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数字观差异比较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国,在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方向上有异有同,同时两国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数字观”就是其中的一大要点。对于古代人民的生活来说,数字的使用即能够体现人们对于生活的崇敬,也能体现出人们对于风俗、凶吉的感知。中日两国的数字观在古代便出现了例如奇偶喜好、最大数字等方面的不同,体现出中日两国对于数字的独到理解以及数字文化的特殊性。
  【关键词】 中日文化;数字观;中日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114-02
  尽管中日两国在历史发展上有过颇多交流与相互学习,但两国人民对于数字文化的使用和理解却存在着十足的差异,这背后的影响因素既有语言发音,也有风俗认知,但这些差异均体现了中国和日本的不同文化理念。目前我国对于中日两国数字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的“奇偶含义”“多寡含义”“发音与凶吉”等方面,故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力求进一步归纳与探讨中日数字观之间的差异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
  一、中日数字观的由来
  (一)古代渊源
  据考证,中国汉字中数字的初次登场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上的绘画。据历史资料表明,中国上古时期伏羲氏初创“八卦”,其中以“_”代表“阳”,而以“_ _”代表“阴”,而这最初的两个符号便被认为是数字“一”,“二”最初的雏形,因此在古代中国,以“一”为代表的奇数被视为“阳数”,代表着“旺盛”;而以“二”为代表的偶数则被视为“阴数”,代表着“阴虚”。但中国古时便讲究“阴阳调和”“阴阳二元”在日本方面,由于古代日本向来从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与哲学,因而对中国古典《易经》颇有所学的日本以其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记载为根据,对“一”“三”等奇数有所青睐。
  (二)现代影响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自古以来形成的数字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如说,现代社会的同样对两国的数字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数字“8”在中文发音中与“发”近似,而“发”字在现代语境下又与“发财,发达”等具有吉利意义的词汇相联系,因此现代中国人无论是选择手机号码还是车牌号码都倾向于带有数字“8”的选择,此外数字“6”也因为“六六大顺”等成语而在中国颇受喜爱。然而在日本,数字“9”在今年非常不受人们喜欢,这是因为在日语发音中数字“9”与“苦”颇为近似,容易让日本人产生消极的联想。由此可见,现代文化对于发音、谐音的关注同样影响了中日两国数字观的发展。
  二、中日数字观的差异
  (一)奇偶数差异
  正如上文所述,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调和”,因此向来将偶数视为较为吉利的数字,而这一现象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也有所体现。古代中国宫殿十分讲究“对称美”,以“紫禁城”为例,全城按照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为轴,在东西两侧均匀修建楼阁宫室,无不体现出数字“2”所代表的对称性。此外,中国古代诗歌同样重视“对偶”,例如唐诗便是四句式的工整文學形式,而音韵的两两押韵也是对称性的一种体现。此外,数字“6”和“8”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最受青睐的两个数字,因为 “6”经常出现在成语“六六大顺”当中,同时“8”也与“发”存在谐音关系,两者在中国文化语境下都具有相当高的吉利含义,因此这两个偶数数字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但在偶数中存在一个例外,那就是数字“4”。由于数字“4”无论是在中文还是日文当中,其发音都与“死”字近似,字近似,因而在两国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在一些生活场合中能不用则不用,尤其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如果电话号码或汽车牌照上出现过多的“4”字甚至会让人感到可怕。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下偶数显然比奇数更受喜爱,这其中不仅是受到了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也离不开现代人对于数字音韵的解读。
  而日本则出于对中国古典《易经》的理解,自古以来便对奇数青睐有加。以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为例,神道教供奉“三神器”为宝物,即“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三者。而在日本古籍《古事记》中,众神也常以三人组的形式出现,例如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所生的著名日本三神“天照大神、月读命、须佐之男命”等等。此外,日本的古典诗歌“俳句”也十分重视奇数,俳句严格按照每句“五·七·五”或“五·七·五·七·七”的字数进行创作。由此可见,俳句在形式上以奇数诗句为美,而不像中国唐诗般讲究四句对偶。就现代日本的风俗习惯而言,日本人在随结婚份子钱时,必然是给予奇数开头的礼金,例如3000日元、5000日元等等,同时日本婚礼上的“三三九度(新婚夫妇用三杯酒交换三次共九次以完成交杯酒)”仪式也是重视奇数的一种表现。此外,日本的传统节日也大多以奇数为吉日。例如每年十一月十五日的“七五三节”不仅在日期选择上均是奇数,其庆祝内容“祝贺成长到3、5岁的男孩和3、7岁的女孩”也体现了对奇数年龄的祝福。日本文化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便是茶道。实际上奇数的美好在茶道中也有所体现,茶道的进行步骤被称为“茶道七事”,同时在茶道“和室”外的庭院里放置的枯山水石也常以七个以及七·五·三个的排列来布置风景。同时由于 “七福神”传说在日本广为流传,因此数字“七”也深受日本人喜爱。最后日本人家里佛坛前供奉的三支插花也常被冠以“佛·法·僧”的名称。综上所述,在日本传统理念和现代风俗的双重影响下,日本可以被称为是一个喜爱奇数的国家。
  (二)发音差异
  在中国,除了上述提到的数字“六”和“八”因为发音与“溜”,“发”近似而受到中国人喜爱之外,数字“九”同样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例子。这是因为“九”的发音与“久”相同,蕴意“长长久久”,因此数字“九”经常出现在婚姻喜事或定情信物当中。   相反,数字“九”在日本却是个不吉利的数字,这是因为日语当中“九”的读音与“苦”字一样,象征着辛苦、艰苦等等,尤其受到现代日本人的排斥。同时数字“四”在中日两国语言的发音上都与“死”字近似,因此这个数字在两国都被视作不幸的数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日语里的“梳子”发音为“kusi”,恰好与数字“九、四”的发音一样,所以梳子在日本理所当然地被当作最不应该送人的礼物。
  (三)数字熟语差异
  通过中日两国对于熟语、成语等的使用,我们可以发现两国对于“最大数字”的理解有所不同。虽然从数学角度来看,从一到九的最大数字自然非“九”莫属,但在实际使用当中却并不一定如此。
  例如中国古时候便用“一言九鼎”来形容“说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这个成语中的“鼎”是古代中国用于祭祀互动当中的三足青铜器,而“九”则代表了其分量之中。此外例如“九天揽月(到最高的天空摘月,形容壮志豪情)”“九死一生(历经多次危险而幸存)”“九霄云外(在最远的天空之外)”“九牛一毛(众多事物中的一个)”等等带有“九”字的成语都明显透露出了中国以“九”字为最大的特性。同时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常常出现的“九九八十一难”,更是通过数字“九”的叠加突出了小说中灾难之多。
