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着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者首先以教育资源硬件、软件和潜件等三个方面为视角分析制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继而分析新形势下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从硬件设备利用、教学资源建设、优质资源共享及教师课题研究等方面提出适合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67-04
一、问题提出
国家从2003年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镇一级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而在边远山区的学校实现了卫星收视系统和CD/DVD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并建设了一大批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农远工程”为民族地区的教育铺设了信息化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广西是一个地处大西南的多民族地区,经济较中东部地区相对落后,导致广西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然而,在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部在我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教工程”和 “广西乡镇现代教育资源中心工程”等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以来,广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数量上、内容上、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不好现象,在教育资源应用方面,其利用率并不高,实用性资源较少,本土资源短缺,教师对网络资源的二次开发难度大,各校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优质资源共享低,尤其在少数民族山区,学校观念落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较弱、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不高、资源用不好等现象较为突出。
针对以上普遍现象,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实施了规划和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然而,在政策具体实践层面上,基础教育并没有解决信息化教育资源存在的种种问题,杨改学教授在2005年关于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的分析中谈到:多与少、低劣与浪费、孤岛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尤其在经济和观念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以上现象和问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这与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和文化观念不无关系,还与影响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因素有关。我们该如何分析信息化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哪些层面去考虑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中,我们是否还墨守成规地建设或者该如何建设,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日益融合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亟需认清和解决的问题。
二、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教育资源概念的认清,有助于我们区分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因素以及涉及的范围。在教育系统中,教育资源作为构成系统的基本因素,泛指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完成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实现一定的教育功能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从形态上来说,教育资源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源(即教育系统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媒体、器材、工具等)、人力资源(即教育系统中的教学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学支持人员及学生等)、信息资源(即教学内容及伴随教学内容产生的其他信息)。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改变,使教学资源的形态、资源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化教育资源狭义的概念可以沿用何克抗教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理解,他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的交流工具,而广义的概念,杨改学教授则认为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综合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外延,笔者认为对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广义的外延去思考,即需要从教育资源的硬件资源支持、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政策项目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1.硬件资源支持方面,教学硬件使用率低,现有设备难以满足丰富的信息化教学需求
教学硬件设备是信息化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教学资源的媒介载体,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设备购置,例如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卫星资源接收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多媒体教室设备等教学硬件资源,广西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虽然落后,但是在国家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受益,改善了教学设施和环境,少数中小学除了购置光盘播放设备和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外,还购置了功能丰富交互性强的电子白板设备,从而更加有利于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但是,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学校信息化教学硬件并不完全普及,据文献研究和访谈调研,学校所拥有的信息化教学工具超过半数以上的只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投影机,而拥有数字摄像机、教学音响、电子白板、卫星教学收视设备等的学校都不超过41%,电子阅览室与语音实验室只有部分学校有建设,而在广西的边远山区,有近10%的学校都没有信息化教学设施。在应用层面,多数学校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低,多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如电子白板仅仅作为投影工具使用,甚至存在少量的电子白板存放在仓库里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改革创新应用需要有较好的设备支持,如网络协作探究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将经费投入信息化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中,硬件设备更新缓慢,满足不了教育创新的信息化需求。
2.教学资源使用方面,校本教学资源匮乏,网络教学资源缺乏适用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的交流工具,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和图表的形式存在。目前,虽然随着公开课、微课、例课等教学资源关注度影响,音频、视频、动画等其它媒体形式的资源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网络教学资源还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音频、视频、动画等其它媒体形式的资源相对于文字和图片来说,制作与处理都比较复杂,需要教师较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需求的校本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浩如烟海,需要教师拥有很好的网络资源获取技术,才能找到适合的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往往被淹没在资源的海洋里,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在教学资源门户网站上,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往往与当地实施新课程版本不符合,而且门户网站教学资源的更新不及时,优质教学资源较少。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依次是优秀课堂实录、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教学内容讲解、试题等,而多数教学资源门户网站最多的资源内容是试题和教学内容讲解,优秀课堂实录和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却很少。