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探究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移动教学内容以及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从提升移动教学系统性以及加强移动教学、学科关联度两方面提出了移动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教学;艺术设计
当前,伴随着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移动网络技术得以完善,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在完善的过程中,成本也持续降低。移动学习作为全新的学习形式,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征需要课程教学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求,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辅助传统的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移动学习法融入其中,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兴趣,充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教学效率。实践表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移动教学将是大势所趋。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概念定义
移动教学指的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所开展的教學活动。本文涉及到的移动教学具体是指教师使用学校所发布的各种移动教学平台,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教师教案,有目的而又系统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师生都能够使用移动设备在平台上实现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活动开展不会受到时间以及地点的约束。本课题当中所谈到的艺术设计具体是指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以及装饰设计、产品设计等方向,但是并不涉及雕塑以及绘画等纯粹的艺术形式。
(二)移动教学实施条件
移动教学本身存在泛在性的基本特征,泛在主要是指在任何地点以及时间。为了实现移动教学泛在性,教学活动要依赖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整体覆盖。
第一,高校学生移动终端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所发布的第36次网络调查报告表明,一直到2015年12月,我国网民的移动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比重占88.9%,要比笔记本电脑以及台式机的比重高。其中平板电脑因为具备了便捷性以及娱乐性的特征,接入网络的比重为33.7%,这表明我国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网民智能终端的使用率不断提升。高校作为移动终端的重要使用群体,这表明移动教学的载体功能已经初具规模。
第二,高校网络覆盖情况。按照TalkingData在2015年9月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移动网络环境分布当中,WiFi比重为54.9%,依然是移动端用户最为主要的联网形式,4G用户的增长速度较快,已经逐渐从年初5.2%提升到了11.0%。伴随着WiFi信号以及4G网络部署策略的实施,校园以及核心商圈都逐渐成为了4G网络的重要部署区域。高校移动网络条件可以支持移动教学的相关需求,甚至学生在国内其他的城市进行调研与考察的时候也能够实现移动教学。
二、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一)以短信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短信息传达可包含图片、文字以及音频等内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具备自身特征:资料学习形象化;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教学活动操作性强。通过短信息服务,教师能够向学生及时传递专业化的前沿信息,也能够为学生发布优秀作品,有效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使得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作品创意,提升学生欣赏以及设计水平。这类教学活动目标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能够显著提升专业素养,提升自信,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方便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浏览信息的时候能够向教师提出专业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针对问题给出答案,并且做出评价。
(二)以多媒体短信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这类移动学习形式所承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大,满足学习资料发送的要求。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程主要是实践性以及创造性的,课程资料具备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形象化以及前沿性的基本特征。会使用多媒体短信息,能够收集更多形象化的课程资料。这种学习类型当中的多媒体特征包含了视频以及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可以实现图文混排,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接受兴趣,深化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使得他们可以鉴赏并且充分感受作品创意,有效提升欣赏以及设计的水平。
(三)以连接、浏览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特征,部分课程的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法,这类教学法对提升艺术设计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很多案例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使用移动教学,教师能够精心地准备各种艺术设计的相关案例,构架案例数据库,使用网络技术,实现不同信息的共享,建立专业化的案例数据库。师生都能够利用无线终端,连入互联网当中,随时随地探访教学服务器,实现查询、浏览以及实施的交流互动。比如图形创意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各种课前任务,学生按照要求搜集相关的图形与案例,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三、“互联网+”时代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移动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本身的立体构成特征,移动教学的内容应该涵盖课件播放、实际操作、重点内容教学、答疑交流、优秀作品展示以及作业实践等内容。在课件播放环节中,也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PPT课件,制作成PDF课件以及Flash课件,按照章节分成不同的小型电子课件从而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对于重点内容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将课程当中的重点内容录制成视频资料,将其上传教学平台当中,方便学生观看,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程要学生借助电脑开展辅助性的设计,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所以在实际操作环节当中,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相关实际操作的片段,方便学生观看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比对以及参考,实现触类旁通的效果。答疑交流环节中,学生可以针对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想法、疑点以及观点,推动学生交流,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中不解或者是存在困惑的地方,利用现场集中解答以及在线交流等形式,纠正学生自身的错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业实践环节中,教师能够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阶段性的作业,学生能够利用移动教学平台,把自己的实践作品以及作业拍照并且上传到教学平台当中,方便教师进行评阅,给出相应的点评与成绩。 (二)移动教学系统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移动教学系统按照角色来进行划分,可以分成系统管理员、学生以及教师三个角色功能模块。当教师或者是学生登录系统以后,可以按照课程内容,进入到不同课程当中。按照模块进行划分,移动教学系统包括了课程学习、课程信息以及资料共享等模块,各个模块可以依据功能进行详细的划分。课程信息模块包括了学生所选课程的信息,比如教学的目的、课程名称以及教学大纲等内容;课程学分;授课教师说明等。课程学习模块与移动教学内容设计相一致,都包含了基础知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论坛交流以及课程作业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有相应的分支,依據教学大纲划分出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以及线下作业等。资料共享模块包括一些和艺术设计类课程相对应的工具软件、参赛网站信息、视频文件等内容。我的信息模块当中则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平时的成绩。
