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是衡量一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硬指标。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不是很高。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对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方法,希望可以对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评价分析
一、行政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是一个需要一直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组织,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与社会的发展齐头并进,这就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办学规模、招生情况、办学经费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是否得到全社会的肯定,这一切都需要高校的行政管理统一协调。如果协调得当,各方面的工作就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协调不好,就会起到反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质量也十分重要的,要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定一套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设立专门部门来执行高校行政管理,从而确保高校的顺利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内涵
行政管理效率是指根据设定的总体目标要求,通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好的产出。高校行政管理的使命,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它的效率同样需要用“投入—产出”的标准来衡量研究。高校的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收益。管理效率的高低不仅是管理中诸多手段的综合反映,也是检查管理是否科学、是否切合实际的重要标准。因此,探索研究效率具有深远意义。管理效率是管理制度荣衰的重要标志。制度的发展表现为管理效率提高。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制度,都与管理效率保持正相关的一致性,都可以通过管理的效率高低反映出管理制度的兴衰。较高的管理效率必然具有较先进管理制度,较低的效率必然伴随着落后、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
三、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与对策
1.树立效率观念
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素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行政效率的高低都与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优劣直接相关。因此,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高校行政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主要途径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服务意识和忠于职守的道德准则,加强行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扬长避短。
2.提高行政管理的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校园网络的建设,建立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方面,能够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最大化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分析,保证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网络信息系统管理方面,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高校行政管理的成本费用,实现管理的高效化。信息管理模式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人员的信息变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最终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作用和目的。其次,高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以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设备满足远程办公的需要,加快对管理信息的处理速度,从而实现管理的快速化与便捷化,实现高效管理又快又好的发展。
3.保障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提高管理效率
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物质权益包括待遇、福利、人身保险、保健等方面;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地位、人格尊严、安全感、更多的自主权以及参与上层的决策权等。无论哪一个组织,哪一个部门,任何一名职工都是与这些权益分不开的。此外,学校每年要定期进行职称评聘,各级各类奖项的评选、表彰,从而满足教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4.优化设施,推行电子校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内校园网络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为高校推行电子校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利用电子校务系统,可以实现实时发布信息、服务、交流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因此,要考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电子校务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地对电子校务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的建设,按照规划协同有序推进。
综上所述,要不断摸索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全面、系统地对高校行政效率体系进行测评,并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特别是要打造一支精兵强将,有素质、有能力的管理团队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旭彤.浅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J].金山,2012,4(8):6-7.
[2]张丽梅.浅议高校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黄鹤.关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2).
[4]姚雪.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现状和提升措施刍议[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37.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评价分析
一、行政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是一个需要一直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组织,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与社会的发展齐头并进,这就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办学规模、招生情况、办学经费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是否得到全社会的肯定,这一切都需要高校的行政管理统一协调。如果协调得当,各方面的工作就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协调不好,就会起到反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质量也十分重要的,要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定一套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设立专门部门来执行高校行政管理,从而确保高校的顺利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内涵
行政管理效率是指根据设定的总体目标要求,通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好的产出。高校行政管理的使命,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它的效率同样需要用“投入—产出”的标准来衡量研究。高校的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收益。管理效率的高低不仅是管理中诸多手段的综合反映,也是检查管理是否科学、是否切合实际的重要标准。因此,探索研究效率具有深远意义。管理效率是管理制度荣衰的重要标志。制度的发展表现为管理效率提高。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制度,都与管理效率保持正相关的一致性,都可以通过管理的效率高低反映出管理制度的兴衰。较高的管理效率必然具有较先进管理制度,较低的效率必然伴随着落后、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
三、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与对策
1.树立效率观念
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素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行政效率的高低都与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优劣直接相关。因此,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高校行政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主要途径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服务意识和忠于职守的道德准则,加强行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扬长避短。
2.提高行政管理的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校园网络的建设,建立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方面,能够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最大化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分析,保证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网络信息系统管理方面,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高校行政管理的成本费用,实现管理的高效化。信息管理模式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人员的信息变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最终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作用和目的。其次,高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以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设备满足远程办公的需要,加快对管理信息的处理速度,从而实现管理的快速化与便捷化,实现高效管理又快又好的发展。
3.保障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提高管理效率
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物质权益包括待遇、福利、人身保险、保健等方面;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地位、人格尊严、安全感、更多的自主权以及参与上层的决策权等。无论哪一个组织,哪一个部门,任何一名职工都是与这些权益分不开的。此外,学校每年要定期进行职称评聘,各级各类奖项的评选、表彰,从而满足教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4.优化设施,推行电子校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内校园网络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为高校推行电子校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利用电子校务系统,可以实现实时发布信息、服务、交流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因此,要考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电子校务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地对电子校务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的建设,按照规划协同有序推进。
综上所述,要不断摸索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全面、系统地对高校行政效率体系进行测评,并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特别是要打造一支精兵强将,有素质、有能力的管理团队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旭彤.浅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J].金山,2012,4(8):6-7.
[2]张丽梅.浅议高校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黄鹤.关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2).
[4]姚雪.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现状和提升措施刍议[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