通过搜索引擎,教师虽然获得了优质的案例资源,但是由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差,难以对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3.政策项目支持方面,教师培训趋于形式化,教师需求难以满足,培训对象不够普及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培训是必要的举措。从国家到地方等层面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培训项目,2010年,国家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从2011年开始,广西实施了针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能力培训的区培计划,笔者参与了2013年、2014年广西中小学骨干教师部分课程的教育培训,在与参加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育培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培训专员户”现象明显,大部分教师经常被学校指定参与各种教育培训,被称为“培训骨干”,培训完之后,拿走培训资料回去交差应付了事,只有极少数回到本校后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培训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和方式也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教育培训基本都是采取聘请高校教授专家讲授的模式,然而,培训课程很少接地气,从而很难激发参加培训的教师积极性,从而导致教育培训犹如“水过鸭背”,效果不明显。教师培训是从上而下的行政化,由上级逐级下放给下级单位,容易使参与单位有应付了事的做法,培训对象的需求调研不够,培训课程没有满足当地学校的教师教学需求,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并没有因为参与培训而有所提高,从而影响校本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人力资源支持方面,民族地区教师观念落后,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低,学习主动性不够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老、少、边、山的民族在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较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经济文化的落后导致了人才培养的滞后,人才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的教师因受当地经济、地理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活相对艰苦,经济落后的文化形成了相对封闭和保守的思想观念,有的教师身兼教师和农民双重身份,往往在教学工作之余还需要忙于农活。由于社会发展原因,目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师多数是从大、中专师范学校毕业,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到边远山区工作,经过长期文化积累,使民族地区的教师知识水平并不高,文化基础较薄弱,这些地区的教师喜欢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技巧单一,教学方法陈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发展,学校匹配了信息化教育设施,然而由于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低,无法得心应手地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保守封闭的文化理念,导致信息化教育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教师的学习主动性较弱,缺少教学创新,实践意识淡薄,从而存在功能丰富、交互性强的电子白板成为“奢侈”的多媒体投影机的现象。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归纳起来,困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客观性问题有:一是信息化发展经费,二是学校现有设备没有有效运用,三是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四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比较难。主观性问题就是人的信息素养比较低,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国家长期以来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在经历了数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后,继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国家、教育部层面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纷纷强调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在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中,还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工作任务,在教育部的规划中提出了“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发展任务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计划,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国家到地方,随着《规划》和相关政策的推进与实施,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经费的保障机制基本形成。以广西为例,投入上千万的经费用于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人才培训,经费的保障为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教学提供了技术基础,如电子白板、智能终端、智慧教室、云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呈现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多维度互动使教学更加活跃,互联融合使资源应用更加快捷,这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改变着教师的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但是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运用新技术创新教育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游刃有余,用技术促进教学,使教学最优化。
四、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策略
针对目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技术的发展,笔者从合理规划资源投入、校本资源建设、校际合作和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教育资源建设策略。
1.充分合理使用硬件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投入
硬件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些教学硬件使用率很低,应用程度不高,在广西的大多数中小学中,教育信息化最普遍的应用是将传统媒体教学内容实现数字化呈现,即电子白板成为了“奢侈”的展示台、PPT投影机或者视频播放机,并没有实现创新教学。随着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电子白板、云存储、云服务等新技术越来越多被年轻教师应用在教学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需要一个便捷的网络环境,学校应该在完善教学设施基础上,合理规划信息化建设投入,在建设上要具有前瞻性,例如在智慧教室建设中添加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接入设备,提高电子交互白板的使用率,加大学校的网络出口带宽,完善校园网建设,更好适应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而不是把精力和经费过多投入到已经过时的环境构建中。
2.积极调研校本资源建设需求,满足教师教学资源应用
教师获得的资源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网络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另一种是通过校本资源库获取校本资源。通过网络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或者通过积累积分下载,或者通过账号登录指定网站获取资源,如三通两平台账号、电子白板资源库账号等等,虽然这些资源正在逐步丰富,但是并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通过校本资源库获取教学资源,由于这些资源在文化观念、应用手段等方面一脉相承,这种资源具有适宜性,是教师为了满足教学实践而开发的资源,体现了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往往能够满足当地的教育实际需求,由于民族地区教师对校本资源建设观念的落后和技术能力较弱,从而造成校本资源库缺乏,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进行校本资源调研,通过已有教学实施和手段对教师进行校本资源建设培训,例如通过电子白板录制功能录制知识点讲解步骤,完成微课制作,通过智能手机拍摄现实物体制作教学素材等等,日积月累,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通过微课的方式存储下来,势必会建设成一个丰富的校本资源库。 3.主动参与校际合作,建立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分享
