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原来的房子都是石头房,年头太久了。现在的房子是118平方米的新楼房,可敞亮了。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生活变化很大,越变越好了。在农村都说,“要想富,先修路”,赵书记来了,把路给我们修好了,这就是最大的好处。有了路,我们才有了跟外面沟通的渠道。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刚见赵书记,俺就觉得他会是一个干实事的好书记,不摆官架子,有什么说什么,特别实在。他要离开罗家庄了,我跟家人都很舍不得。
张立洪之家 · 我们九口之家都搬了新房
九口之家,四世同堂,张立洪的老父亲老母亲都七十多岁了,张立洪的儿子张宜杰,育有双胞胎女儿,这是让张立洪夫妇喜上眉梢的事情。拍照当天,张宜杰的弟弟因在县城里上学,未能及时赶回。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老房子是石头垒的,到现在二十多年了,透风漏雨,住着真不方便。现在搬了新房子,120平方米的,18万块钱,折合一下原来的老房子,我们基本没有掏钱就住进了新楼。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变化很大,体现在细节方面就是,村里经常发米,发面,逢中秋节还发月饼,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从赵书记一来,我就感觉他很不错,很容易接近,现在他要回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舍得。那天我还跟他聊了一会儿呢,说让他以后经常来玩。
张相凯之家 · 现在用水用电都太方便了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张相凯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儿媳妇,还有一个小孙女。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俺家有两个旧房子,一个是1980年左右建的,一个是1994年左右建的,都很有年头了。我们现在要了140平方米的新房子,21万块钱,把老房子折合进去,我们才拿了3万多现金。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变化太大了。像原来住的老房子,用水很不方便,路也不好走,现在好了,水有了,路也通了。赵书记还经常给我们办培训班,学习科学种地养殖,这样一来,我们的庄稼产量也增收了。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赵书记刚来的时候,说实话,我是对他不太服气的,心想一个教书先生,能干什么啊。但后来接触了以后,发现赵书记真不一般,他经常下地,到田间地头,跟我们走得很近,打成一片,就这一点,我就很敬佩他。他现在要回去了,我打心眼里舍不得,是非常非常舍不得的那种感觉。
张宜利之家 · 我亲眼见证了罗家庄的变化
这是一个六口之家,张宜利上有父亲母亲,他和妻子还育有一儿一女。张宜利是村里的支部书记,跟“第一书记”赵坤有着三年同甘共苦的工作回忆。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我之前住的吧,跟村里其他人一样,就是普通的农房,都是拿石头垒的,房子从建成到现在三十多年了,我在里面也住了二十七八年,可以说是破烂不堪,幸好我经常翻修,还没有漏雨透风的情况。现在住上了140平米的新房子,用水用电都方便,干净亮堂,把原来的旧房子折合进去,我才拿了一万多块钱。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可以说变化很大。作为村里原来的书记,看到大家的生活都有了改变,我真觉得高兴。就说原来吧,赵书记没来之前,村里条件差,有些村干部都出去打工了,毕竟要养家糊口嘛,没办法。赵书记来了之后,跟村干部挨个谈心,首先把班子稳定下来,这才打开了工作局面。你看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村民们还能进村里的公司打工,这些收入加起来,比以前翻了两番还多。要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包括我自己,生活品质提高了,口袋里的钱多了。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赵书记刚来的时候,我是这样感觉的,一个大学的老师,又能搞出什么动静来呢?再说以前的书记下乡,多是些走马观花式的,也解决不了啥实际困难。但随着接触,我发现我的想法错了,赵书记本人也是农村出身,他对农业生产很熟,并且能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很有务实精神。就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就敬佩他,他是真正地把“根”扎下来了。
赵书记不仅农业上是一把好手,并且也很注重科学生产,他经常给我们开会,把一些科学生产种植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在村里遇到什么问题时,他也是秉着“公平公正”的精神,召开全体村民开会,让大家来表决。可以这么说,赵书记真是一心都扑在村民身上了。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一,他就从曲阜赶回来,带着村委会的干部们给村民们拜年,村民们都很激动。来罗家庄之前,赵书记是不抽烟的,现在也学会抽烟了,为什么?因为他经常去村民家里走访,老百姓习惯递烟啊,赵书记要是不抽,就显得生分了,这一来二去,就学会抽烟了。
在跟赵书记一起工作的三年里,确实,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的事情。比如当初土地流转的时候,有的村民们就不理解,有百分之二十村民不愿意搞土地流转。赵书记就找他们一个个地细心讲解,为什么要土地流转,流转了有什么好处,最后终于让他们明白,最后百分之九十五的村民都认可了土地流转这个事情。还有当时拆房的时候,有的村民也不愿意,赵书记就带着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有的家甚至跑了十几次,最后才做通了他们的工作。所以说,赵书记这个人很有毅力。
赵书记在罗家庄待了三年。每次换届的时候,他都下定决心,要把村里定下来的路子走完。现在,这条路子已经铺好了,赵书记也要离开了,我只有一个心情,那就是舍不得。
