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好课,考试能考个好成绩就可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主动性差。大部分的家长也没给孩子买课外书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不可能读到比较多的优秀图书。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面就很窄。而如何解决學生阅读量少的问题呢?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小学生也是如此。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阅读的进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避免高压手段强制孩子,才能使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带着渴求去阅读。另外,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并进行学生个人藏书评比、班级读书角的建设,读书之星评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2.用好语文教材,课内外相结合,拓宽阅读空间
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扩展、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典范,其内容包罗万象,所展示的信息量非常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阅读策略。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文学名著和科普读物,教师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拓宽他们阅读的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是极重要的。在体裁上,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论说文为辅,意义明了、琅琅上中的古诗、儿童诗歌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要引导学生先看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要先精读后略读。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小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享受读书的乐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避免课内与课外人为的割裂。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能多渠道地接受各种信息,如组织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但能达到扩大阅读量的目的,而且是一种集思广益、群体互动的多项自我教育方式。在实践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外阅读对自己学习的帮助,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坚持不懈地阅读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6.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相当一部分家长倾向于孩子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孩子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小学生视野,锻炼小学生思维,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本”。所以我们要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我们可以告诉家长只要是思想健康、文句通顺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依自己的喜好广泛地阅读。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今后,我们仍将不断尝试,加强课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收稿日期:2011-05-07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小学生也是如此。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阅读的进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避免高压手段强制孩子,才能使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带着渴求去阅读。另外,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并进行学生个人藏书评比、班级读书角的建设,读书之星评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2.用好语文教材,课内外相结合,拓宽阅读空间
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扩展、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典范,其内容包罗万象,所展示的信息量非常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阅读策略。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文学名著和科普读物,教师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拓宽他们阅读的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是极重要的。在体裁上,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论说文为辅,意义明了、琅琅上中的古诗、儿童诗歌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要引导学生先看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要先精读后略读。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小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享受读书的乐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避免课内与课外人为的割裂。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能多渠道地接受各种信息,如组织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但能达到扩大阅读量的目的,而且是一种集思广益、群体互动的多项自我教育方式。在实践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外阅读对自己学习的帮助,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坚持不懈地阅读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6.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相当一部分家长倾向于孩子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孩子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小学生视野,锻炼小学生思维,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本”。所以我们要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我们可以告诉家长只要是思想健康、文句通顺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依自己的喜好广泛地阅读。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今后,我们仍将不断尝试,加强课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收稿日期:201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