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IBM成就与众不同的客户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j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新增按揭贷款余额减少49%
  
  200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为1.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4%,但个人按揭贷款余额的增加额仅为2400亿元,占当年商品房销售金额的比率仅为13%,远低于2004年的4700亿元和47%。同时,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仍稳定在11.4%,没有剧烈的变化(图1)。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面对供款压力和持续的房价上涨,购房者群体性地出现了调整资产配置结构的倾向:用不动产来代替各种应急和预防性储蓄。
  


  由于法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中国居民习惯于保持足够数量的储蓄。各种应急和预防性储蓄,本不适合于以不动产的形式来持有,2005年以来持续的房价上涨所带来的持有房产的安全感及日益加重的供款压力,使人们的资产配置倾向开始出现急剧的变化,人们通过亲人间的相互扶助,使资金在子女、父母和部分亲属这个大家庭内部流动,降低整个大家庭应急性和预防性储蓄的额度,从而为购买不动产提供财力,使得不动产占家庭财产的比重加大,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以大家庭为单位得以实现。
  
  房地产需求增长空间大幅度拓展
  
  去年笔者曾在《中国经济总需求将自我紧缩》(本刊2005年5月号)一文中指出:我们可以用Q指标来描述家庭部门的债务消费能力相对于基期的变化。具体的计算公式是:Q=食品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的下降-DSR的上升。其中,DSR为中国城市家庭债务的利息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即偿债比率。当Q指标的取值为正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相对于基期,家庭部门的债务消费能力提高了,取值越高,债务消费能力越高;取值为负的时候,相对于基期,家庭部门的债务消费能力减弱了,取值越低,债务消费能力越弱。
  由于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以应急性和储备性资产购房或还贷,个人按揭贷款余额的年增加额不再需要按照与当年商品房销售金额增长率大致相同的速度增长,2005年个人按揭贷款余额的年增加额相对于2004年反而下降了49%,从而出现了房屋销售额高速增长而Q指标不降反升的现象。计算表明:2005年中国居民刚性支付利息的债务负担大幅度下降了。Q指标从2004年底的—0.44%,上升到了2005年的—0.21%(图2)。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2004年居民债务负担过重的情况下2005年房地产销售仍持续增长。假设不出现资产配置的调整,要支撑2005年的商品房销售规模,Q指标需要下降到—0.81%。
  只要房价保持稳定攀升的态势,居民2006年很可能会维持资产配置结构调整的倾向,这将继续为居民的商品房投资提供能量。因为,比如,一个人把5年后孩子上学的钱用来购买了房子,只要房价在持续上涨,这样做的人就会感到,比参加教育储蓄等“合算”多了,他的示范效应就会推动更多的人这么做。200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4万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了18%,显示居民继续调整其资产配置的空间还相当大。
  
  供求失衡的状况会对房价的攀升继续提供支撑
  
  由于预计房地产需求增长将会放慢和开发活动受到各种障碍,过去两年,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这会直接影响2006年的房地产供应(图3)。在居民对商品房的需求并没有出现人们曾经预期的下降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2006年还会继续维持,从而支撑房价继续攀升。
  