世事苍茫,岁月如烟,那些兴衰就淹没在了沧海桑田间。罗家庄的变迁却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抛下的,是沉重而凋敝的过往;定格的,是村民们奔向新生活的印记。
有意思的是,昔日罗家庄,并没有像许多村庄一样走进记忆走进历史,而是静静地、完整地陈列在安山小镇的旁侧,与那个现代化小镇两两相望,相映成趣。老村里石头垒砌的房子、崎岖的乡间小道就像旧时代的符号、过往岁月里的表情,书写着罗家庄的旧日风貌。在过往的岁月里,罗家庄沿袭着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未曾更改过。三年前“第一书记”赵坤来了,一位大学里来的白面书生期待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一村之貌。诚然,个体的力量是弱小的,就像一支蜡烛,但这一支蜡烛,最终点燃了罗家庄村民们心里潜藏的致富奔小康的熊熊火焰。赵坤带领罗家庄村民,用劳动创造奇迹,用实干铸就辉煌,罗家庄也一点一滴地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开始有了转机,有了新风貌和新变化。修路、盖新居、搞养殖、土地流转,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智慧与努力的碰撞后,那个灰头土脸的小村庄黯然走远,迎接村民的是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画卷。
行走在安山小镇,能强烈地感受到,罗家庄已应褪去了原来的色彩和基调,获得了昂扬的新生和力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而今天的现实远远超过了昔日的梦想。基础设施的大步跨越,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迎来了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快步跨进城市生活中:水电统一供给,做饭不再用柴火而是煤气,如厕从此告别旱厕走进卫生间……与此同时,罗家庄村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不断覆盖,幼儿园、老年公寓、便民商业网点等不断建成,罗家庄快步跨入农村新型社区的行列。
也许,村民们荡漾在脸上的笑容是对这些变化最直接的诠释。在罗家庄向安山小镇的变迁过程中,村民们收获了笑容和幸福,而赵坤,他收获了村民们的赞许和信赖。对“第一书记”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欣慰与褒奖。辛苦了三年,终于有了结果与收获。
三年来,赵坤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熟悉了这里的每一块砖瓦,以他的真挚和淳朴打动了这里的每一个人。而对于村民们来说,“第一书记”赵坤,便是党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在这片曾经贫穷的土地上,赵坤凭着对信念的执著和坚定,带领乡亲把这里建成了让十里八乡人都艳羡的地方;凭着对百姓的赤诚和真情,赵坤和乡亲们一起建造了一个富足、幸福的“安山小镇”。从此,罗家庄,甩掉了泥泞的乡间小道,甩掉了透风漏雨的石头房子,甩掉了“光棍村”“落后村”等戴了多年的“帽子”。
岁月是不停流转的轮回,它绿了枝头,红了夏果,瘦了白衣,肥了苍狗。就在这岁月的流转中,罗家庄慢慢变成了安山小镇,她仿佛摇身一变,脱胎换骨,以一种大方漂亮的姿态面对着世人的眼光。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变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年磨一剑,才铸就了今天的雪亮和锋利。在这打磨的过程中,有赵坤的心血,有村民们的努力,更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家庄在变的过程中,村民们获利匪浅,也获益匪浅。在这种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一代社会主义新农民茁壮成长。他们正在告别落后、封闭、贫穷,奔向进步、文明、富裕,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书写着中国农民历史的新篇章。
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甩掉了罗家庄式的劳作模式、居住环境以及生活状态,如今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安山小镇式的生活,夏风和煦,阳光灿烂。
昔日罗家庄正在发展的浪潮中隐去身影,一个现代化的安山小镇冉冉崛起,对于这方土地来说,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像罗家庄一样,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农村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崭新的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迈进,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经济欣欣向荣,这是广阔原野上新的希望。
杨洪柱之家 · 没想到真能住上楼房
这是一个四口之家,杨洪柱一家和他的老母亲,目前,杨洪柱的女儿在外面打工。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原来的老房子是用石块垒的,算算年头,得有三十多年了,每逢下雨天就会漏雨。现在好了,我们搬新房子了,亮亮堂堂的,120平方米,除去老房子折合的钱,我们只拿了7万多块就住进了新房。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生活上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好了。就像村里很多人都说,没想到还真的能住上楼房啊。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赵书记刚来的时候,一接触,我就感觉这个人比较能干实事,没有架子。比如下雨天的时候,他一定会走访贫困户,看看谁家漏雨,想办法修理。他心里装着群众,我们心里也装着他。就算他不在我们村干了,也是一样。
马伟强之家 · 我们都舍不得赵书记
