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办10年来,《民情通道》栏目在舆论监督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把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行政职能部门监督的权威性与政协民主监督的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舆论监督的渠道,强化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保证了舆论监督的效果,寻求到了舆论监督和政府职能和谐的沟通渠道,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
【关键词】舆论监督 行政监督 民主监督 民情通道
《民情通道》是湖南邵阳市广播电视局联合邵阳人民广播电台、邵阳电视台公共频道、《邵阳城市报》三家媒体,共同打造的“寓舆论监督于服务之中”的品牌栏目,被誉为“邵阳的‘焦点访谈’”。它以“反映百姓心声,传达政府回音”为宗旨,把宣传方针政策,开展舆论监督,服务广大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栏目的基本职能;把“核心在‘民’,关键在‘通’”作为栏目的基本理念;通过为百姓服务,为百姓传声,为百姓释疑解惑,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创办10年来,《民情通道》在舆论监督上不断探索创新,寻求到了舆论监督和政府职能和谐的沟通渠道,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
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
舆论监督不等于批评与曝光。不是说一味地报道负面新闻就是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目前,很多民生新闻栏目似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任务定位于批评与曝光,而忽视了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舆论监督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激发人们的活力和信心,而不是为了出一些部门的丑,因此,与被监督部门互动,显得尤为重要。《民情通道》栏目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的有机结合,利用自己的影响和百姓的信任,把民众生活中的问题,最真实最细致地反映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挥民生新闻的社会告知功能和舆论监督职能,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一座民主化的桥梁。
为了充分发挥《民情通道》的舆论监督作用,中共邵阳市委办公室专门转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办好<民情通道>栏目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民情通道》栏目的工作,不得推诿、拒绝、回避,对借故推诿或置之不理的,要查清原因,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违纪的要追究纪律责任。地方党委的强势推进促使政府部门正确地面对《民情通道》,《民情通道》秉承的“只帮忙、不添乱、重在解决问题”的原则也得到了职能部门的肯定。城管、环保、教育、交通、电力、电信、公安、工商等部门都主动积极地参与《民情通道》反映情况的调查处理,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主动与栏目取得联系,争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通过《民情通道》栏目融为一体。
2007年5月,邵阳市纪委、市监察局、市优化办通过《民情通道》栏目平台设立的行政效能热线正式开通。湖南省纪委书记考察以后说,民情通道行政效能热线是政府转变职能,促进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方式,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民情的沟通,更多的是效能的监督,需要曝光的要坚决曝光。
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的有机结合,大大强化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保证了舆论监督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0年来,《民情通道》栏目共接待群众来访36800多人次,收到来信3900多封,短信28000多条,接听电话67300多人次。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民情通道》栏目报道以后80%得到了解决。
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相结合
2008年,邵阳市政协与《民情通道》栏目联办《政协之声》专栏,下设委员建言、提案追踪、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履职活动、 委员风采等子栏目,旨在推出议政精品,反映社情民意,展示委员风采,这是政协民主监督与媒体监督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专栏中《“广场大学”该下课了》、《眼镜市场鱼龙混杂》、《招生回扣触目惊心》等批评报道深受各级政协委员和群众欢迎。
《政协之声》是一种新型的监督形式,它融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为一体,在民主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政协的民主监督政治性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传播面广,把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结合起来,通过媒体传播,使民主监督的力度更大、更具开放性,舆论监督的层次更高、更具有说服力。
为了拓宽舆论监督的渠道,使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由新闻媒体的独家监督,变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广泛的社会民主监督,《民情通道》栏目每年都联合市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公安、环保等部门开展“《民情通道》进社区”活动,每半个月走进一个社区,倾听百姓呼声,服务社区居民。
创办10年来,《民情通道》栏目在舆论监督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把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行政职能部门监督的权威性与政协民主监督的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舆论监督的渠道,强化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保证了舆论监督的效果,寻求到了舆论监督和政府职能和谐的沟通渠道,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民情通道》栏目自开办以来,没有出现一起新闻官司,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120多面,被誉为“邵阳的‘焦点访谈’”。湖南省领导盛赞“《民情通道》办得好,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介”,栏目同时也得到了传媒界专家学者的肯定。广播版《民情通道》、电视版《民情通道》和报纸版《民情通道》分别在湖南新闻奖、湖南广播电视奖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栏目一等奖。■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电视台公共频道)
