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针灸疗法在治疗三叉神经痛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针灸疗法的推广价值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共计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有34例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另外34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采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与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相比较而言,在有效率以及治疗效果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有效率P<0.05.结论: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特点是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念,从患者的症候入手,针对具体的临床表现以及主要病例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关键词:针灸疗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西药;治疗效果;发作次数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面部、上下颌等部位的疼痛,具有发作次数多,疼痛较为严重的特点,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甚至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使三叉神經痛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发展。为了研究针灸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开展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经得到确诊。年龄方面,本次研究的患者为46-72岁,在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在疼痛的部位方面,右侧疼痛的患者居多。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科学性,在分组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的结果为P<0.05,满足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但干预的时间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用药为卡马西平,主要作用是止痛,用药方法为饭前服用,剂量为200mg每次,每日三次,连用30天。实验组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作的特点进行辩证,确定患者的症候类型,针对患者的疾病发作特点和具体的症候类型采用不同的穴位和进针的手法。在选择合谷穴等主穴位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选择针刺的配穴,对于第一支疼痛明显的患者,主要选用阳白穴等,对于第二支穴位疼痛明显的患者,主要选用太阳穴等穴位作为配穴,下关穴主要用于第三支疼痛明显的患者。每天进行1次针灸治疗,一般采用留置针的方法,留置时间为20分钟,毫针的型号为2.0寸的28号毫针。在进行中操作的过程中,应该观察患者的反应,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进针的手法进行调整。本次研究采用30天的治疗+90天的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0天,在治疗结束后进行90天的随访,主要为电话随访。
1.3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患者的病情缓解程度,二是治疗的总有效率。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到结束研究之前未出现过发作,并且无疼痛感,可以认定为治愈。对于发作次数明显较少的患者以及疼痛明显减轻的患者,评价为治疗有效。除此之外,所有患者均为无效。治疗效果的评价主要来源为随访的情况,在随访时,针对患者对症状的描述进行记录,并且对数据进行整理。(治愈+有效)÷34=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将实验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软件版本为SPSS.20.0,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方法为t检验,用P值的大小判断统计学差异,P<0.05的情况下,两种治疗方法产生的治疗效果不同。
2结果
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比较
3讨论
三叉神经痛在神经内科的工作当中属于比较多见的疾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因此在治疗方面,主要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一般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止痛治疗,但卡马西平对于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次数控制方面并不能发挥作用,这也导致了患者一旦停药就容易被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所困扰,由此可见,单纯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在中医的理论当中,主张辨证论治,在进行治疗之前,先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辩证,再针对患者的具体症候类型进行治疗,起到了本病兼治的作用,这也是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势所在。中医认为,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经络不通,针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针灸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针对患者的症候类型选择合适的配穴以及适当的手法,为防止疾病发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与单纯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而言,主要优势在于控制症状的效果好,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疾病复发,使患者摆脱了疾病反复发作的痛苦,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勤,王振宇,尹洪娜,孙忠人.电针夹脊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04).
[2]吕婷婷,赵军,贾儒玉.火针配合圆利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02).
[3]周丽萍,殷沿莹.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5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10).
关键词:针灸疗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西药;治疗效果;发作次数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面部、上下颌等部位的疼痛,具有发作次数多,疼痛较为严重的特点,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甚至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使三叉神經痛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发展。为了研究针灸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开展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经得到确诊。年龄方面,本次研究的患者为46-72岁,在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在疼痛的部位方面,右侧疼痛的患者居多。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科学性,在分组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的结果为P<0.05,满足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但干预的时间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用药为卡马西平,主要作用是止痛,用药方法为饭前服用,剂量为200mg每次,每日三次,连用30天。实验组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作的特点进行辩证,确定患者的症候类型,针对患者的疾病发作特点和具体的症候类型采用不同的穴位和进针的手法。在选择合谷穴等主穴位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选择针刺的配穴,对于第一支疼痛明显的患者,主要选用阳白穴等,对于第二支穴位疼痛明显的患者,主要选用太阳穴等穴位作为配穴,下关穴主要用于第三支疼痛明显的患者。每天进行1次针灸治疗,一般采用留置针的方法,留置时间为20分钟,毫针的型号为2.0寸的28号毫针。在进行中操作的过程中,应该观察患者的反应,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进针的手法进行调整。本次研究采用30天的治疗+90天的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0天,在治疗结束后进行90天的随访,主要为电话随访。
1.3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患者的病情缓解程度,二是治疗的总有效率。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到结束研究之前未出现过发作,并且无疼痛感,可以认定为治愈。对于发作次数明显较少的患者以及疼痛明显减轻的患者,评价为治疗有效。除此之外,所有患者均为无效。治疗效果的评价主要来源为随访的情况,在随访时,针对患者对症状的描述进行记录,并且对数据进行整理。(治愈+有效)÷34=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将实验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软件版本为SPSS.20.0,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方法为t检验,用P值的大小判断统计学差异,P<0.05的情况下,两种治疗方法产生的治疗效果不同。
2结果
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比较
3讨论
三叉神经痛在神经内科的工作当中属于比较多见的疾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因此在治疗方面,主要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一般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止痛治疗,但卡马西平对于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次数控制方面并不能发挥作用,这也导致了患者一旦停药就容易被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所困扰,由此可见,单纯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在中医的理论当中,主张辨证论治,在进行治疗之前,先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辩证,再针对患者的具体症候类型进行治疗,起到了本病兼治的作用,这也是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势所在。中医认为,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经络不通,针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针灸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针对患者的症候类型选择合适的配穴以及适当的手法,为防止疾病发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与单纯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而言,主要优势在于控制症状的效果好,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疾病复发,使患者摆脱了疾病反复发作的痛苦,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勤,王振宇,尹洪娜,孙忠人.电针夹脊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04).
[2]吕婷婷,赵军,贾儒玉.火针配合圆利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02).
[3]周丽萍,殷沿莹.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5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