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服务型政府公共关系,强化政府公共关系职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公共关系
中图分类号:C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20186-0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正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政府“自身革命”来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过渡。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工作,其管理地位和日常业务都有明显的服务性质。服务型政府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使自己内部更加顺畅协调,外部环境更加和谐良好,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一、坚持社会公众至上的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成风的背景下首先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此后又得到多次修正。这一理念其中主张管理就是服务突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即在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是属于某个个人或利益集团。政府是公仆,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所以对服务型政府而言,就要牢固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的观念,完全从社会公众需求出发,力求做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高准则。
二、倡导亲切,便利的服务
公共关系管理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先进文化理念,实行全方位的人本管理。无论是对内的员工管理或对外的社会公众管理,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政府要加大传播力度,切实实行政务公开,方便公众的了解,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服务型政府在公共服务管理中,提倡的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广泛开展亲切、便民运动。对内政府领导想公务员之所想,急公务员之所急,关心他们的利益,为他们办实事和好事,平等地对待他们,形成团结互助的工作环境。对外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服务活动。政府必须心系社会公众,立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从公共产品的质量,服务质量等各方面为社会公众尽心尽力服务,这不仅强调提高办事效率,更要提倡亲切,便民服务。在这方面,政府是大有可为的,比如,推广大办公室制与窗口服务制,是为了改善社会公众的办事环境,实行阳光下办公无疑会密切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有助于消除外界对政府工作的神秘感,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三、重视服务型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平等发展
服务型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相互尊重,平等发展是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政府与公众关系就其实质而言,是平等互助,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公共服务活动中,双方都不能离开任何一方面而独立存在。政府在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同时,又要接受公众反馈的意见信息,体现了双方互相关心,平等互助的交往关系。如果社会公众感觉政府对自己不尊重,自侍高人一等,强行要求公众认同,接受政府的观念而不愿或不会体谅、关怀爱护他们,不为其需要的满足提供热忱的服务,就会产生情绪上的不愉快,由此对政府产生逆反心理,使自身的需求受到压抑或转向,双方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和产生障碍。相反,社会公众的愿望得到尊重,就会提高公众对政府的尊重、信任,情感需求得到满足。那么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就会牢固、持久。
四、提高服务型政府的主体操作意识
服务型政府公共关系的目的在于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建树形象。如果在这三方面要取得良好的公关效果的话,必须重视加强政府行为的主体操作意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公共信息服务,是提高服务型政府的主体操作意识的一个基本内容。现代政府确立了公众至上的意识,就要运用各种媒介手段,通报政府工作,增强对重大问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服务型政府的主体意识,就要逐步减少直至彻底地消除服务对象的不便性,尽量减少办事环节,改革和简化办事流程,实行行政事项的重组。
五、培养互动的反馈意识
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过程,是双向认同和互补的过程。政府在双向互动中属于支配的一方,是互动过程的发起者、策划者、实施者,自始至终起主导作用。全方位地拓展民意沟通渠道。政府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就需要对公众的意见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和措施。了解社情民意应把握好以下渠道:
(1)信访部门。这是公众直接与政府部门和领导沟通的桥梁,也是政府了解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信访工作除了办理群众来信及接待来访之外,还可以建立行政首长接待日等专访接待机制。
(2)建立领导部门和领导人深入基层、考察民情的机制,这样才会得到真实的信息,掌握可靠的民情。
(3)建立民意测验机制。民意测验对政府发展趋势的预测大有益处。
(4)积极开展公众建议征集活动。公众建议征集是政府部门按照明确的目标和意图,针对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法律法规等,去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5)建立与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各种社会团体都联系着相当一部分群众,代表着一部分人的愿望和利益。政府部门与其建立定期协商和沟通的制度,可以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政策咨询的作用。
同时政府在提供各种信息过程中,社会公众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能动地配合,有选择地吸收政府所传递的公共信息。社会公众能动作用会对政府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政府应及时收集和处理来自社会公众的各种意见和信息,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爱戴。
公共关系日益成为服务型政府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功能和手段。社会的和谐,需要服务型政府率先垂范,服务型政府的善治和善政是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参考文献:
[1]邱伟光,《现代公共关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徐丽朱(1959),女,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从事法律基础等教学工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公共关系