校际合作对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民族地区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优质资源匮乏,学校更需要寻找机会与其他学校开展校际合作,通过开展校际合作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教学互评互议,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困境,为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建言献策,从而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形势下,校际合作之间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远程协助环境,如利用QQ合作群探讨交流、利用百度云建立资源分享平台、通过百度脑图共享知识思维导图、通过百度传课制作教学视频上传视频供他人学习等等;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如建立一套合作章程,对积极分享优质资源的教师进行鼓励,或者从绩效上给与奖励等等。网络延伸了人们交流的空间,缩短了时空距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沟通和资源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校际合作,能够轻松构建灵活便捷、无处不在的交流环境,从而有利于校际合作活动的开展,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
4.通过开展信息化课题建设教师团队,促进人才培养
提高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质量,离不开当地教师的大力支持。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可以采取“以点带多”的模式,即先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骨干,然后通过骨干的示范演示活动,带动信息化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信息化技能的学习,从而形成有层次梯度的教师团队。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信息化教学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课题,对参与科研的教师实施激励机制,特别鼓励高水平教师队伍带较低水平的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对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主动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有积极的作用。当前,民族地区信息化教学落后,可以鼓励教师开展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课题,如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优质例课资源建设等课题,对教师的课题成果及教师参与的角色进行评级与奖励,这样既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人才培养,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
五、结语
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相比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处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阶段。然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并越来越多应用于教育应用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中小学面对有限的资源支配,如何合理地规划教育资源投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就必须采取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建设策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最大化地优化教学过程和手段,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张青,欧启忠.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2]杨改学.解读信息化教育资源[J].电化教育研究,2009(3).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4-05-28]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htm.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4-10-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5]张琴芳,林铭.广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5).
[6]聂志成.信息化教育与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7(11).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67-04
一、问题提出
国家从2003年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镇一级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而在边远山区的学校实现了卫星收视系统和CD/DVD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并建设了一大批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农远工程”为民族地区的教育铺设了信息化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广西是一个地处大西南的多民族地区,经济较中东部地区相对落后,导致广西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然而,在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部在我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教工程”和 “广西乡镇现代教育资源中心工程”等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以来,广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数量上、内容上、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不好现象,在教育资源应用方面,其利用率并不高,实用性资源较少,本土资源短缺,教师对网络资源的二次开发难度大,各校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优质资源共享低,尤其在少数民族山区,学校观念落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较弱、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不高、资源用不好等现象较为突出。
针对以上普遍现象,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实施了规划和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然而,在政策具体实践层面上,基础教育并没有解决信息化教育资源存在的种种问题,杨改学教授在2005年关于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的分析中谈到:多与少、低劣与浪费、孤岛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尤其在经济和观念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以上现象和问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这与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和文化观念不无关系,还与影响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因素有关。我们该如何分析信息化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哪些层面去考虑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中,我们是否还墨守成规地建设或者该如何建设,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日益融合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亟需认清和解决的问题。
二、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教育资源概念的认清,有助于我们区分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因素以及涉及的范围。在教育系统中,教育资源作为构成系统的基本因素,泛指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完成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实现一定的教育功能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从形态上来说,教育资源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源(即教育系统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媒体、器材、工具等)、人力资源(即教育系统中的教学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学支持人员及学生等)、信息资源(即教学内容及伴随教学内容产生的其他信息)。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改变,使教学资源的形态、资源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化教育资源狭义的概念可以沿用何克抗教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理解,他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的交流工具,而广义的概念,杨改学教授则认为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综合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外延,笔者认为对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广义的外延去思考,即需要从教育资源的硬件资源支持、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政策项目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1.硬件资源支持方面,教学硬件使用率低,现有设备难以满足丰富的信息化教学需求
