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合作学习。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一、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㈠分组前要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兴趣、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组织管理能力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
㈡ 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后就进行分组,现在我们的班级制人数,一般都是分9个小组,每小组6人,都有编号──1、2、3、4、5、6,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码相同,都坐在每组的同一个位置。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①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②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邻组的竞争。
③是邻组平衡原则。是指每个组的组员组合从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相对平等,以达到邻组的竞争公平,有效地促进邻组之间的竞争。
④是组合稳定的原则。每个组的组员组合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组员的人数及不同层次的组员一旦组合,定型后,一般都不能因为其它特殊原因而变动,因为组员的配合与默契很容易因内变而内动,变得较难适从,不利于小组各方面的实施与控制,正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位置、都有他的作用,位置变了作用随之而消失。
㈢选好组长
现在我考虑到自己数学教学的特点,在组内只设置了一个组长的职位,管理数学作业的收、发、上课的纪律,上课讨论的组织、上课投入的管理、作业的更正与辅导。
而组长职能的有效实施的前提是:给予组长的说话和扣分的权力,即组长的说话代替老师的说话。组长的扣分也就是老师的扣分,这样在小组的操作过程中才有效,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当然组长权力的操作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那么组员就会自然而然地听从组长的说话。
㈣小组人员的安排。前后分别3张桌子并排,上层生坐中间。方便照顾左右两边的中下层生。
二、现时在数学方面小组合作主要应用在以下三方面:
㈠收作业的管理。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加快收作业的速度。
㈡课堂纪律的管理。上课时如何监督组员认真听课、思考问题、举手发言。
㈢必要时的学习互动交流。主要是对学习内容里面的重难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注意小组的示范性,由于:
①学生欠缺的是一种自觉、管理、调控能力;
②而且依赖老师讲始终欠缺一种形象生动性。
所以如果把一个过程用真实的生活演译的话,就使学生易懂了。所以必要时抓住时机,选一个优秀合作小组,就一个讨论环节及合作过程在学生中示范一次,那么学生的小组就迎而解了,不用老师费太多的唇舌去讲这讲那。
三、小組合作的操作要依靠一套激励机制:加减分
各项的加减分来对小组及组员进行激励约束,而这个加、减分遍及课堂、课外的作业、课外书、组员的互助所产生的个人、小组、男、女全班,整合去加减分。
要做到有效性、促进性,如:课堂上,有些小组为了想自己小组总分高,做练习时为了快而互相讲答案,讨论时为了快,将答案象放鞭炮一样一放而空,所以老师要重重扣分,但相反,某些小组虽做得慢,但他们重视学懂的过程,所以加分。但说明为什么加,不是慢而加,而是为学而加。又如:讨论过程中,观察中下层生的参与度适当的加减分,小组汇报时叫中下层生,说得好重重的加分,
四、小组合作的奖励项目:按累计积分进行的奖励
自己设计的奖状:
1.X月份“团队帮扶积极组”;
2.X月份“数学科学习优秀组”;
3.X学年度“团队帮扶积极组”;
4.X学年度“数学科学习优秀组”。
发表扬信:
1.X周小组评分个人总分第一名奖。一般奖励前10名;
2.X周小组评分小组总分第一名奖。一般奖励前三名。
五、制作小组合作中的表格
1.组长收作业的登记表:
2.组长记分的登记表:
3.小组综合评分表:
总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认真考虑、准确运用。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勇于“探究”的欲望,使小组合作学习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有效果,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服务,真正为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竞争、学会生存奠定基石。
【关键词】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一、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㈠分组前要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兴趣、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组织管理能力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
㈡ 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后就进行分组,现在我们的班级制人数,一般都是分9个小组,每小组6人,都有编号──1、2、3、4、5、6,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码相同,都坐在每组的同一个位置。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①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②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邻组的竞争。
③是邻组平衡原则。是指每个组的组员组合从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相对平等,以达到邻组的竞争公平,有效地促进邻组之间的竞争。
④是组合稳定的原则。每个组的组员组合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组员的人数及不同层次的组员一旦组合,定型后,一般都不能因为其它特殊原因而变动,因为组员的配合与默契很容易因内变而内动,变得较难适从,不利于小组各方面的实施与控制,正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位置、都有他的作用,位置变了作用随之而消失。
㈢选好组长
现在我考虑到自己数学教学的特点,在组内只设置了一个组长的职位,管理数学作业的收、发、上课的纪律,上课讨论的组织、上课投入的管理、作业的更正与辅导。
而组长职能的有效实施的前提是:给予组长的说话和扣分的权力,即组长的说话代替老师的说话。组长的扣分也就是老师的扣分,这样在小组的操作过程中才有效,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当然组长权力的操作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那么组员就会自然而然地听从组长的说话。
㈣小组人员的安排。前后分别3张桌子并排,上层生坐中间。方便照顾左右两边的中下层生。
二、现时在数学方面小组合作主要应用在以下三方面:
㈠收作业的管理。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加快收作业的速度。
㈡课堂纪律的管理。上课时如何监督组员认真听课、思考问题、举手发言。
㈢必要时的学习互动交流。主要是对学习内容里面的重难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注意小组的示范性,由于:
①学生欠缺的是一种自觉、管理、调控能力;
②而且依赖老师讲始终欠缺一种形象生动性。
所以如果把一个过程用真实的生活演译的话,就使学生易懂了。所以必要时抓住时机,选一个优秀合作小组,就一个讨论环节及合作过程在学生中示范一次,那么学生的小组就迎而解了,不用老师费太多的唇舌去讲这讲那。
三、小組合作的操作要依靠一套激励机制:加减分
各项的加减分来对小组及组员进行激励约束,而这个加、减分遍及课堂、课外的作业、课外书、组员的互助所产生的个人、小组、男、女全班,整合去加减分。
要做到有效性、促进性,如:课堂上,有些小组为了想自己小组总分高,做练习时为了快而互相讲答案,讨论时为了快,将答案象放鞭炮一样一放而空,所以老师要重重扣分,但相反,某些小组虽做得慢,但他们重视学懂的过程,所以加分。但说明为什么加,不是慢而加,而是为学而加。又如:讨论过程中,观察中下层生的参与度适当的加减分,小组汇报时叫中下层生,说得好重重的加分,
四、小组合作的奖励项目:按累计积分进行的奖励
自己设计的奖状:
1.X月份“团队帮扶积极组”;
2.X月份“数学科学习优秀组”;
3.X学年度“团队帮扶积极组”;
4.X学年度“数学科学习优秀组”。
发表扬信:
1.X周小组评分个人总分第一名奖。一般奖励前10名;
2.X周小组评分小组总分第一名奖。一般奖励前三名。
五、制作小组合作中的表格
1.组长收作业的登记表:
2.组长记分的登记表:
3.小组综合评分表:
总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认真考虑、准确运用。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勇于“探究”的欲望,使小组合作学习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有效果,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服务,真正为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竞争、学会生存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