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关系;方法指导;生活实际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老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要使使学生信服你,老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其学生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数学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老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老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
2、老师要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
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数学老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老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数学课堂成为“情感场”。老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老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数学老师。
二、注重有效的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興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2、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讨论习惯
老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我先让两名学生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在教室里作演示,让其他同学观看、分析、判断他们做的是哪一种情形,判断对的也可以让他们俩人一组做同样的演示,从而加深认识。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进行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和“数学趣味性”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在老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许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全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新疆乌恰县实验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关系;方法指导;生活实际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老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要使使学生信服你,老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其学生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数学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老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老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
2、老师要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
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数学老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老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数学课堂成为“情感场”。老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老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数学老师。
二、注重有效的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興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2、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讨论习惯
老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我先让两名学生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在教室里作演示,让其他同学观看、分析、判断他们做的是哪一种情形,判断对的也可以让他们俩人一组做同样的演示,从而加深认识。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进行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和“数学趣味性”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在老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许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全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新疆乌恰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