教学硬件设备是信息化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教学资源的媒介载体,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设备购置,例如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卫星资源接收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多媒体教室设备等教学硬件资源,广西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虽然落后,但是在国家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受益,改善了教学设施和环境,少数中小学除了购置光盘播放设备和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外,还购置了功能丰富交互性强的电子白板设备,从而更加有利于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但是,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学校信息化教学硬件并不完全普及,据文献研究和访谈调研,学校所拥有的信息化教学工具超过半数以上的只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投影机,而拥有数字摄像机、教学音响、电子白板、卫星教学收视设备等的学校都不超过41%,电子阅览室与语音实验室只有部分学校有建设,而在广西的边远山区,有近10%的学校都没有信息化教学设施。在应用层面,多数学校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低,多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如电子白板仅仅作为投影工具使用,甚至存在少量的电子白板存放在仓库里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改革创新应用需要有较好的设备支持,如网络协作探究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将经费投入信息化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中,硬件设备更新缓慢,满足不了教育创新的信息化需求。
2.教学资源使用方面,校本教学资源匮乏,网络教学资源缺乏适用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的交流工具,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和图表的形式存在。目前,虽然随着公开课、微课、例课等教学资源关注度影响,音频、视频、动画等其它媒体形式的资源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网络教学资源还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音频、视频、动画等其它媒体形式的资源相对于文字和图片来说,制作与处理都比较复杂,需要教师较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需求的校本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浩如烟海,需要教师拥有很好的网络资源获取技术,才能找到适合的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往往被淹没在资源的海洋里,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在教学资源门户网站上,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往往与当地实施新课程版本不符合,而且门户网站教学资源的更新不及时,优质教学资源较少。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依次是优秀课堂实录、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教学内容讲解、试题等,而多数教学资源门户网站最多的资源内容是试题和教学内容讲解,优秀课堂实录和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却很少。通过搜索引擎,教师虽然获得了优质的案例资源,但是由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差,难以对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3.政策项目支持方面,教师培训趋于形式化,教师需求难以满足,培训对象不够普及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培训是必要的举措。从国家到地方等层面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培训项目,2010年,国家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从2011年开始,广西实施了针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能力培训的区培计划,笔者参与了2013年、2014年广西中小学骨干教师部分课程的教育培训,在与参加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育培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培训专员户”现象明显,大部分教师经常被学校指定参与各种教育培训,被称为“培训骨干”,培训完之后,拿走培训资料回去交差应付了事,只有极少数回到本校后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培训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和方式也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教育培训基本都是采取聘请高校教授专家讲授的模式,然而,培训课程很少接地气,从而很难激发参加培训的教师积极性,从而导致教育培训犹如“水过鸭背”,效果不明显。教师培训是从上而下的行政化,由上级逐级下放给下级单位,容易使参与单位有应付了事的做法,培训对象的需求调研不够,培训课程没有满足当地学校的教师教学需求,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并没有因为参与培训而有所提高,从而影响校本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人力资源支持方面,民族地区教师观念落后,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低,学习主动性不够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老、少、边、山的民族在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较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经济文化的落后导致了人才培养的滞后,人才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的教师因受当地经济、地理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活相对艰苦,经济落后的文化形成了相对封闭和保守的思想观念,有的教师身兼教师和农民双重身份,往往在教学工作之余还需要忙于农活。由于社会发展原因,目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师多数是从大、中专师范学校毕业,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到边远山区工作,经过长期文化积累,使民族地区的教师知识水平并不高,文化基础较薄弱,这些地区的教师喜欢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技巧单一,教学方法陈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发展,学校匹配了信息化教育设施,然而由于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低,无法得心应手地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保守封闭的文化理念,导致信息化教育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教师的学习主动性较弱,缺少教学创新,实践意识淡薄,从而存在功能丰富、交互性强的电子白板成为“奢侈”的多媒体投影机的现象。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归纳起来,困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客观性问题有:一是信息化发展经费,二是学校现有设备没有有效运用,三是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四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比较难。主观性问题就是人的信息素养比较低,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国家长期以来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在经历了数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后,继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国家、教育部层面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纷纷强调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在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中,还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工作任务,在教育部的规划中提出了“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发展任务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计划,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国家到地方,随着《规划》和相关政策的推进与实施,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经费的保障机制基本形成。