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充满竞争的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及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误区;优化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无孔不入地渗到各个行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面对知识经济的强大冲击,掌握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贮、再生和施用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各地方各学校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导致各学校微机设备的配置也相差甚远。微机硬件配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软件环境,限制教学内容的更新。所以笔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会结合手中的一些资料和学校现有的微机状况确定教育教学内容,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指法和Office操作、Qbasic程序设计等。
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笔者觉得正确教学思想与科学教学策略才是实现教学目标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计算机专业课,笔者一直把学生“打好基础”“学以致用”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基本原则,这也是中学“信息技术课”为什么不叫“计算机课”的原因。
二、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一)教学模式的误区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大部分是中途转岗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以“权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甚至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发一节课;有些老师也能带学生的机房去上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
(二)把技术学习当作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
(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过去在开计算机课的时候,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心,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重视程度不佳。这样的情况造成学生产生长时间的懈怠心理,每节课只是在应付老师的安排和学校的安排,不能从中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另外,即便有学生想要学好这门功课,也会因外身处这种环境中而被影响。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
(1)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讲多练。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培养自信心。利用科教电子教室软件,把学生做得比较成功的作品展示出来,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屏幕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2、发挥学科尖子生的带头作用,加快知识扩散与落实
实践证明:在微机室授课不同于班级授课,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较多,如设备的噪音、设备少人数多、学生间的相互干扰,再加上学生本来一上微机课就有些兴奋,别人无论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见。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课堂效率较低,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光靠教师一个人的辅导很难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要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作用,让他们协助教师做辅导,一传二,二传四,这样加快知识的传播,对落实教学目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结束语: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起来越深入。我们只要本着事实求是的观点分析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敢于正视这些问题,采用科学的态度,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把这门学科建设好、组织好和管理好。只有这样,信息技术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1,(1):5.
[2]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7):5-10.
[3]邓立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之我见[J].教育研究,2001,(4):52-5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误区;优化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无孔不入地渗到各个行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面对知识经济的强大冲击,掌握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贮、再生和施用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各地方各学校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导致各学校微机设备的配置也相差甚远。微机硬件配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软件环境,限制教学内容的更新。所以笔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会结合手中的一些资料和学校现有的微机状况确定教育教学内容,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指法和Office操作、Qbasic程序设计等。
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笔者觉得正确教学思想与科学教学策略才是实现教学目标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计算机专业课,笔者一直把学生“打好基础”“学以致用”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基本原则,这也是中学“信息技术课”为什么不叫“计算机课”的原因。
二、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一)教学模式的误区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大部分是中途转岗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以“权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甚至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发一节课;有些老师也能带学生的机房去上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
(二)把技术学习当作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
(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过去在开计算机课的时候,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心,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重视程度不佳。这样的情况造成学生产生长时间的懈怠心理,每节课只是在应付老师的安排和学校的安排,不能从中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另外,即便有学生想要学好这门功课,也会因外身处这种环境中而被影响。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
(1)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讲多练。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培养自信心。利用科教电子教室软件,把学生做得比较成功的作品展示出来,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屏幕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2、发挥学科尖子生的带头作用,加快知识扩散与落实
实践证明:在微机室授课不同于班级授课,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较多,如设备的噪音、设备少人数多、学生间的相互干扰,再加上学生本来一上微机课就有些兴奋,别人无论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见。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课堂效率较低,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光靠教师一个人的辅导很难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要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作用,让他们协助教师做辅导,一传二,二传四,这样加快知识的传播,对落实教学目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结束语: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起来越深入。我们只要本着事实求是的观点分析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敢于正视这些问题,采用科学的态度,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把这门学科建设好、组织好和管理好。只有这样,信息技术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1,(1):5.
[2]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7):5-10.
[3]邓立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之我见[J].教育研究,2001,(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