(三)移动教学系统实施
1.加强移动教学与学科关联度
移动教学具备了可在任意地点以及时间开展交流与学习的特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同时也包括了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能够转变传统实践教学形式,尝试把实践教学形式以及内容转变为即时交流平台和优秀作品的点评、集中展示等。诸如工程与实际项目等艺术设计独特的课后设计创作作业,可以在移动平台上进行集中的交流,掌握项目的进度,掌控项目设计的具体方向。并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需要和教学特征保持高度契合,教师需要挖掘专业教学当中能够被移植的内容,通过教学课件、视频以及平台交流等形式,将其发布到移动平台当中,使得移动教学能够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
2.提升移动教学系统性
传统移动学习中,学生作为移动学习的主体,一般会依赖于短信、QQ以及微信等通讯工具。在学习的进程中教师通常不会参与,进度也不好掌控,学生只能够开展碎片化的学习,难以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系统教学的根本目标。
故而,在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发起人需要是教师。教师按照专业教学大纲设计移动教学教案,利用教学互动、案例分析、主题讨论以及现场辅导等形式,将虚拟课堂与现场课堂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线上学习以及线下辅导之间的融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之间的融合。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师也能够全面掌控学生学习进度,指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工作。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参与,实现移动教学以及传统教学的充分结合,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系统化的目的。
四、结语
当前,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制定合理而又科学的移动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自主而又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跨越地域、时间的束缚,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卓.大数据时代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为视角[J].艺术科技,2014(3).
[2]韩君,靳伟霞.“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性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6).
[3]杨菁,许迅.“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探究——以视传设计为例[J].知音励志,2016(8).
[4]王萍.基于移动学习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6).
作者单位: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教学;艺术设计
当前,伴随着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移动网络技术得以完善,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在完善的过程中,成本也持续降低。移动学习作为全新的学习形式,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征需要课程教学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求,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辅助传统的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移动学习法融入其中,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兴趣,充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教学效率。实践表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移动教学将是大势所趋。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概念定义
移动教学指的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所开展的教學活动。本文涉及到的移动教学具体是指教师使用学校所发布的各种移动教学平台,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教师教案,有目的而又系统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师生都能够使用移动设备在平台上实现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活动开展不会受到时间以及地点的约束。本课题当中所谈到的艺术设计具体是指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以及装饰设计、产品设计等方向,但是并不涉及雕塑以及绘画等纯粹的艺术形式。
(二)移动教学实施条件
移动教学本身存在泛在性的基本特征,泛在主要是指在任何地点以及时间。为了实现移动教学泛在性,教学活动要依赖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整体覆盖。
第一,高校学生移动终端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所发布的第36次网络调查报告表明,一直到2015年12月,我国网民的移动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比重占88.9%,要比笔记本电脑以及台式机的比重高。其中平板电脑因为具备了便捷性以及娱乐性的特征,接入网络的比重为33.7%,这表明我国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网民智能终端的使用率不断提升。高校作为移动终端的重要使用群体,这表明移动教学的载体功能已经初具规模。
第二,高校网络覆盖情况。按照TalkingData在2015年9月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移动网络环境分布当中,WiFi比重为54.9%,依然是移动端用户最为主要的联网形式,4G用户的增长速度较快,已经逐渐从年初5.2%提升到了11.0%。伴随着WiFi信号以及4G网络部署策略的实施,校园以及核心商圈都逐渐成为了4G网络的重要部署区域。高校移动网络条件可以支持移动教学的相关需求,甚至学生在国内其他的城市进行调研与考察的时候也能够实现移动教学。
二、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一)以短信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短信息传达可包含图片、文字以及音频等内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具备自身特征:资料学习形象化;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教学活动操作性强。通过短信息服务,教师能够向学生及时传递专业化的前沿信息,也能够为学生发布优秀作品,有效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使得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作品创意,提升学生欣赏以及设计水平。这类教学活动目标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能够显著提升专业素养,提升自信,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方便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浏览信息的时候能够向教师提出专业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针对问题给出答案,并且做出评价。