责编:叶水茂
【关键词】舆论监督 行政监督 民主监督 民情通道
《民情通道》是湖南邵阳市广播电视局联合邵阳人民广播电台、邵阳电视台公共频道、《邵阳城市报》三家媒体,共同打造的“寓舆论监督于服务之中”的品牌栏目,被誉为“邵阳的‘焦点访谈’”。它以“反映百姓心声,传达政府回音”为宗旨,把宣传方针政策,开展舆论监督,服务广大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栏目的基本职能;把“核心在‘民’,关键在‘通’”作为栏目的基本理念;通过为百姓服务,为百姓传声,为百姓释疑解惑,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创办10年来,《民情通道》在舆论监督上不断探索创新,寻求到了舆论监督和政府职能和谐的沟通渠道,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
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
舆论监督不等于批评与曝光。不是说一味地报道负面新闻就是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目前,很多民生新闻栏目似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任务定位于批评与曝光,而忽视了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舆论监督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激发人们的活力和信心,而不是为了出一些部门的丑,因此,与被监督部门互动,显得尤为重要。《民情通道》栏目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的有机结合,利用自己的影响和百姓的信任,把民众生活中的问题,最真实最细致地反映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挥民生新闻的社会告知功能和舆论监督职能,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一座民主化的桥梁。
为了充分发挥《民情通道》的舆论监督作用,中共邵阳市委办公室专门转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办好<民情通道>栏目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民情通道》栏目的工作,不得推诿、拒绝、回避,对借故推诿或置之不理的,要查清原因,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违纪的要追究纪律责任。地方党委的强势推进促使政府部门正确地面对《民情通道》,《民情通道》秉承的“只帮忙、不添乱、重在解决问题”的原则也得到了职能部门的肯定。城管、环保、教育、交通、电力、电信、公安、工商等部门都主动积极地参与《民情通道》反映情况的调查处理,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主动与栏目取得联系,争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通过《民情通道》栏目融为一体。
2007年5月,邵阳市纪委、市监察局、市优化办通过《民情通道》栏目平台设立的行政效能热线正式开通。湖南省纪委书记考察以后说,民情通道行政效能热线是政府转变职能,促进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方式,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民情的沟通,更多的是效能的监督,需要曝光的要坚决曝光。
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的有机结合,大大强化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保证了舆论监督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0年来,《民情通道》栏目共接待群众来访36800多人次,收到来信3900多封,短信28000多条,接听电话67300多人次。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民情通道》栏目报道以后80%得到了解决。
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相结合
2008年,邵阳市政协与《民情通道》栏目联办《政协之声》专栏,下设委员建言、提案追踪、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履职活动、 委员风采等子栏目,旨在推出议政精品,反映社情民意,展示委员风采,这是政协民主监督与媒体监督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专栏中《“广场大学”该下课了》、《眼镜市场鱼龙混杂》、《招生回扣触目惊心》等批评报道深受各级政协委员和群众欢迎。
《政协之声》是一种新型的监督形式,它融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为一体,在民主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政协的民主监督政治性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传播面广,把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结合起来,通过媒体传播,使民主监督的力度更大、更具开放性,舆论监督的层次更高、更具有说服力。
为了拓宽舆论监督的渠道,使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由新闻媒体的独家监督,变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广泛的社会民主监督,《民情通道》栏目每年都联合市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公安、环保等部门开展“《民情通道》进社区”活动,每半个月走进一个社区,倾听百姓呼声,服务社区居民。
创办10年来,《民情通道》栏目在舆论监督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把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行政职能部门监督的权威性与政协民主监督的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舆论监督的渠道,强化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保证了舆论监督的效果,寻求到了舆论监督和政府职能和谐的沟通渠道,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民情通道》栏目自开办以来,没有出现一起新闻官司,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120多面,被誉为“邵阳的‘焦点访谈’”。湖南省领导盛赞“《民情通道》办得好,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介”,栏目同时也得到了传媒界专家学者的肯定。广播版《民情通道》、电视版《民情通道》和报纸版《民情通道》分别在湖南新闻奖、湖南广播电视奖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栏目一等奖。■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电视台公共频道)
责编:叶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