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马伟强49岁,他的母亲孟庆莲已71岁了,母亲育有两儿两女,马伟强是家里老大,也育有两个儿子,后来妻子因病去世。目前,马伟强的两个儿子都已婚育,71岁的老母亲孟庆莲又担负起照顾两个重孙女的重担。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原来的房子都是石头房,年头太久了。现在的房子是118平方米的新楼房,可敞亮了。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生活变化很大,越变越好了。在农村都说,“要想富,先修路”,赵书记来了,把路给我们修好了,这就是最大的好处。有了路,我们才有了跟外面沟通的渠道。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刚见赵书记,俺就觉得他会是一个干实事的好书记,不摆官架子,有什么说什么,特别实在。他要离开罗家庄了,我跟家人都很舍不得。
张立洪之家 · 我们九口之家都搬了新房
九口之家,四世同堂,张立洪的老父亲老母亲都七十多岁了,张立洪的儿子张宜杰,育有双胞胎女儿,这是让张立洪夫妇喜上眉梢的事情。拍照当天,张宜杰的弟弟因在县城里上学,未能及时赶回。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老房子是石头垒的,到现在二十多年了,透风漏雨,住着真不方便。现在搬了新房子,120平方米的,18万块钱,折合一下原来的老房子,我们基本没有掏钱就住进了新楼。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变化很大,体现在细节方面就是,村里经常发米,发面,逢中秋节还发月饼,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从赵书记一来,我就感觉他很不错,很容易接近,现在他要回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舍得。那天我还跟他聊了一会儿呢,说让他以后经常来玩。
张相凯之家 · 现在用水用电都太方便了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张相凯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儿媳妇,还有一个小孙女。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俺家有两个旧房子,一个是1980年左右建的,一个是1994年左右建的,都很有年头了。我们现在要了140平方米的新房子,21万块钱,把老房子折合进去,我们才拿了3万多现金。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变化太大了。像原来住的老房子,用水很不方便,路也不好走,现在好了,水有了,路也通了。赵书记还经常给我们办培训班,学习科学种地养殖,这样一来,我们的庄稼产量也增收了。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赵书记刚来的时候,说实话,我是对他不太服气的,心想一个教书先生,能干什么啊。但后来接触了以后,发现赵书记真不一般,他经常下地,到田间地头,跟我们走得很近,打成一片,就这一点,我就很敬佩他。他现在要回去了,我打心眼里舍不得,是非常非常舍不得的那种感觉。
张宜利之家 · 我亲眼见证了罗家庄的变化
这是一个六口之家,张宜利上有父亲母亲,他和妻子还育有一儿一女。张宜利是村里的支部书记,跟“第一书记”赵坤有着三年同甘共苦的工作回忆。
问:请您谈一下新居和旧居有什么差别?
答:我之前住的吧,跟村里其他人一样,就是普通的农房,都是拿石头垒的,房子从建成到现在三十多年了,我在里面也住了二十七八年,可以说是破烂不堪,幸好我经常翻修,还没有漏雨透风的情况。现在住上了140平米的新房子,用水用电都方便,干净亮堂,把原来的旧房子折合进去,我才拿了一万多块钱。
问:三年来,您感觉生活上有些什么变化?
答:可以说变化很大。作为村里原来的书记,看到大家的生活都有了改变,我真觉得高兴。就说原来吧,赵书记没来之前,村里条件差,有些村干部都出去打工了,毕竟要养家糊口嘛,没办法。赵书记来了之后,跟村干部挨个谈心,首先把班子稳定下来,这才打开了工作局面。你看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村民们还能进村里的公司打工,这些收入加起来,比以前翻了两番还多。要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包括我自己,生活品质提高了,口袋里的钱多了。
问:请您谈谈对赵坤书记的印象。
答:赵书记刚来的时候,我是这样感觉的,一个大学的老师,又能搞出什么动静来呢?再说以前的书记下乡,多是些走马观花式的,也解决不了啥实际困难。但随着接触,我发现我的想法错了,赵书记本人也是农村出身,他对农业生产很熟,并且能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很有务实精神。就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就敬佩他,他是真正地把“根”扎下来了。
赵书记不仅农业上是一把好手,并且也很注重科学生产,他经常给我们开会,把一些科学生产种植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在村里遇到什么问题时,他也是秉着“公平公正”的精神,召开全体村民开会,让大家来表决。可以这么说,赵书记真是一心都扑在村民身上了。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一,他就从曲阜赶回来,带着村委会的干部们给村民们拜年,村民们都很激动。来罗家庄之前,赵书记是不抽烟的,现在也学会抽烟了,为什么?因为他经常去村民家里走访,老百姓习惯递烟啊,赵书记要是不抽,就显得生分了,这一来二去,就学会抽烟了。
在跟赵书记一起工作的三年里,确实,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的事情。比如当初土地流转的时候,有的村民们就不理解,有百分之二十村民不愿意搞土地流转。赵书记就找他们一个个地细心讲解,为什么要土地流转,流转了有什么好处,最后终于让他们明白,最后百分之九十五的村民都认可了土地流转这个事情。还有当时拆房的时候,有的村民也不愿意,赵书记就带着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有的家甚至跑了十几次,最后才做通了他们的工作。所以说,赵书记这个人很有毅力。
赵书记在罗家庄待了三年。每次换届的时候,他都下定决心,要把村里定下来的路子走完。现在,这条路子已经铺好了,赵书记也要离开了,我只有一个心情,那就是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