(二)以多媒体短信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这类移动学习形式所承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大,满足学习资料发送的要求。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程主要是实践性以及创造性的,课程资料具备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形象化以及前沿性的基本特征。会使用多媒体短信息,能够收集更多形象化的课程资料。这种学习类型当中的多媒体特征包含了视频以及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可以实现图文混排,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接受兴趣,深化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使得他们可以鉴赏并且充分感受作品创意,有效提升欣赏以及设计的水平。
(三)以连接、浏览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特征,部分课程的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法,这类教学法对提升艺术设计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很多案例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使用移动教学,教师能够精心地准备各种艺术设计的相关案例,构架案例数据库,使用网络技术,实现不同信息的共享,建立专业化的案例数据库。师生都能够利用无线终端,连入互联网当中,随时随地探访教学服务器,实现查询、浏览以及实施的交流互动。比如图形创意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各种课前任务,学生按照要求搜集相关的图形与案例,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三、“互联网+”时代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移动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本身的立体构成特征,移动教学的内容应该涵盖课件播放、实际操作、重点内容教学、答疑交流、优秀作品展示以及作业实践等内容。在课件播放环节中,也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PPT课件,制作成PDF课件以及Flash课件,按照章节分成不同的小型电子课件从而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对于重点内容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将课程当中的重点内容录制成视频资料,将其上传教学平台当中,方便学生观看,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程要学生借助电脑开展辅助性的设计,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所以在实际操作环节当中,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相关实际操作的片段,方便学生观看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比对以及参考,实现触类旁通的效果。答疑交流环节中,学生可以针对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想法、疑点以及观点,推动学生交流,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中不解或者是存在困惑的地方,利用现场集中解答以及在线交流等形式,纠正学生自身的错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业实践环节中,教师能够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阶段性的作业,学生能够利用移动教学平台,把自己的实践作品以及作业拍照并且上传到教学平台当中,方便教师进行评阅,给出相应的点评与成绩。 (二)移动教学系统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移动教学系统按照角色来进行划分,可以分成系统管理员、学生以及教师三个角色功能模块。当教师或者是学生登录系统以后,可以按照课程内容,进入到不同课程当中。按照模块进行划分,移动教学系统包括了课程学习、课程信息以及资料共享等模块,各个模块可以依据功能进行详细的划分。课程信息模块包括了学生所选课程的信息,比如教学的目的、课程名称以及教学大纲等内容;课程学分;授课教师说明等。课程学习模块与移动教学内容设计相一致,都包含了基础知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论坛交流以及课程作业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有相应的分支,依據教学大纲划分出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以及线下作业等。资料共享模块包括一些和艺术设计类课程相对应的工具软件、参赛网站信息、视频文件等内容。我的信息模块当中则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平时的成绩。
(三)移动教学系统实施
1.加强移动教学与学科关联度
移动教学具备了可在任意地点以及时间开展交流与学习的特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同时也包括了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能够转变传统实践教学形式,尝试把实践教学形式以及内容转变为即时交流平台和优秀作品的点评、集中展示等。诸如工程与实际项目等艺术设计独特的课后设计创作作业,可以在移动平台上进行集中的交流,掌握项目的进度,掌控项目设计的具体方向。并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需要和教学特征保持高度契合,教师需要挖掘专业教学当中能够被移植的内容,通过教学课件、视频以及平台交流等形式,将其发布到移动平台当中,使得移动教学能够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
2.提升移动教学系统性
传统移动学习中,学生作为移动学习的主体,一般会依赖于短信、QQ以及微信等通讯工具。在学习的进程中教师通常不会参与,进度也不好掌控,学生只能够开展碎片化的学习,难以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系统教学的根本目标。
故而,在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发起人需要是教师。教师按照专业教学大纲设计移动教学教案,利用教学互动、案例分析、主题讨论以及现场辅导等形式,将虚拟课堂与现场课堂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线上学习以及线下辅导之间的融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之间的融合。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师也能够全面掌控学生学习进度,指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工作。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参与,实现移动教学以及传统教学的充分结合,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系统化的目的。
四、结语
当前,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制定合理而又科学的移动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自主而又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跨越地域、时间的束缚,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卓.大数据时代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为视角[J].艺术科技,2014(3).
[2]韩君,靳伟霞.“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性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6).
[3]杨菁,许迅.“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探究——以视传设计为例[J].知音励志,2016(8).
[4]王萍.基于移动学习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6).
作者单位: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