  需求控制措施很可能会进一步刺激需求的增加
  
  面对房屋供不应求、房价继续攀升的局面,政府有可能会像2005年那样出台需求控制措施。但这样的措施对不动产需求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正向看,它会给购房者设置障碍,比如提高购房税收、提高首付比例等措施,提高了居民的购房成本,降低其支付能力,从而降低需求;反向而言,购房成本的提高将刺激购房者提前实施购房行为,以规避政策再次调整而可能遭受的更高成本,这就将造成短期内需求的增长。
  由于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多数领域的投资面临下滑的情况下,政府出台严厉控制措施的概率很小。即使通过需求控制来稳定房价,也会是比较温和的。温和的需求控制措施对于需求的影响,将主要取决于政策对人们价格预期的影响。
  今天,在经受了长达3年的考验之后,房价看涨的预期已经变得空前强大。看空房价的预期,相对于2004年、2005年已经大幅度减弱了,“空方”的主流观点已经从“房价将会下跌”,逐步变成“房价应该下跌”。而“房地产价格在近期就会下跌”的预期几乎不存在了。在这一轮房地产热中,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第一次开始关心不动产的涨跌。价格上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现实的、可以亲眼看到的东西,他们可以轻松地在自己的财力与能够购买的房产面积之间换算。几年前“该出手时未出手”的代价就是现在用更多的财产才能够换取相同的面积。而价格下跌则始终只是一个议论中的东西。紧捂着荷包期待房价有一天真正下跌的结果,只是事实所带来的空前的失望:从2003年开始,就不断有人预言房价将会下跌,其间也经历了政府控制需求的种种政策,但是,房价就是不跌。这一经历将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未来决策。
其他文献
消费电子需求加速和互联网应用更为广泛,将对2006年的中国IT产业带来—“硬”—“软”两种机遇。“硬”的方面是,3G即将启动和数字电视标准的发布为上游半导体产业创造大量新增需求:“软”的方面是,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数字家电及各行业硬件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形成了对软件产品持久的巨大需求。    3G和数字电视应用  创造上游芯片新增需求    在全球经济总体平稳的背景下,基于下游消费电子需求的拉动,
期刊
银行业是可以均衡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行业之一。充足的拨备不仅增强了银行业的经营安全,在宏观经济调整时期也使它们的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新兴业务占比  逐渐增多和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将使投资中国银行业具有长期利好的特征,而近期需要平衡的则是传统业务收益率下降和新兴业务投入加大等短弊。    新兴业务改变增长方式  混业经营吸引产业资本    国内产业资本早在10年前就对投资金融企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
期刊
分析零售行业的发展规律,我们认为投资机会主要蕴含于两个领域:目前仍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百货业态,在获得现有企业管理层、国有控股股东支持的前提下,使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分享民营资本替代国有资本的资本升值:投资于具有全新的经营模式、全新的管理手段,与传统业态相比具有“质”的提高的新兴连锁业态:充分分享总量增长、份额集中的行业替代增长价值。      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乐观判断,我们认为未来5—10
期刊
2001年1月“无锡尚德”成立时,施正荣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占25%的股权,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无锡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无锡水星集团、无锡市创业投资公司、无锡山禾集团等国企出资600万美元,占有75%股权。  为便于海外上市,施正荣2005年?月设立了“尚德BVI”公司,开始对“无锡尚德”进行私有化。借助“百万电力”提供的670075港元过桥贷款为收购保证金,
期刊
在世界钢琴界堪称最佳的青年钢琴家郎朗,已正式结缘世界第一大球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成为观澜湖国际荣誉大使。从此,在国际上同为中国赢得尊重的郎朗与观澜湖将携手完成共同的心愿—中国文化的全球推动。2005年12月14日,郎朗从欧美载誉归来,并在观澜湖的支持下,在北京、香港、深圳、东莞举行多场公益性演出。  在世界钢琴界,年轻的郎朗,已成为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又一位领军人物。他以澎湃激昂的音乐才华及热
期刊
在米兰举行的2006年春夏时装发布会期间,各大奢侈品公司以及其他行业的一些参与者围绕着“把部分奢侈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印度或者东欧国家的可能性”展开了激烈讨论。我们预计,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开始把部分的生产外包到意大利以外的国家,而一些高级品牌也像其附牌一样,正在寻求走出“意大利制造”的途径。这似乎成了这些品牌在应对来自Zara和H&M等时尚品牌的激烈竞争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一
期刊
三封公开信挑战国资委    周梅森事件始于2005年10月22日,金丰投资的董事会通过股改方案,对价是10送3.2股。周梅森对这个对价水平不太满意,他从2002年开始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之后不断增仓,截至2005年9月,共持有70.25万股,是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他起初只是想向董事会表达不同意见,维护自己作为一个股东的权益。于是他采用了在外界看来比较温和的方式——给金丰投资董事长阮人旦发了一封电子邮
期刊
随着一系列主机系统的发布,盛大已经走向全游戏市场的主流领域。从这个行业的发展史看,盛大的时机、市场环境和和资本力量都相当有利,它有机会成为新的霸主吗?    随着盛大发布EZ Station、EZPod和EZPad(盛大易宝)等一系列主机系统,这家以运营韩国互联网在线游戏起家的公司已经开始融入全球游戏市场的真正主流。EZ Station是全功能的家庭娱乐中心,EZ Pod是便携式的移动娱乐产品,盛
期刊
“招商银行”2002年走进资本市场,从公开上市到发行可转债,到最近顺利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很多投资者常说“招行的运气好”。我的理解是,招行幸运的基础是全行上下尊重投资者、理解投资者并为投资者认同和支持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我是2004年3月开始任董秘的,在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与同事们一起在推介交流上投入了大量精力。2005年,录入我的汉王名片通系统的名片有900多张,而2004年,这一数字是1100多
期刊
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    即将竣工的亚洲最大金融交易中心“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将为深圳市中心区再添一大标志性建筑。  “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的写字楼部分占地9.3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为深圳市提供5.46万平方米的证券交易场所与配套写字楼,为深圳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支持。大厦配套最新科技成果的电脑和通讯设备,足不出户,即可尽享证券、金融及各类经济信息。此外,广场还包括与STARWOOD集团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