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与赋能:数字资源支撑下的创新应用课堂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中明确指出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生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下的数字资源不仅是教育教学内容的载体,还是新型教育生态的数据资产之一,更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重要支撑之一。据此,笔者基于长期一线教学经验,对数字资源支撑下创新应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做以下三点例论阐述。
  ● 以跨平台应用为驱动,赋能创造性学习课堂
  创造性学习强调生本立场的主体性,是基于认知自察、自省并自建的学习过程,关注生本主体的差异化认知与个性化建构。依托跨平台多端交互的数字资源应用,让师生在教学互动中搭建应用关联,打破“教师用教师的、学生用学生的”的数字资源壁垒,让教师的PC端演示呈现与学生的移动端实践操作达成应用同步,体现了数字资源功能中心原则的互联归一。例如,笔者在设计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稍复杂的方程》一课时,参考“俄罗斯方块”游戏制作的跨平臺多端交互的“掌上方程积木”程序,采用数字、字母和运算符积木堆砌组合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构建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在PC端利用电子白板的触控功能对方程积木进行拖拽、组合等操作,先将ax视为一个整体,简化方程的表象形式,从而突破难点,再通过一块块地移动、丢弃积木,具象化呈现运用等式性质移项求解的全过程。形如ax±b=c的方程形式多变,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尽相同的认知误区,这就需要通过针对性训练进行巩固,要让学生在训练中经历自察、自省进而自建的认知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移动端设备扫描二维码链接,在各自的平板电脑上打开“掌上方程积木”程序,根据提示窗口所出示的随机参数进行方程构建并解题,并将各组积分数据实时汇总,通过网络竞赛机制形成分组联动,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新知积极处理并解决问题,同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性竞争意识。最后同样以二维码链接分享的形式推送“掌上方程扑克”和“掌上方程达人”两款针对性训练游戏,实现以“玩”固“学”,有效突破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出发去建构并求解方程的教学难点,达成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 以交互式情境为驱动,赋能探究性学习课堂
  探究性学习是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学生的兴趣热点或特长偏好为索引,在预设教学情境中历经问题发现、分析研究、质疑验证、问题解决进而获取新知技能的学习过程,关注生本主体的问题研究能力与实践体验意识的养成。依托数字资源应用所创设的交互式情境,将信息化生态特性与学生意愿趋向有效整合,用情境交互的角色融入与沉浸体验最大化地调度学生的兴趣,体现了数字资源“激趣导向”的意义与价值。例如,笔者在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成语游乐园》一课时,以“游乐园”情境串联课时始末,依托数字资源应用的多样化交互操作,有代入感地去考量学生的兴趣热点,有针对性地去引燃学生的交互热情,通过共计12项契合“无感学习”特质的成语交互游戏贯穿教学。教学中将数字化交互技术作为认知探究的工具,从成语的缺字补齐、单字构词、多字构词、元素构词、同(异)字位构词、形式归类构词、关联构词、看图猜词、读文选词等多角度切入,由浅入深地架设了植物园、动物园、数字岛和竞技场四个层递式情境关卡,将上一个任务的执行结果关联至下一个任务的触发条件,融合单人挑战、双人互动和小组协作等形式,让学生在任务情境驱动下历经问题发现、分析研究、质疑验证、问题解决进而获取新知,并通过“分组奖励榜”的过程性评价机制提升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有效促进小组成员的活动参与度与交互积极性,进而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成就感与被认同感。
  ● 以模块化积件为驱动,赋能生成性学习课堂
  生成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基于学习认知而主动构建对认知信息的理解,并因循自我认知加工策略形成推论或成果的学习过程,关注生本主体异质化的认知深度挖掘与思维广度拓延。以模块化积件为形态的数字资源应用,符合“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教学内容架设规范,其颗粒特质决定了多元组合的生成结果,能最大限度满足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动态生成和学生的个性表现,体现了数字资源“拆解重构”原则的二次开发属性。例如,笔者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灵动百变的触发器》一课时,基于模块分类的PNG素材资源包,引导学生将“拆解重构”原则作为数字资源循环使用的导向,并依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混合学习环境框架,以创造性学习为中心,以生成型应用为驱动,基于学生已掌握的PPT触发器动画制作技能,通过发现、交流、创意、实践进而形成有效的知识迁移与技能重构。在自主立意下,学生灵活甄选资源包中的模块分类积件进行个性化目标形态的界定与创作,在拆分、提取、重建技术技能的支撑下历经“创意变现”的数字作品产出过程,并逐步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注重将审美理念渗透到创意实践中,逐步形成基本的配色认知及合理的布局意识,进而逐渐养成从审美的角度对数字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并赏评的习惯。
  ●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数字资源支撑下的创新应用课堂教学实践,是当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夯筑基础的一环,是全面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一环,有助于进一步建强并不断完善数字资源及其应用案例供给机制,让数字资源应用成为信息化赋能课堂、提升成效的强有力驱动。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与一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突出体现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为抓手,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打造培养高阶思维的小学信息技
期刊
在中国的教育治理架构中,底层逻辑是建制化的,这决定了中国的教育结构底层逻辑是中长期和稳定结构的。但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治理结构,多年来在顶层设计上都忽视了这个最基础的架构,从而造成教育信息化的孤岛和不断推翻重来。  这种结构举一个例子就是各种考核和评估:一所门类齐全的大学,面对各种各样的考核和评估,每年要组织至少几十个学院部门300多人的队伍应对。这种模式虽然被不断诟病,却是一种有效的稳定的治理模式,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如何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何深入开展探索、交流?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以《小数点搬家》一课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课 例 呈 现  ● 课
期刊
“双减”政策的推行,促使教育界逐步强化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观念。在高质量教育建设的背景下,项目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改革突破口。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进行项目式教学呢?下面,笔者以图形化编程为例,探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  ● 项目式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追求  1.拒绝机械性训练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大幅降低短视化、应试化、功利性的教育投入,而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可以把学生从简单机械
期刊
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是“云计算”环境下,以单位课时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1]其教学模型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笔者根据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以冀教版英语小学三年级下册Lesson14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为例,系统设计“三剑客”和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基于翻转
期刊
摘要:数据驱动的社会越来越凸显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计算机编程是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有力载体,国家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着力培养数字化人才。本文主要在计算思维三维框架指挥下对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读写交互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计算思维;三维框架;小学编程;读写交互;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李维明,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正高级教师(教授)主持人语:自2019年9月采用新课标新教材开展教学以来,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辽宁等5个省(市)大多完成了必修模块的教学,部分省(市)还进行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0年,教育部又组织专家对课标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最新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更加明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内容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如何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期专栏两个课例应用FEG未来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指导做了一定的探索,但是实践效果的提升需要持续的数据积累和方法迭代。  周小云老师将生活体验与数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大象快餐店价格变化这一主线创设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如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开放、双向、多渠道、立体?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三年级《肥皂泡》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应用FEG未来课堂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课 例 呈 现  ●
期刊
摘要:本文以《绿化率统计》一课为例,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剖析识别原理、体验AI轻应用、培养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维度对“轻人工智能教学”展开论述,希望可以教给学生能够理解与应用的技术,使其学会从人工智能技术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玩中学,把爱好变为特长,把特长变为专业,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关键词:轻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