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演奏是无国界的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一位钢琴家将贝多芬、勃拉姆斯、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同时放在一场音乐会中,那可是绝对的高难度,但更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2019年4月28日,国际知名钢琴家封颖就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呈现了一个这样的音乐“梦幻之夜”。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听她的现场演奏,但从上座率可以看出封颖对沪上听众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封颖绝对称得上是钢琴界的“全能演奏家”,她从小到大获奖无数,并且有着丰富的求学和演奏经历。早年在法国和美国学习的经历,使她不仅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的鋼琴家,而且深谙法国、德国、俄罗斯三大钢琴学派的精髓。有着如此深厚的演奏功底,封颖自然对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拿捏自如:从上半场的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和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再到下半场德彪西的四首前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曲目横跨了百年时间,封颖正是通过她的双手,将这一百多年的钢琴音乐历史铺陈开来,让我们近距离领略几位不同时期大师的杰作。一场音乐会的曲目能有着如此的广度,不是所有的钢琴家都能做到的。



  毫无疑问,能够对西方十九世纪音乐产生震荡并且有着持久影响力的,除了瓦格纳,大概就是贝多芬了。贝多芬主宰着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洲乐坛,特别是在钢琴和交响音乐方面。封颖用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拉开整场音乐会的序幕,相信她定有自己的考虑。这部作品作为贝多芬中期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也是古典主义钢琴音乐在十八世纪积淀已久而喷薄出的蓬勃力量,在古典传统的形式结构中,让人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站在这个新时代下的浪漫感怀。
  封颖曾在美国耶鲁大学跟随德国学派鼻祖施纳贝尔的高徒克劳德·弗兰克(Claude Frank)学习德国钢琴学派的演奏。施纳贝尔的演奏以忠于原作著称,充满学者气息,十分讲求“规范”,这是他对贝多芬古典主义理性精神的贯彻。我特意关注了封颖演奏这部作品的时间,发现她与施纳贝尔的演奏时长相差无几,都是二十二分钟左右。虽然像席夫、巴伦博伊姆这样的钢琴家会把这部作品处理得更慢,但我个人比较偏爱施纳贝尔的处理,我认为在这样的速度下,乐曲的整体结构会更加清晰、紧凑,但也完全不显得浮躁。过慢的速度虽然在慢乐章中更为煽情,但在快乐章中就显得松散了,要知道这是贝多芬,可不是柴科夫斯基。封颖这样张弛有度的演奏是很难拿捏的,慢乐章不矫揉造作,快乐章也不会“神经质”,这种理性与感性并重且深入人心的诠释十分难得。



  变奏曲体裁的作品在钢琴独奏音乐会中总是一大亮点,封颖这次带来的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就让大家感受到了勃拉姆斯隐藏在艰涩的炫技下的独特的伤感情怀。《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勃拉姆斯创作中期的作品,作曲家在变奏曲这一古典曲式中,倾注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情感。虽然我们常把勃拉姆斯看作是在浪漫主义时期坚守古典传统的作曲家,但在这部作品中则是完完全全的浪漫主义。
  封颖在本场音乐会上演奏的是这部作品的第二册,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的演奏,我能够想到的就是“炉火纯青”。这部作品最难的不是高难度的技巧,能够表现出勃拉姆斯在其中的情感深度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封颖处理勃拉姆斯作品的方式显示出了她德国钢琴学派的深厚功底,坚实的触键产生的洪亮音响以及层次分明的线条浑厚且细致,闪耀着绚丽夺目的浪漫主义光彩。勃拉姆斯对强弱力度记号的使用非常慎重,并不刻意追求对比,这更接近古典主义的观念,但这同时也要求演奏者要对琴键有着极高的控制力。封颖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德国钢琴学派演奏中追求的严谨,每一个变奏个性分明,相互衔接流畅,真正体现出了作品中并存的古典精神与浪漫情怀。
