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对我们学校层面而言就是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面对不同需要的、有差异的所有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让他们接受有效学习,教师就会考虑不同学习需要、特点、风格和能力,为他们提供差异化和针对性指导。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在“适合学生教学”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做好教学前测,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前测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些实践操作或者对学生进行一些访谈,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精神状态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师研究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要研究教学目标的“三度”即适宜度、操作度和达成度。适宜度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一致,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操作度主要是看新知识目标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达成度主要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效果,任务活动完成的效果,以及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
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互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教材是对话的话题,是支持对话的“文本”。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借助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爱学、好学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我曾经听过一节课《七巧板》,主要讲了三年级画图中的图形复制和粘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技术运用与七巧板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技术和运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技术魅力的同时产生愉悦感并完成知识学习。
三、设计多彩的活动,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也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的内容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建构过程中,并且这种设计大多是对教学活动的想象,很多都是预设的,具有可变性、选择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情感生成,情境一般依赖于预设。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弹性设计教学原则,了解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活动目标确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设计、活动组织形式确定、学习水平评价等方面,都给不同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包括质的空间和量的空间,使学生学习活动之后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一些新发展。
还以那节《七巧板》课为例,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分为“玩一玩”、“学一学”、“练一练”、“拼一拼”、“看一看”五个环节。“玩一玩”环节主要以游戏导入课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对课堂新知有了初步了解。在“学一学”和“练一练”环节,教师设置了学案,先明确任务再让学生尝试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借助学案、学生、老师解决,有效解除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障碍,不同学生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拼一拼”活动环节设计中以形象的拼图游戏设计理念为基础,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断完成任务,让完成快的同学参与“创一创”活动,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发挥空间,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
四、关注“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尊重差异,满足学生需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然而透过精彩的课堂,我们看到,在活跃的信息课堂学习中有一些学生难以深入其中,小组合作更多的时候是以思维活跃的学生为中心,而个别反应较慢的学生一直充当忠实的观众,有的陷入困顿状态,甚至游离学习之外,还有的无所适从,影响课堂组织纪律。像这样的“学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更需要教师的关注,需要同伴的具体指导和帮助。
五、实施多元差异评价,为学生发展提供动力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是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表达的是同伴的观点,更能引起每个学生的注意,当赞赏某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花时,就点燃了自己与其他学生的思维火炬,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成功的欲望和被欣赏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真诚评价能引发学生心灵的振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學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2.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不论怎样改进都离不开“知识”这个载体,缺少它其他方面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课堂评价要做到知识评价不松懈,情感态度要跟进,更多的是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程度。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合作个性品质得到了培养。
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前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练习的完成率;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是否认真听讲,能否积极举手发言,能否积极参与同学合作,是否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等;学习信息技术的情趣及能否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等。
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让学校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共建美丽信息技术课堂。
一、认真做好教学前测,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前测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些实践操作或者对学生进行一些访谈,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精神状态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师研究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要研究教学目标的“三度”即适宜度、操作度和达成度。适宜度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一致,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操作度主要是看新知识目标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达成度主要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效果,任务活动完成的效果,以及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
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互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教材是对话的话题,是支持对话的“文本”。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借助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爱学、好学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我曾经听过一节课《七巧板》,主要讲了三年级画图中的图形复制和粘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技术运用与七巧板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技术和运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技术魅力的同时产生愉悦感并完成知识学习。
三、设计多彩的活动,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也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的内容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建构过程中,并且这种设计大多是对教学活动的想象,很多都是预设的,具有可变性、选择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情感生成,情境一般依赖于预设。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弹性设计教学原则,了解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活动目标确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设计、活动组织形式确定、学习水平评价等方面,都给不同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包括质的空间和量的空间,使学生学习活动之后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一些新发展。
还以那节《七巧板》课为例,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分为“玩一玩”、“学一学”、“练一练”、“拼一拼”、“看一看”五个环节。“玩一玩”环节主要以游戏导入课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对课堂新知有了初步了解。在“学一学”和“练一练”环节,教师设置了学案,先明确任务再让学生尝试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借助学案、学生、老师解决,有效解除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障碍,不同学生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拼一拼”活动环节设计中以形象的拼图游戏设计理念为基础,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断完成任务,让完成快的同学参与“创一创”活动,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发挥空间,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
四、关注“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尊重差异,满足学生需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然而透过精彩的课堂,我们看到,在活跃的信息课堂学习中有一些学生难以深入其中,小组合作更多的时候是以思维活跃的学生为中心,而个别反应较慢的学生一直充当忠实的观众,有的陷入困顿状态,甚至游离学习之外,还有的无所适从,影响课堂组织纪律。像这样的“学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更需要教师的关注,需要同伴的具体指导和帮助。
五、实施多元差异评价,为学生发展提供动力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是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表达的是同伴的观点,更能引起每个学生的注意,当赞赏某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花时,就点燃了自己与其他学生的思维火炬,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成功的欲望和被欣赏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真诚评价能引发学生心灵的振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學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2.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不论怎样改进都离不开“知识”这个载体,缺少它其他方面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课堂评价要做到知识评价不松懈,情感态度要跟进,更多的是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程度。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合作个性品质得到了培养。
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前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练习的完成率;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是否认真听讲,能否积极举手发言,能否积极参与同学合作,是否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等;学习信息技术的情趣及能否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等。
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让学校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共建美丽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