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ong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如对学生的答问、板演、操作、听讲、练习等各方面的学习表现给以评说,以便于学生准确了解学习的信息,及时纠正不当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 注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忽视对其他学习品质的评价,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只调动了几位好学生的积极性。现代教育论和素质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即“评价要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美学生的一切结果,保持和激励学生一切创造的欲望”。下面谈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几点看法。
  1.知识与品质并重的评价
  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如何,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评价学生思维品质,想象能力,意志品质等,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评价,保持、激励其积极性。
  如:二年级教学认识钟面时,不少学生往往把钟面上的时刻误认为是9时55分。这时教师不能仅仅从知识角度简单地进行否定,不妨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学生说:“因为短针靠近9看作是9时,长针指在11上就是55分,所以是9时55分”。对于学生这样的回答,教师评价时要肯定学生学习品质:其一“短针靠近几,大约是几时”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其二学生先确定几时再确定几分这种思维的逻辑顺序是可取的。在肯定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靠近9时但还没有到9时”和“靠近9时还差5分,所以是8时55分。”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赞美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明晰了概念,保持和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
  正确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只评价学习结果就看不出探索结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方法,特别是一些闪烁着“创新意识”的方法。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做到“知识与品质并重”。如教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25×24一题时,学生出现四种简算过程:(1)25×24=25×2×12(2)25×24=25×8×3(3)25×24=25×4×6(4)25×24=25×(20+4)教师要求学生学生选出最简便的一种,全班学生都同意“25×4×6”一式,但有一位学生提出“25×8×3”与“25×4×6”一样简便,这时,教师应该大力鼓励倡导学生这种求异思维,以激励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内外在表现并重的评价
  对外在表现的评价是指对知识掌握的水平,操作技能等的评价,而对内在表现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毅力、意志、行为习惯等的评价。前者表现为对智力活动的评价,后者表现为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内外在的表现都给予肯定的评价,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要重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才能保持和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欲望。比如学生对解答某道题目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毫无结果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毅力、锲而不舍的品质,赞美他的一切努力,给学生以自信,这样才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客体地位,等待教师指点、评说,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让学生开展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把评价的过程当作培养学生能对自己学习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我,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求异能力。 比如学生在计算加减混合体算题时,一般学生会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习较好的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这几种算法。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找出了算法的依据,而且通过辨析找出最佳算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通过评价做到自我调控学习方法、学习行为、,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
  总之,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观念的转变,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教师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教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评价过程中教师赞美学生的一切结果,始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他文献
随着班班通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丰富起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以其富有感染力的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和人机互动的特点脱颖而出。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语
期刊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做好任何一件工作,都必须讲究方法。方法选择、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举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1.改革创新,讲解和示范法  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和压抑
期刊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深深根植中国五千年生存与发展的武术从众多体育项目中脱疑而出,迎来了她的春天。在很短的时间,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加上文化媒体的宣传,将武术天地闹得纷纷扬扬,许多学生由于对武林高手和武术的崇拜,纷纷投身到习武的潮流中,短短的几年里,发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教育的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教育,其中道德规范的灌输和文明习惯的训练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要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是相当困难的,教学内容本身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学起来备感乏味。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解决了这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思想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创新和运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和运用的载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必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而“创新”必定成为教育、教改发展的本质和核心。  就语文教育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是人的基础素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可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通过
期刊
达尔文曾对自己作过这样的评论:“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既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力不强将直接影响你的一生。观察是我们获得资料、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它,最聪明的头脑也成了无源之水,成了无本之木,所以观察力很重要。  为什么有许多人在大学时是高材生,但在科研上却做不出成绩,遇到复杂问题就一筹莫展?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直觉和洞察力——“
期刊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早已成为中国人的共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是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保证。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增养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活动与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活动的高度同步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始终是双向的,并通过各自的反馈信息构成了整个教学信息传导系统。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师要充分发挥学
期刊
人的认识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积累增值。认识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创造也不是呈直线一次性完成的。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这就是思想的火花——灵感。钱学森曾指出:“如果我们掌握了灵感学,那么创造力将普遍地极大地提高,而且人人都可成为‘天才’”。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这种“天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灵感开发
期刊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和谐的发展个体。他们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发展水平,要通过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首先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而与孩子交流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与孩子交流是一种艺术,也是现代教育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要。  一、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是实施师幼交流的首要条件  师幼交流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帮助教师了
期刊
为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势在必行,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在的社会发展根本不相适应,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提升。  思维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化,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教师认识世界的根本方式。教师的思维方式反应着教师对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基本看法。而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和专业成长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要,传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