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调味料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味料一:查——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查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大多数课文在上课前或上课后都可以要求学生查相关联的资料。查资料不仅可以了解作家、作品,还可以积累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克服课堂的局限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好习惯。
  案例:学习《丑小鸭》一课前,我布置学生课外查找作家及作品的资料。学生不但了解了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世界童话文学的创始人,还了解他的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另外学生还知道童话是一种怎样的文学体裁。
  学习《未选择的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搜集古今中外诗人、作家对路的认识。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的看法。学生不但查找了资料,还走近了名人,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洗涤,同时也有了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之路的愿望。
  调味料二:听——用意境感染学生
  童话、诗歌、散文比较有意境,富有美感,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让学生听音乐可以用意境感染学生,挖掘他们的情感,从而帮助他们了解作品内涵,陶冶情操。
  案例:上《小溪流的歌》,在分析小溪流的特点时,播放《泉水叮咚响》,以欢快的曲调启发感染学生。“小溪流”唱着歌前进发展壮大。学生在意境中体会到的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永远前进,不怕一切阻力,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歌。
  调味料三:唱——激发学习情感
  抒情类的散文或诗歌可以采用相关的歌曲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案例:上《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播放国歌的音乐,大屏幕显示歌词,这时全班同学不由自主肃立唱起来。之后我们同学们唱国歌时想到什么。有的说想到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这时我适时导入:有一篇文章同国歌一样让我们感慨万千。他激励着中华儿女努力冲破一切阻力,战胜一切困难,奋勇向前。同学们在所设的情境中有了探求的欲望。
  调味料四:画——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画画不仅能展示学生的绘画技巧,还能够以感性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的事物说明文的教学,如果适时让学生画画,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案例:上《中国石拱桥》时,通过引导,首先让学生观看石拱桥的挂图,接着要求学生描述一下大拱桥的结构特点,再找学生根据同学的描述画简图,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到课外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调味料五:尝——享受美味,学到知识
  品尝果实可以说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尝到美味,边观察,边思考,快乐中掌握课文内容。
  上《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颗荔枝,全班同学兴趣盎然。我先叫他们对照课文观察荔枝的外形,学生理解荔枝壳呈块状裂片,粗糙,颜色深红,形状是卵圆形。接着叫学生剥开观察内部结构,学生了解其内膜是白色,薄薄的,再叫学生品尝其肉。学生边观察:肉白的,半透明,味甜微酸,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学生在品尝时学到了知识,趣味无穷,这节课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调味料六:辩——明确观点
  议论文教学有时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用活动方式教学同样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人们都说真理越辩越明,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思考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案例:上《永远的新生》我将学生分为两大阵容,正方辩题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更为重要”,反方辩题是“吸收外来精华更有利发展”。学生课下精心准备,课上激烈辩论。他们在辩论中明白:“扎根于传统又学习西方精华者才是真正的创作者”。
  调味料七:献——分析人物形象
  在上《百合花》,分析人物形象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假如你有一束鲜花,请你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献给他(她)的理由。说献花,同学们来劲了,认真的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有的同学说,献给文中的小通讯员,因为他是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他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即使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几根树枝和野菊花,而且他关心同志,走走停停也好,给“我”两个馍馍也好,虽然腼腆、羞涩、局促,但又是那么质朴、纯洁。有的学生说献给文中的新媳妇:她刚过门三天,小通讯员就要借她唯一的嫁妆——一个有着百合花图案的被子,她当然有些舍不得,但当听“我”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地向房子里瞅……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里”。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这与先前的娴静羞赧判若两人。她就像百合花一样清丽、纯洁、高雅。
  调味料八:演——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参加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很符合他们的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点。角色表演、情境表演、模仿表演等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表演中学到知识,领悟课文内容,同时也展示了各方面的才能。
  案例:上《奥伊达的理想》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境表演,学生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既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又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精神的儿童形象。学生艺术地展示了当代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向社会提出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其他文献
人的惰性与生俱来,基于此,很多教师通常习惯在课堂上用规定的作业、密集的考查来督促管制学生,学生的学习便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方式。教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难有成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构建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感,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因此,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摘要]细节描写不仅有助于形象刻画、故事情节的推进,而且能促使独特环境的呈现和主题思想的表达。细节描写的应用,应力求真实、典型、有价值。构建细节常用的方法是“聚焦”和“分解”,细节描写的表述则常常借助炼字、勾勒、对比与比喻等手法,以增强其生动性和表现力。  [关键词]细节描写 艺术功能 聚焦分解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进行描写或对典型情节加以具体的、生动细致的描绘。作家李准说:“没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水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水文化的精神品质。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准确把握水文化的精髓。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挖掘掌握水文化的相关知识。  2.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地渗透水文化的精髓。  【教学过程】  一、课前:知识链接  教师课前布置两个问题:  1.世界上和水有关的节日有哪些?它们
《雅舍》是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现被收进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  有人说梁实秋将茅舍命名为“雅舍”,是自命清高,也有人认为是其甘于守贫、苦中作乐,这些理解都未免失之偏颇、止于肤浅。细品此文,拙以为中国文人之传统品性,才是梁先生在艰难苦涩的物质条件下能够豁达、乐观、幽雅生活的力量源泉,《雅舍》一文折射出的,恰是中国文人传统品性强大而又可贵的光芒。  《雅舍》一文写于1938年,当时抗战爆发,国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说”,要求“以味论诗”。他把“滋味”看作是品诗的重要审美标准。其实,要想真正做到“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就必须进行“对话”,才可以真正走进文本、品味文本。其实,“对话”不仅存在于鉴赏诗词中,还存在于整个人类活动中,更存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  一、何谓“对话式”阅读教学?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与阅读相关者的多重对话活动,更是思维的碰撞,精神的相遇,心灵的契合。其
传统的初中作文更偏向于重理轻情的方式,过于强调功利性、规范性和应试性,却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俗话说:“世间并不缺少美,我们所缺少的只不过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用心关注生活,那么就可以充分激发写作灵感,将生活中的一切都化为己用,这才是作文写作的最高境界。  一、关注生活,方可关注真实  每一位初中学生都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从清晨第一缕阳光,到临睡之前和父母的相处,每一个人在
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完美衔接,不仅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还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很多教师意识到,必须立足课本,授之以渔,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但是,他们“授之以渔”的方式是课堂上肢解课文然后条分缕析,他们以为课外让学生反复做关于课文的大量练习就是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以为囿于每册课本中的那十几篇重点课文,就是阅读教学的全部,殊不知这犹如困学生于“井底”,使之缺少感触语言的
苏教版八上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一直为历代文人称道,也是各级考试命题者重点关注的语句。因为它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月光清澈透明的静谧之感和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苏轼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但是,笔者始终对此句中“竹柏”的释义持有
《老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底层的光芒”板块的第二篇文章。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不幸者的善良。命苦心善是老王的特点。文章突出地描写了他的“苦”和“善”。命苦从“三独”、“三破”中体现,即破旧三轮、独干,身体残破、只剩独眼,在破旧小屋独处可见其生活艰辛之苦。心善可以从“三送”中体现出来,既“送冰”、“送钱钟书去医院看病”、“送鸡蛋香油”可以看出。文章通过我与老王的交往为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体式为“新材料作文”。针对“新材料作文”,有人说写议论文是趋势,写记叙文就死定了。但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新材料作文”对文体根本没有限制,完全可以写记叙文,且有偏爱之迹象。江苏高考阅卷负责人曾指出: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  但在平时的“新材料作文”的练习中,写记叙文的人数依然寥寥,笔者曾作过深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