以广西为例,投入上千万的经费用于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人才培训,经费的保障为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教学提供了技术基础,如电子白板、智能终端、智慧教室、云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呈现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多维度互动使教学更加活跃,互联融合使资源应用更加快捷,这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改变着教师的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但是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运用新技术创新教育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游刃有余,用技术促进教学,使教学最优化。
四、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策略
针对目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技术的发展,笔者从合理规划资源投入、校本资源建设、校际合作和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教育资源建设策略。
1.充分合理使用硬件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投入
硬件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些教学硬件使用率很低,应用程度不高,在广西的大多数中小学中,教育信息化最普遍的应用是将传统媒体教学内容实现数字化呈现,即电子白板成为了“奢侈”的展示台、PPT投影机或者视频播放机,并没有实现创新教学。随着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电子白板、云存储、云服务等新技术越来越多被年轻教师应用在教学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需要一个便捷的网络环境,学校应该在完善教学设施基础上,合理规划信息化建设投入,在建设上要具有前瞻性,例如在智慧教室建设中添加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接入设备,提高电子交互白板的使用率,加大学校的网络出口带宽,完善校园网建设,更好适应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而不是把精力和经费过多投入到已经过时的环境构建中。
2.积极调研校本资源建设需求,满足教师教学资源应用
教师获得的资源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网络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另一种是通过校本资源库获取校本资源。通过网络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或者通过积累积分下载,或者通过账号登录指定网站获取资源,如三通两平台账号、电子白板资源库账号等等,虽然这些资源正在逐步丰富,但是并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通过校本资源库获取教学资源,由于这些资源在文化观念、应用手段等方面一脉相承,这种资源具有适宜性,是教师为了满足教学实践而开发的资源,体现了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往往能够满足当地的教育实际需求,由于民族地区教师对校本资源建设观念的落后和技术能力较弱,从而造成校本资源库缺乏,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进行校本资源调研,通过已有教学实施和手段对教师进行校本资源建设培训,例如通过电子白板录制功能录制知识点讲解步骤,完成微课制作,通过智能手机拍摄现实物体制作教学素材等等,日积月累,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通过微课的方式存储下来,势必会建设成一个丰富的校本资源库。 3.主动参与校际合作,建立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分享
校际合作对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民族地区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优质资源匮乏,学校更需要寻找机会与其他学校开展校际合作,通过开展校际合作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教学互评互议,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困境,为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建言献策,从而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形势下,校际合作之间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远程协助环境,如利用QQ合作群探讨交流、利用百度云建立资源分享平台、通过百度脑图共享知识思维导图、通过百度传课制作教学视频上传视频供他人学习等等;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如建立一套合作章程,对积极分享优质资源的教师进行鼓励,或者从绩效上给与奖励等等。网络延伸了人们交流的空间,缩短了时空距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沟通和资源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校际合作,能够轻松构建灵活便捷、无处不在的交流环境,从而有利于校际合作活动的开展,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
4.通过开展信息化课题建设教师团队,促进人才培养
提高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质量,离不开当地教师的大力支持。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可以采取“以点带多”的模式,即先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骨干,然后通过骨干的示范演示活动,带动信息化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信息化技能的学习,从而形成有层次梯度的教师团队。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信息化教学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课题,对参与科研的教师实施激励机制,特别鼓励高水平教师队伍带较低水平的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对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主动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有积极的作用。当前,民族地区信息化教学落后,可以鼓励教师开展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课题,如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优质例课资源建设等课题,对教师的课题成果及教师参与的角色进行评级与奖励,这样既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人才培养,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
五、结语
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相比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处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阶段。然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并越来越多应用于教育应用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中小学面对有限的资源支配,如何合理地规划教育资源投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就必须采取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建设策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最大化地优化教学过程和手段,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张青,欧启忠.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2]杨改学.解读信息化教育资源[J].电化教育研究,2009(3).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4-05-28]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htm.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4-10-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5]张琴芳,林铭.广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5).
[6]聂志成.信息化教育与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7(11).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