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纷杂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飞速发展,这样的变迁对于课堂与教学也不例外。课堂教学之于学生早已不再是书面上的逐句解析,而像是带领学生开拓未知的钥匙。作为一名在与时代同进步的青年英语教师,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科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课堂的界限。“世界人”的概念或许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还略显抽象笼统,但核心素养的构建方可始于足下,扎根于教育之中。
课堂互动,让学习思维“活起来”
替代了过去中规中矩的思维模式,如今的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勇于提出质疑的思维。以上这些思维一定程度上来自西方文化的思想,而如今的英语课堂除了帮助学生生成语言能力,还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
在我的课堂上最常见的一项活动是头脑风暴(Brainstorm)。这项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自由联想,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一种体现。很多时候,我将头脑风暴运用于复习上位知识或者汇总环节。英语的课堂强调话题性,主题鲜明,尤其适用于这项快速又高效的活动。通常情况下,头脑风暴环节是一项非常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活动感染性强,集体中个体的思考发言,影响带动了其他学生的热情,学生们相互影响,相互感染,最大限度地调动大脑,时效性较强。与此同时,头脑风暴还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好载体。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有可能为其他学生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联想。学生在连锁反应的影响下,汇总了更多的可能性。此时的课堂,已超越了课本上地语句,让语言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语言真正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跨学科教学,让课堂有趣起来
学生在校期间,虽然从各不同学科中汲取养分,但很多学科之前还是存在着些许知识的共同点。教师需动用智慧和观察力,去归纳与汇总,将不同学科间的相似内容整合进自己的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助于知识的发散运用。因此在我的英语课堂中也做出了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收效较好。
五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有一单元是植物主题,在课文内容中学生会学习到植物各个部位的名称以及功能。经发现学生在科学课上曾学习过相关内容。因此我借用了科学课本,研究了科学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过的各种植物部位。并要求学生在这节英语课上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蔬菜和水果)。学生将实物拿在手里,动手动脑观察的方式要去理解知识要来的更加记忆深刻。跨学科整合内容不仅活跃了课堂,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其实更是侧面引导学生体会知识并无明确界限可言,来源于生活,贯穿在不同学科,并且充满奇妙。
课后实践,让作业“动起来”
知识延伸型实践活动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将目光放在日常课本中是不够的,这样的局限性,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会减少孩子们对知识的探求心理。因此在一些主题学习之后,我常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知识延伸性作业。
动手制作,动嘴练习型课后实践 在英语学习中有些主题非常适合学生课后动手实践,让学生动起来巩固新知识的同时,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好途径。在购物主题单元我同样安排了一次课后实践,一场“English Market”中,让学生自带了想互换的玩具或书籍,为学生准备了钱币道具。学生在别开生面的“市集”中用刚刚学过的购物相关句型进行练习。在过程中更有学生尝试补充了更多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如砍价,找钱等,进行语言扩充。
家校互动型实践 最近一段时间,最受学生和家长们欢迎的就是这个名为“给家长当20分钟的小老师”的课后实践。例如我安排:请给家长讲一讲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首都,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地理位置,语言,食物等等情况。请给家长讲一讲植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都是一些主题明确的单元重点内容,知识有系统,很容易被概括。在做这项实践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多用英文,这样小老师本领才最强大。
通过多元的课后实践,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课后实践中颇有收获,我想构建学科魅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在如此的实践中也在点滴积累着成效。
文化渗透,让情怀飞扬起来
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如果不能建立在文化学习的基础上是很难赋予真正意义的。虽然现在任教的仅为小学阶段,但是在课堂中渗透文化,让学生并非浸泡在孤立的句子中,而是通過语言学习了解一种文化,尝试一种新的思维。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很多主题的内容可以以文化为载体,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很多年级都出现的节日主题,就是一个非常适合将文化纳入课堂内容的主题单元。对于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这类的西方节日,孩子的了解和认识通常只停留在表面,却不知道更多的文化细节。因此在课堂上我借助绘本故事,小视频,电影片段等媒体素材,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语言的学习究其根本是对于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文化学习也是学科素养的必修。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让学生在文化的基础之上学习语言,更能帮助学生们理解语言,走进语境。