  而在日本文化当中,数字“八”经常被用作最大的数字。例如在日本同样是形容苦难之多时,会使用“四苦八苦(千辛万苦)”“七难八苦(人间所有苦难)”。而日本的神道教三神器之一“八咫鏡”則是代表“大与美丽之镜”,由此可见,相比于数字“九”,日本文化中更将数字“八”视为大数。
  三、结语
  本文首先通过历史渊源及现代影响两个方面对中日两国数字观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通过 “奇偶数差异”“发音差异”“熟语差异”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了中日两国数字观的具体差别。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尽管中日两国历史文化彼此交融,但由于各国文化渗透、发音等原因而在数字观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但正如数字文化无时无刻不受到现代文化赋予的新影响一般,未来两国间的数字文化差异或许还会出现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陈雨潇.关于中日两国对数字喜好异同的分析[J].散文百家,2016,(4):175-176.
  [2]戴小清.中日数字文化观比较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100-101.
  [3]李建英.日本人的数字观[J].校园英语,2015,(26):202-203.
  [4]刘世琴.日本数字包含的习俗及文化心理要素[J].人民论坛,2016,(5):253-255.
  [5]王晋茶.谈日本人的数字观[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4):159-160.
  [6]熊辉.中日数字文化浅谈[J].现代交际,2014,(11):59-60
  作者信息:吴家乐,男,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媒体行业的改革与创新打下了基础。新媒体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改变了现代人的审美,为人民群众带来多元化、个性化的感官冲击。本文深度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的发展形态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发展形态分析;戏剧影视创作;优化策略分析;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的发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西汉时期彩绘帛画代表马王堆一号墓彩绘帛画以及罗马时期庞贝壁画的介绍,分析包括画面内容用笔风格等,简要探讨不同地域内两段有交集时空的朝代绘画背后蕴含的意义。  【关键词】 彩绘帛画;壁画;神仙思想;神话故事;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冲突话语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因冲突而产生的话语被称作冲突性话语。目前国内外对话语冲突的研究主要是从人类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对于系统地研究冲突性话语的特点、冲突话语的方式以及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美剧《摩登家庭》第一季中出现的冲突话语的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对冲突话语的总结,不仅可以为冲突话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摘要】 坭兴陶是广西钦州特有的艺术文化,被纳入“中国四大名陶”。坭兴陶与木雕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陶木结合无论是在实用性以及艺术审美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为了推动坭兴陶的发展,需要对传统坭兴陶的制作工艺进行创新发展,需要进入到当代艺术的潮流中。  【关键词】 坭兴陶;陶木结合;可行性;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
【摘要】 《帕丁顿熊》作为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除了演员的优秀演技,剧情本身吸引人之外,台词的考究设定也是其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合作原则作为重要的语用原则之一,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探讨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特殊语言效果。  【关键词】 帕丁顿熊;合作原则;违反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103-02 
期刊
【摘要】 将中国画与电影做不同程度的融合,是电影艺术探寻现代创新的一条特色化路径。在中国画艺术形态中,存在着包括文化理念、特殊技法、艺术审美、内在意象等在内的众多构成要素。当这些要素被优秀的导演们吸纳至电影内,以原生、变体或意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后,电影与中国画即实现了不同形态的融合。本文以当代电影案例为基础,按照由表及里的探索逻辑,从中国画与电影的融合实践中提炼出五种典型形态。  【关键词】 中国画
期刊
【摘要】 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影视动画角色造型中,对提升影视动画的艺术性、赋予动画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促进中华民间美术元素传承及发展。对此,本文分析民间美术元素在影视动画角色造型的呈现,并探究民间美术元素在影视动画角色造型中的应用方法,为中国影视动画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民间美术元素;影视动画;角色造型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 音乐作品风格与音乐元素应用息息相关,钢琴作为外来乐器,在引进中国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应当关注钢琴艺术演奏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民族音乐传承及发展提供全新的路径。本文对钢琴在中国发展背景展开分析,思考民族文化融入钢琴艺术的意义,对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钢琴艺术演奏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 钢琴艺术演奏;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图形创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加,良好的图形设计可以直接向读者传达作者的观念,理解起来更加直观。在当下的经济发展中,图形创意对消费体系的影响不断扩大,同时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图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活动的流量,人们通过直观的图像可以清楚地明白其中主旨,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体系中,帮助人们省略了繁杂的文字介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信息获取效率。  【关键词】 图形创
期刊
【摘要】 翻译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活动,是译者对原文语言及文化现象进行的创造性加工。译者将自身具备的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融入译本,不仅给予了原文新的生命,还推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本文以庞德版《采薇》末章头四句为对象,探究庞德译本中呈现出的翻译特色和存在的翻译局限,以充实创造性翻译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庞德;《采薇》;创造性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