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被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向贫贱的下层传播文化,他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悉心培育,勘称赏识教育的“祖师”。赏识教育虽然是现代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但在孔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赏识教育的成功实践,这些实践教导我们灵活运用赏识的方法,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的基础上,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孔子的“赏识教育”,至今还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参考,他启发我们,要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期待,鼓励他们成才。
一、要宽容谅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争吵,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 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恼怒地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没有批评指责颜回与人打赌的粗俗急躁,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 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极不情愿,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接着,孔子语重心长地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自责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孔子语重心长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的这种做法就是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的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严厉指责,而是耐心地循循善诱,这种宽容值得我们悉心学习。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之所以犯错误是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常常是教育最有效的时机。因此,我们在对待学生的过失时一定要把握好度,表现出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宽容。
二、要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期待
冉雍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期许。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孔子去世后,冉雍与其他弟子“恐失圣道之传”,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传播和发扬了老师的思想。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积极的期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很多教师都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期待,也没有刻意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只是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自己的期待,给学生传达出期待的信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
三、要充分信任学生
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造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颜回赶快接着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饭,心中相当感慨,便对弟子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以孔子之圣,面对颜回这等贤徒,犹不能完全“不疑”,想一想,在我们今天的教学实践中,有多少教师会像孔子一样与学生朝夕相处,了解他的学生,信任他的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从信任入手,用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行、态度中发现自我,主动去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会使他们得到一种“我能行”的暗示,这种暗示越强烈,学生就越能消除自我戒备、压抑的心理,重塑自信。
四、要学会尊重学生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高高地举起“有教无类”的旗帜,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口号。在孔子那里,“有教无类”的基本含义就是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不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得到尊重、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孔子的门下以“杂”著称,求学者不论老少,不论智愚,也不论勤惰,“自行束脩以上”,他“未尝无诲”。据记载,孔子的三千弟子,大多出身贫贱,堪称富贵者只有二人,甚至像子路那样的声名不佳之辈,也未受歧视,而且成为孔门高徒。宋代教育家周敦颐称赞孔子“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颜渊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学生,他不幸早亡,孔夫子十分悲伤,连呼:“噫!天丧予,天丧予!”痛哭流涕:“我不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什么人悲伤呢?”
作为世人敬仰的“至圣先师”,孔子以这样的“大礼”对待弟子,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马斯洛指出,尊重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人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成就的人,否则就会引起自卑感、软弱感和无能感。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只有被教师尊重,才可能懂得自尊,并可能尊重他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备,不如赏识。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赏识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孔老先生的赏识教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要宽容谅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争吵,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 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恼怒地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没有批评指责颜回与人打赌的粗俗急躁,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 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极不情愿,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接着,孔子语重心长地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自责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孔子语重心长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的这种做法就是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的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严厉指责,而是耐心地循循善诱,这种宽容值得我们悉心学习。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之所以犯错误是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常常是教育最有效的时机。因此,我们在对待学生的过失时一定要把握好度,表现出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宽容。
二、要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期待
冉雍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期许。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孔子去世后,冉雍与其他弟子“恐失圣道之传”,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传播和发扬了老师的思想。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积极的期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很多教师都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期待,也没有刻意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只是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自己的期待,给学生传达出期待的信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
三、要充分信任学生
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造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颜回赶快接着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饭,心中相当感慨,便对弟子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以孔子之圣,面对颜回这等贤徒,犹不能完全“不疑”,想一想,在我们今天的教学实践中,有多少教师会像孔子一样与学生朝夕相处,了解他的学生,信任他的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从信任入手,用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行、态度中发现自我,主动去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会使他们得到一种“我能行”的暗示,这种暗示越强烈,学生就越能消除自我戒备、压抑的心理,重塑自信。
四、要学会尊重学生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高高地举起“有教无类”的旗帜,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口号。在孔子那里,“有教无类”的基本含义就是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不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得到尊重、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孔子的门下以“杂”著称,求学者不论老少,不论智愚,也不论勤惰,“自行束脩以上”,他“未尝无诲”。据记载,孔子的三千弟子,大多出身贫贱,堪称富贵者只有二人,甚至像子路那样的声名不佳之辈,也未受歧视,而且成为孔门高徒。宋代教育家周敦颐称赞孔子“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颜渊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学生,他不幸早亡,孔夫子十分悲伤,连呼:“噫!天丧予,天丧予!”痛哭流涕:“我不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什么人悲伤呢?”
作为世人敬仰的“至圣先师”,孔子以这样的“大礼”对待弟子,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马斯洛指出,尊重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人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成就的人,否则就会引起自卑感、软弱感和无能感。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只有被教师尊重,才可能懂得自尊,并可能尊重他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备,不如赏识。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赏识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孔老先生的赏识教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