中图分类号:C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20186-0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正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政府“自身革命”来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过渡。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工作,其管理地位和日常业务都有明显的服务性质。服务型政府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使自己内部更加顺畅协调,外部环境更加和谐良好,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一、坚持社会公众至上的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成风的背景下首先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此后又得到多次修正。这一理念其中主张管理就是服务突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即在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是属于某个个人或利益集团。政府是公仆,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所以对服务型政府而言,就要牢固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的观念,完全从社会公众需求出发,力求做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高准则。
二、倡导亲切,便利的服务
公共关系管理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先进文化理念,实行全方位的人本管理。无论是对内的员工管理或对外的社会公众管理,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政府要加大传播力度,切实实行政务公开,方便公众的了解,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服务型政府在公共服务管理中,提倡的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广泛开展亲切、便民运动。对内政府领导想公务员之所想,急公务员之所急,关心他们的利益,为他们办实事和好事,平等地对待他们,形成团结互助的工作环境。对外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服务活动。政府必须心系社会公众,立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从公共产品的质量,服务质量等各方面为社会公众尽心尽力服务,这不仅强调提高办事效率,更要提倡亲切,便民服务。在这方面,政府是大有可为的,比如,推广大办公室制与窗口服务制,是为了改善社会公众的办事环境,实行阳光下办公无疑会密切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有助于消除外界对政府工作的神秘感,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三、重视服务型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平等发展
服务型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相互尊重,平等发展是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政府与公众关系就其实质而言,是平等互助,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公共服务活动中,双方都不能离开任何一方面而独立存在。政府在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同时,又要接受公众反馈的意见信息,体现了双方互相关心,平等互助的交往关系。如果社会公众感觉政府对自己不尊重,自侍高人一等,强行要求公众认同,接受政府的观念而不愿或不会体谅、关怀爱护他们,不为其需要的满足提供热忱的服务,就会产生情绪上的不愉快,由此对政府产生逆反心理,使自身的需求受到压抑或转向,双方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和产生障碍。相反,社会公众的愿望得到尊重,就会提高公众对政府的尊重、信任,情感需求得到满足。那么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就会牢固、持久。
四、提高服务型政府的主体操作意识
服务型政府公共关系的目的在于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建树形象。如果在这三方面要取得良好的公关效果的话,必须重视加强政府行为的主体操作意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公共信息服务,是提高服务型政府的主体操作意识的一个基本内容。现代政府确立了公众至上的意识,就要运用各种媒介手段,通报政府工作,增强对重大问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服务型政府的主体意识,就要逐步减少直至彻底地消除服务对象的不便性,尽量减少办事环节,改革和简化办事流程,实行行政事项的重组。
五、培养互动的反馈意识
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过程,是双向认同和互补的过程。政府在双向互动中属于支配的一方,是互动过程的发起者、策划者、实施者,自始至终起主导作用。全方位地拓展民意沟通渠道。政府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就需要对公众的意见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和措施。了解社情民意应把握好以下渠道:
(1)信访部门。这是公众直接与政府部门和领导沟通的桥梁,也是政府了解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信访工作除了办理群众来信及接待来访之外,还可以建立行政首长接待日等专访接待机制。
(2)建立领导部门和领导人深入基层、考察民情的机制,这样才会得到真实的信息,掌握可靠的民情。
(3)建立民意测验机制。民意测验对政府发展趋势的预测大有益处。
(4)积极开展公众建议征集活动。公众建议征集是政府部门按照明确的目标和意图,针对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法律法规等,去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5)建立与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各种社会团体都联系着相当一部分群众,代表着一部分人的愿望和利益。政府部门与其建立定期协商和沟通的制度,可以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政策咨询的作用。
同时政府在提供各种信息过程中,社会公众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能动地配合,有选择地吸收政府所传递的公共信息。社会公众能动作用会对政府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政府应及时收集和处理来自社会公众的各种意见和信息,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爱戴。
公共关系日益成为服务型政府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功能和手段。社会的和谐,需要服务型政府率先垂范,服务型政府的善治和善政是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参考文献:
[1]邱伟光,《现代公共关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徐丽朱(1959),女,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从事法律基础等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