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一种深度问题教学的方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追问是问题教学的一种方式。有效追问必须指向一定的目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把握时机。有效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将课堂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有效追问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在无疑处进行追问,在疑难处进行追问,在易错处进行追问,在相似处进行追问等。
  关键词: 有效追问 问题教学 实施策略
  
  问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课堂问题教学的质量已有很大提高,有些老师很善于追问,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课堂教学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有些教师的追问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课堂教学表面热闹而教学实效不高。因此,如何准确理解“有效追问”,如何认识到追问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如何在课堂问题教学中充分发挥追问的作用,就成了必须讨论的问题。
  一、有效追问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一)何为“有效追问”
  追问,又称“台阶式”式提问,是教师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问,犹如攀越台阶一样将学生引向既定的学习目标。[1]有效追问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目的的引导下,为了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更高层次而进行的再次或多次提问,它是“对话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对话式’问答行为的特征是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学生提出观点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2]没有后续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是不可能深入下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追问都是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之上的,很多追问往往会形成一种虚假的现象,或失之深,或失之浅,或游离于学习主题之外,造成师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那么,怎样的追问才算是有效的呢?我认为,有效追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任何具体的课堂教学都应该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是根据培养人的教育总目的和学校或社区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教学目的或旨在知识的掌握,或者是学生能力技能的提高,或者是学生情感、价值和信念的形成,有效的追问应该是教师在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一系列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的一种教学行为。
  2.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3]最近发展区理论实际上承认了学生的可教性和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即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盲目建立在“自以为是”的基础上而无视学生基础这一客观实在,它要求教师永远将学生的此时状况作为进一步教学的起点。因此,如果教师的追问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学生经过适当的努力是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期望的内容的,那么,这种追问实际上是在创造一个个最近发展区,创造一节节成功的课堂和一批批成功的学生。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即使教师是在与某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但教师心中也应有全体学生的存在。教师的追问对象不是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或自己认为需要“特殊照顾”的几个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追问应该有助于引起班上绝大多数学生的思考。
  4.把握时机。“有效教学行为是人的内部状态与环境的函数,它总是在不可逆转的时空中发生,具有强烈的情境性,内外环境任何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引起行为结果的变化”。[4]有效追问要充分发挥价值,就必须在合适的时机发问,如在学生“愤”、“悱”之时进行追问,可让学生急中生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学生应疑而正疑处进行追问,可即刻触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关键地方、重点处进行追问,学生会领会深刻、记忆牢固。有效追问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气氛和学生的思维状态,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有效追问更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它问得灵活、巧妙、深入,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课堂调控艺术。
  (二)有效追问的问题表述形式
  追问既然是在前一个问题或学生已有回答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问,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的表达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1.追问为什么。如“你为什么这样认为”,“你为什么不同意某某同学的观点”,“你为什么没想起来呢”等表达形式,这种追问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或为自己的观点寻求依据,或反思自己思维的状态。这种追问一般针对概念性知识或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有时也针对学生的元认知知识的学习。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常进行这样的追问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深入学习的习惯,形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追问怎么样。如“你认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类似的错误”,“碰到类似的情景我们应该怎么办”,等等。这种追问是要引导学生寻求解决方案,在理科中一般针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在文科教学中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问题的重新认识,作出新的价值判断。
  3.追问其他可能性。如“还有其他看法吗”,“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可以说明这个观点”,“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等等。事物是复杂多样的,一种认识或一种表达往往不能揭示事物的多样性,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追问无疑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二、有效追问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者应当具备的极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能使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积极地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总是维持在一个水平上。中学生在一节课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而小学生可能只有十来分钟会集中注意力。因此,要想使学生对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兴味盎然,教师必须使用追问技术。合理有效的追问恰似平静的湖面吹过一阵微风,泛起阵阵涟漪,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激起探究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世界是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学科知识是对宇宙世界无穷丰富的知识的概括与提炼,是对科学知识进行教育学和教学论的加工而形成的可供学生学习的知识,但这种知识是以符号的形式进行凝固并加以外化和客体化了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以某种力量对这些知识加以激发,那么这种知识终究是无生命的。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知识进行程式化的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仅扼杀了知识的生机与活力,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效追问力求将“死”的书本知识加以活化,通过一系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想象和思考,从而多角度地建构知识。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品质变得活跃、深刻、细致和全面。
