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Ⅰ)催化苯甲醛和2-氨基吡啶反应的理论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苯甲醛和2-氨基吡啶在Cu(Ⅰ)催化下反应生成N-(吡啶-2-基)苯甲酰胺的微观机理.在PW91/DN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及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确认了过渡态的结构.报道了四条可能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两种Cu(Ⅰ)催化剂中, CuI的催化效果优于Cu2O.通过四条路径速控步骤活化能比较得出路径Re→IMA1→TSA1→IMA2→TSA2→IMA3→TSA3→IMA4→IM6→TS4→P具有相对较低的活化能,是反应的主要通道,其速控步骤IM6→TS4→P
其他文献
F特征函数是描述分抗逼近电路集总特征值的新概念,.为全面定量分析与表征分抗逼近电路的F特征逼近性能,在F特征函数基础上提出F特征逼近性能分析的相对误差、精度、带宽、带
W-K合金具有熔点高,抗热冲击性能强,抗氢氦等离子辐照能力强等众多优点,特别是钾泡的形成能稳定晶界、充当钉扎点和细化晶粒的作用,从而改善了W-K合金材料的性能.由于正电子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s-Ⅲ型水分子笼状结构和s-Ⅲ型CH4气体水合物笼状结构的晶格常数、体弹模量等基本物性参数,发现在0~2.6GPa压强范
本文旨在探究FEZF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临床意义.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以及细胞实验,发现FEZ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肿
为减少在CRISPR/Cas9基因编缉系统中,sgRNA通常由Ⅲ型启动子持续转录产生,Ⅲ型启动子不易控制,sgRNA持续表达又容易产生细胞毒性这一缺陷,本文拟建立由Ⅱ型启动子转录,并由内
提出一种基于稀疏、稠密特征转换的仿射不变特征匹配算法,其中稀疏特征包括坐标,尺度,仿射模拟参数等,稠密特征指基于图像局部区域内光学属性的局部描述符.本文算法在Affine-SIFT算法基础之上,针对在特征提取阶段仅使用稀疏特征提取的缺陷做出了改进.由于稠密信息只有在稀疏参数满一定足检测条件时才能提取到特征,导致本可以匹配到的特征(包括稀疏、稠密参数)无法提取,将通过使用稀疏特征构造新的模拟图像,通
基于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对类C离子AlⅧ的能级结构以及跃迁参数进行计算.Breit修正和QED修正以及核的有效体积效应和核的质量修正等效应加入到体系的哈密顿量,作为能级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