作为一门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思考,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包含了更多的标准和范畴。作为执行知识传授的人,则需要在漫漫长路上继续求索。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小学绿色家园校区)
课堂互动,让学习思维“活起来”
替代了过去中规中矩的思维模式,如今的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勇于提出质疑的思维。以上这些思维一定程度上来自西方文化的思想,而如今的英语课堂除了帮助学生生成语言能力,还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
在我的课堂上最常见的一项活动是头脑风暴(Brainstorm)。这项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自由联想,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一种体现。很多时候,我将头脑风暴运用于复习上位知识或者汇总环节。英语的课堂强调话题性,主题鲜明,尤其适用于这项快速又高效的活动。通常情况下,头脑风暴环节是一项非常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活动感染性强,集体中个体的思考发言,影响带动了其他学生的热情,学生们相互影响,相互感染,最大限度地调动大脑,时效性较强。与此同时,头脑风暴还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好载体。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有可能为其他学生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联想。学生在连锁反应的影响下,汇总了更多的可能性。此时的课堂,已超越了课本上地语句,让语言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语言真正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跨学科教学,让课堂有趣起来
学生在校期间,虽然从各不同学科中汲取养分,但很多学科之前还是存在着些许知识的共同点。教师需动用智慧和观察力,去归纳与汇总,将不同学科间的相似内容整合进自己的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助于知识的发散运用。因此在我的英语课堂中也做出了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收效较好。
五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有一单元是植物主题,在课文内容中学生会学习到植物各个部位的名称以及功能。经发现学生在科学课上曾学习过相关内容。因此我借用了科学课本,研究了科学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过的各种植物部位。并要求学生在这节英语课上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蔬菜和水果)。学生将实物拿在手里,动手动脑观察的方式要去理解知识要来的更加记忆深刻。跨学科整合内容不仅活跃了课堂,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其实更是侧面引导学生体会知识并无明确界限可言,来源于生活,贯穿在不同学科,并且充满奇妙。
课后实践,让作业“动起来”
知识延伸型实践活动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将目光放在日常课本中是不够的,这样的局限性,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会减少孩子们对知识的探求心理。因此在一些主题学习之后,我常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知识延伸性作业。
动手制作,动嘴练习型课后实践 在英语学习中有些主题非常适合学生课后动手实践,让学生动起来巩固新知识的同时,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好途径。在购物主题单元我同样安排了一次课后实践,一场“English Market”中,让学生自带了想互换的玩具或书籍,为学生准备了钱币道具。学生在别开生面的“市集”中用刚刚学过的购物相关句型进行练习。在过程中更有学生尝试补充了更多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如砍价,找钱等,进行语言扩充。
家校互动型实践 最近一段时间,最受学生和家长们欢迎的就是这个名为“给家长当20分钟的小老师”的课后实践。例如我安排:请给家长讲一讲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首都,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地理位置,语言,食物等等情况。请给家长讲一讲植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都是一些主题明确的单元重点内容,知识有系统,很容易被概括。在做这项实践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多用英文,这样小老师本领才最强大。
通过多元的课后实践,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课后实践中颇有收获,我想构建学科魅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在如此的实践中也在点滴积累着成效。
文化渗透,让情怀飞扬起来
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如果不能建立在文化学习的基础上是很难赋予真正意义的。虽然现在任教的仅为小学阶段,但是在课堂中渗透文化,让学生并非浸泡在孤立的句子中,而是通過语言学习了解一种文化,尝试一种新的思维。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很多主题的内容可以以文化为载体,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很多年级都出现的节日主题,就是一个非常适合将文化纳入课堂内容的主题单元。对于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这类的西方节日,孩子的了解和认识通常只停留在表面,却不知道更多的文化细节。因此在课堂上我借助绘本故事,小视频,电影片段等媒体素材,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语言的学习究其根本是对于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文化学习也是学科素养的必修。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让学生在文化的基础之上学习语言,更能帮助学生们理解语言,走进语境。
作为一门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思考,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包含了更多的标准和范畴。作为执行知识传授的人,则需要在漫漫长路上继续求索。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小学绿色家园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