  下半场一开始,封颖演奏的是德彪西的四首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西风所见》《月色满庭台》和《焰火》。封颖早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这样的学习经历使她有了深厚的法国钢琴学派的演奏积淀,对德彪西的作品自然理解深刻。罗曼·罗兰曾经评价德彪西是一位“伟大的梦境画家”,他的钢琴作品对意境的渲染与刻画体现出了浓郁的印象主义音乐特征。
  封颖对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把握非常到位,《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中虚无缥缈的轮廓和闪烁不定的光影通过她细致的触键传达出来,在观众的脑海中绘出了一幅印象主义的画作。《西风所见》一改德彪西其他作品中清新素淡的风格,和声色彩十分浓厚,封颖对力度的控制细致入微,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海不断积聚着力量准备爆发的演进过程。《月色满庭台》是一首极难表现的作品,因为印象派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意”而非“形”,封颖在这首作品中细致的色彩处理和踏板的运用将听众带入了一个浮光掠影的世界中,更让我体会到德彪西的作品应该“品”而不是“听”。第四首《焰火》注重的是李斯特式的华丽技法,密集而快速的音型和晶莹剔透的音色通过封颖娴熟的技巧在听众面前倾泻开来,竞相怒放,我觉得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场音乐会的“压台”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以高超艰涩的技巧闻名,这部作品也不例外,其中无不蕴含着晚期浪漫主义特有的优美旋律和势不可挡的激情。封颖在美国跟随涅高兹的高徒妮娜·斯维特兰诺娃学习的经历让她拥有了深厚的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演奏功底。这部作品要求演奏者有过人的灵敏度和对音乐的控制力,封颖依然能够轻松驾驭,特别是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复杂的混合节奏和连续下行的柱式和弦喷涌出的澎湃激情被她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让人十分“过瘾”。俄罗斯人狂放的气质中往往带有细腻的感触,第二乐章便是从宁静的沉思和述说一直发展到了狂热的激情,演奏家的气质也正是如此,她向听众展示了自己柔弱的身躯中积聚着强大的力量。第三乐章急促下行的音阶释放出了更加汹涌澎湃的激情,这是一种在经历了彷徨与挣扎后一往无前的力量。音乐以一个狂热的华尔兹旋律为主导,走向了最后的辉煌,这是拉赫玛尼诺夫这位身处二十世纪的浪漫主义者对浪漫精神的礼赞。封颖用双手在键盘上书写的“钢琴音乐百年经典”以这部作品来结束,更让听众感受到了西方音乐漫漫长河中这些伟大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无限感怀。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结束后,所有观众都起身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随后封颖加演了肖邦的《练习曲》(Op.25, No.6)和《波兰舞曲(英雄)》(Op.53),这场音乐会让我感到非常满足。我相信,像封颖这样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定会以更大的艺术成就让中国的钢琴艺术立于更高的舞台。
其他文献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炫技大师。李斯特幼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并以“神童”著称。父亲去世后,十六岁的他移居法国巴黎,并在此长期生活。二十六岁时,李斯特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巡演生活,他巡演于欧洲各国,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  李斯特是一位钢琴炫技大师,他的钢琴曲难度系数极大,对于演奏者手掌的大小以及技巧的敏捷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期刊
琵琶,俗称“民乐之王”,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民乐文明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琵琶”中的“珏”字,《说文》译为“珏,二玉相合为一珏。”二玉相碰迸发出动人的乐音。“琵”意为右手前扫弹奏,“琶”则意为右手后挑拨奏,以此表明琵琶是拨弦类乐器。  “枇杷,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像其鼓时,因此为名。”这便是《释名》对琵琶的记述,也是最早出现的目前仍可考究的关于琵琶的记载。而实际上,当时的琵琶也囊括了其
期刊