  (三)有利于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书本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世界,书本知识必须与生活世界相联系,这样才能焕发出生命力。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尊重教学的民主性。“‘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作为一种理念,所强调的是处理好知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凸现学生的发展性,发挥教学过程的生长性,超越知识功利主义,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5]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有效追问就是要将呈现的问题用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问题引导学生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用鲜活的生活经验印证问题的真实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这种做法实际上要求教师有一种更宽广的课程视野,善于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学生为课堂教学所带来的“资源库”。
  (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表达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手段。如语文、英语课堂要使学生养成自信、流畅、生动的言语表达习惯,数理化科目的教学要使学生养成严谨和富有逻辑的表达习惯,反之,良好的言语表达习惯又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因为语言与思维是互相促进、须臾不可分离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初始回答往往显得过于简单、不完整,是未经深思熟虑的,此时,教师的一个有效追问往往会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的追问实质上是一种提示,或者说是一种期待,回答问题的学生得到了启发,或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期待与鼓励,于是尽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从各个侧面来表述自己的答案,或深入地表述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提高的不仅是言语表达能力,更是科学的思维品质。
  三、有效追问的实施策略
  (一)于无疑处追问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6]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存疑—解疑—再存疑—再解疑”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有效的追问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多思考“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教学内容。对学习内容要产生疑问,除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的灵活性外,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知识背景、人生阅历、思维能力方面远远走在学生的前面,通过在无疑处的追问,来创造柳暗花明的境界。
  (二)于疑难处追问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难点”,有些“难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攻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面对疑难的提问,教师要掌握所提问题的坡度,运用形象化策略,采用启发式的方法。
  (三)于易错处追问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感到自己已将问题讲清楚了,但在学生的作业或测试中,却发现错误频出。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与应用知识技能或对所学知识进行解释的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简而言之,真正意义的理解并没有发生”。[7]如果说课堂知识的传授不是在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建构,而是一种灌输式的讲解的话,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容易表面化,不利于知识的迁移。而有效追问为学生精确、深刻掌握知识提供了一种途径。可以说,有效追问应在教师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模式。在这方面,杜威提出的“思维五步”为教师形成追问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教师首先要创设疑难情境,从疑难中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追问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或证据检验假设,然后推断某一种假设的正确性,最后验证或修改假设。“思维五步”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引入追问。
  (四)于相似处追问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许多事物和现象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人们认识某一事物,不仅要认识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异中之同,而且要认识到它们的同中之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尽管表面上相似,而在本质上却有着惊人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两种或以上的相似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比较,是一种深刻掌握知识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5.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8.
  [3]莫雷,张卫.学习心理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45.
  [4]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10.
  [5]郭元祥.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6]田正平,肖朗.中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03.
  [7]盛群力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3-214.
其他文献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生态保护与扶贫的需要,为了吸引山区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山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市域现代化建设进程。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地处偏远、人口稀少、
暑假里,我和妈妈回永泰老家,慕名游览了“榕水谣”.rn那是大樟溪畔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渡口.我们来得比较早,游客很少,四处显得祥和宁静,妈妈说这里像世外桃源.我和妈妈上了一艘
期刊
目的 分析2017年杭州市新确诊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特征,为MSM人群艾滋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杭州市新确诊的MSM HIV/AIDS病例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如果正能量不去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歪风邪气必然取而代之.因此,传播正能量,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便是广大
赫尔墨斯虽然戴着面具,但走到宙斯身边时还是因为心虚变得蹑手蹑脚.宙斯此时正在跟一个人聊天,由于景屋里太闷热,他把西装外套脱了挂在一只手臂上,这可是个好机会!rn赫尔墨斯
期刊
物源研究是理解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物中古环境记录的关键一环。众多证据表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阿拉善高原及其周边广袤干旱地区是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风尘源区。但是,基于锆石U-
小猫长大了。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了,要自己去找东西吃。”  小猫惶惑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梁柱间、陶罐边、屋顶上,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
期刊
一、百花门  “百花门”前开了许多鲜花,请你正确采摘鲜花,插在相应诗句里。插对了,欢乐谷的大门才能敞开,让你进去游玩哟!  请选择下列花名填入诗句中。  ①梨花 ②桃花 ③荷花 ④杏花 ⑤菜花 ⑥菊花  1.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2.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无处寻。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4.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期刊
绩效是企业的生命线,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金融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城市商业银行希望通过建立一套完
[“炎”字档案]rn拼音:yánrn部 首:火总笔画:8繁体字:炎含义:火势盛大;酷热的,气温高的.、古文形体:甲骨文形体和篆文形体都由上下两个“山”字组成,指火山爆发所带来的炽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