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
多年的课堂改革实践,我们深感以学生为中心,伴随着多样活动的课堂教学其实并没取得很好的效果,新模式的变化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教师采用多种现代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大家为此感到新奇,因为这些都是传统课堂中从来不会出现的场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方式。然而,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课堂教学,冷静下来仔细研究分析: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教学手段学生可否接受?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自己活动的时间学到了什么?又培养了什么能力?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成为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既不能成为课堂主体,又要掌握全局,而且整个课堂呈现出动态的多层次的复杂局面,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的流程设计、动态生成等方面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较强的驾御能力,不重视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辅助工具,不重视活动中各环节的紧密性,课堂教学的效果会在不知不觉中大打折扣,甚至会低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这就使得新的课堂模式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更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课改也就失去了意义。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了新课改的一个亮点,甚至每节课教师都在搞合作学习,人们很关注这个时髦的举措。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却没有实效性,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走过场、搞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很滥,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呢?
1 精心设计,把握合作契机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设计,学生已会的不安排,学生学不会的也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的内容。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并不全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音乐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如,音乐欣赏过程中,需要学生集体聆听的,那么就只能让全班学生静听,听完以后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欣赏《动物狂欢节》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音乐学习的需求,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穿插着动物的模拟动作,生动有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面对一双双充满智慧的双眼,教师“趁热打铁”,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融“创造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音乐学习活动:为乐曲《动物狂欢节》创编动作,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动作”创编。教师先在乐曲中适当加入动物的模拟动作,然后小组开始讨论,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每个组员都能“忘我”地“创作”,积极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用各种动作来模仿各种动物——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每个小组都创作出极富个性的“动物狂欢节”,更可取的是小组汇报打破了以往个别展示的形式,而采用了“小组集体展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收获与乐趣。合作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发挥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来,把握好合作时机,是提高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良好途径。
2 采用多维评价,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3 个别谈心,教师巡视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每个小组均由胆大好强、能说会道的个别好学生独自“包办”,其它组员任听其说、沉默寡言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会课前先把这些好胜逞强的“霸王龙”单独找来谈心,使他们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由他们一人说了算,要体现“合作”两字的意义,要集合众人的智能,才能得出一条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让他们带领其它组员一道进行讨论质疑,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下台进行巡视。如果还发现类似“霸王龙”的学生,要走到他身边,轻声提醒他:要多听听别人的发言;让别的同学先讲,你最后再讲等等。教师在巡视时倘若发现那些坐在底下一言不发,省得“没事找事”的学生,也应该走到他身边,轻声鼓励他:你也来讲几句好不好?大家也来听听他的意见好吗?教师切不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只站在讲台上看,一定要下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发现上述两种情况要及时制止,只有这样,小组讨论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作精神都得以发挥,学习兴趣有增不减,学生的愉悦感、成功感也油然而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通过交流,个性内向的学生在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下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起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度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多年的课堂改革实践,我们深感以学生为中心,伴随着多样活动的课堂教学其实并没取得很好的效果,新模式的变化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教师采用多种现代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大家为此感到新奇,因为这些都是传统课堂中从来不会出现的场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方式。然而,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课堂教学,冷静下来仔细研究分析: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教学手段学生可否接受?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自己活动的时间学到了什么?又培养了什么能力?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成为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既不能成为课堂主体,又要掌握全局,而且整个课堂呈现出动态的多层次的复杂局面,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的流程设计、动态生成等方面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较强的驾御能力,不重视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辅助工具,不重视活动中各环节的紧密性,课堂教学的效果会在不知不觉中大打折扣,甚至会低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这就使得新的课堂模式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更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课改也就失去了意义。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了新课改的一个亮点,甚至每节课教师都在搞合作学习,人们很关注这个时髦的举措。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却没有实效性,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走过场、搞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很滥,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呢?
1 精心设计,把握合作契机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设计,学生已会的不安排,学生学不会的也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的内容。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并不全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音乐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如,音乐欣赏过程中,需要学生集体聆听的,那么就只能让全班学生静听,听完以后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欣赏《动物狂欢节》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音乐学习的需求,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穿插着动物的模拟动作,生动有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面对一双双充满智慧的双眼,教师“趁热打铁”,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融“创造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音乐学习活动:为乐曲《动物狂欢节》创编动作,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动作”创编。教师先在乐曲中适当加入动物的模拟动作,然后小组开始讨论,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每个组员都能“忘我”地“创作”,积极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用各种动作来模仿各种动物——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每个小组都创作出极富个性的“动物狂欢节”,更可取的是小组汇报打破了以往个别展示的形式,而采用了“小组集体展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收获与乐趣。合作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发挥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来,把握好合作时机,是提高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良好途径。
2 采用多维评价,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3 个别谈心,教师巡视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每个小组均由胆大好强、能说会道的个别好学生独自“包办”,其它组员任听其说、沉默寡言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会课前先把这些好胜逞强的“霸王龙”单独找来谈心,使他们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由他们一人说了算,要体现“合作”两字的意义,要集合众人的智能,才能得出一条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让他们带领其它组员一道进行讨论质疑,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下台进行巡视。如果还发现类似“霸王龙”的学生,要走到他身边,轻声提醒他:要多听听别人的发言;让别的同学先讲,你最后再讲等等。教师在巡视时倘若发现那些坐在底下一言不发,省得“没事找事”的学生,也应该走到他身边,轻声鼓励他:你也来讲几句好不好?大家也来听听他的意见好吗?教师切不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只站在讲台上看,一定要下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发现上述两种情况要及时制止,只有这样,小组讨论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作精神都得以发挥,学习兴趣有增不减,学生的愉悦感、成功感也油然而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通过交流,个性内向的学生在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下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起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度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