全新公益品牌“艺树”计划启动  2019年7月15日,由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上汽集团赞助的“艺树”计划正式启动。“艺树”取“艺术”谐音,表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公益品牌,“艺树”计划以“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为宗旨,秉承民族性、普及性、大众性等特点,每年针对不同民族艺术门类,向“零基础”群体开展活动。“艺树”计划力图通过至少三年至五年
期刊
钢琴家李坚推出的“演绎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音乐会”,毫无疑问是今年国内最值得关注的钢琴独奏会之一。现场演奏贝多芬全套鋼琴奏鸣曲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个带领听众感受音乐的深邃美妙的过程,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演奏者将自己的形象置于到了随时面临“崩塌”的危险境地。当我得知李坚这一演出计划,我感到他似乎有些过分冒险,但当我听完他的前两场音乐会后,我只想说,他早该这样弹了,为何要等到今天呢?艰巨的考验,是否必
期刊
舞台上,数十名乐手围绕于巴洛克时期的羽管键琴旁,他们中有提琴手、长笛手,亦有双簧管和小号手。他们在用巴洛克时代的古董乐器演释一场巴赫的盛宴——全套《勃兰登堡协奏曲》。  2019年5月8日,丹麦哥本哈根协奏团在上海大剧院带领观众与巴赫进行了一场亲密的“约会”。古乐团的演释不同于我们熟知的现代交响乐团,在乐器的构成与乐曲的风格诠释上都尽可能地还原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氛围。当美妙的弦乐声响起,现场的观
期刊
采访中,我问奥登萨默:“在你的新专辑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作品?”  “你有孩子吗?假如你有两个孩子,那么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呢?”他狡黠地反问道,“就像食物一样,如果有人问你,你在接下去的人生中只能吃一种菜,你想吃什么?”  ……  这就是奥登萨默,一个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演奏家,一个总是给人以惊喜的演奏家。奥登萨默与王羽佳  2019年3月,奥地利单簧管演奏家安德列斯·奥登萨默(Andreas Otte
期刊
提起音乐家舒曼,你会想到什么?是代表了克拉拉主题的五音动机?是很多钢琴大师在晚年最喜欢弹奏的返璞归真的《梦幻曲》?还是优美但有些神经质的《诗人之恋》?抑或是反映当时社会现象的《大卫同盟组曲》?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舒曼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840年以前,而这一年,正是舒曼与克拉拉走向婚姻殿堂的年份。婚后的舒曼更多的是被精神疾病所困扰,创作灵感大不如前。那你是否知道,舒曼还有哪些不为我们所知晓的
期刊
彼得·麦瑟纪念  马勒对乐团来说一向都是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比如从拉斐尔·库贝利克的那些录音中你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当然,马勒的作品也是马里斯·杨松斯保留曲目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但比这些事实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短片中,你能够感受到我们失去了怎样一位奇妙的指挥家。音乐被创造出来那一刻的清晰和纯净,让我们亲身经历后“全然无法忘却”。  2019年12月1日,指挥家马里斯·杨松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巴伐利亚
期刊
从2019年3月起,钢琴家李坚将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国举办系列独奏会,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成为国内钢琴家中完成这一壮举的第一人。如今已过知天命的他,虽已褪去了早年“神童”的光环,却依然在“天路”历程中行走,“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此次巡演音乐会的标题是“自由—真我”,在与李坚的交谈中,我感到这个标题确实表达了他的心声。“我不想把这次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称为挑战……理解贝多芬不
期刊
时值法国浪漫主义的高潮期,小提琴奏鸣曲是一大批作曲家异常钟爱的体裁。可以注意到,它们往往能代表作曲家们最崇高的艺术追求,不管是圣桑、拉威尔,还是弗朗克、福雷的作品。具体而言,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允许了作曲家将各自成熟的乐思明确化与体系化——虽然不少人都只创作了一首而已,可是那一首的质量,却总是不容小觑。  假若你要问,其中有没有哪首全然没有经历“缓慢燃烧”的发展历程,而是瞬间就绽放出了光华,我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