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265-01
近期,被誉为国酒的贵州茅台酒再次遭遇麻烦。湖北长江商报记者刘虎撰文称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贵州茅台酒所获奖项并非金奖,而是银奖。今年刚好是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00周年。为纪念茅台酒勇夺金奖100周年,贵州茅台集团欲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就在茅台集团正在大规模的筹备活动时,那边厢,《长江商报》等媒体的一篇篇报道再次把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且非常关注贵州茅台酒产业发展的贵州人,在刚听说这件事时,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禁不住想起了前些年那场关于“茅台酒保肝护肝”的“茅台与健康”纷争,尽管贵为“国酒”,茅台她还是经不起太多的“折腾”啊?!
可这一次明显与前一次不同。至于饮用茅台酒是否能促进健康?可因人的个体差异有别。这一次,可以说是贵州茅台酒遭遇历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信誉危机!如果“危机”处理得当,茅台便可化险为夷;反之,就不好说了。
这一回,媒体针对的是茅台人的品德。湖北《长江商报》记者刘虎在文章中说:“1954年,茅台酒瓶背标上的广告语写着‘解放前曾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这显然不是金奖。1982年,茅台酒背标文字改称‘贵州茅台酒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早已享誉国际,曾于公元1915年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1984年,其背标文字变成‘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历届全国评酒会均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国家金质奖章’。仍然没有‘巴拿马金奖’的表述。在2003年的新版背标上,出现了‘茅台酒文化悠久,是中华文化酒的典型代表,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多次获得国际金奖,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的说法。这一提法沿用至今。”为进一步核实茅台酒是否获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媒体还为此采访了茅台前“掌门人”季克良。季克良说:“有的是说金奖,有的说是二等奖,具体的,因为我们是后来人,奖章奖状也没有了。根据当时的判决,这两家酒厂(王茅和华茅)都可以使用,奖章奖状实物都由县商会保留。到底得的是一个什么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把现在的事情搞好,继承和发扬好。”此外,该媒体引证说,当时国内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是山西省的汾酒。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面对《长江商报》所列举出的一系列事实,很多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话又说回来,作为媒体,《长江商报》还是太较真了些?换句话说,如果茅台酒成长于湖北、把税收贡献给了湖北人民?或者,茅台酒的价位和宣传不是那么的高调?更或者,茅台酒如果在《长江商报》投了数亿元的广告费?《长江商报》们还会这样吗?答案自然不用回答了。
实事求是的说,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国内少有的民族品牌之一,贵州茅台酒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产量上,无论是在知名度上还是在美誉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国酒”,也给贵州省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了难得的正能量。甚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走出贵州,走出国门后,茅台酒就代表了贵州形象。因而,作为媒体,也本着帮忙不添乱原则,在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后,更要发挥好“鼓”与“呼”的作用,帮助茅台人及时纠正不符合实际的提法,积极树立正面形象,使之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和贵州的发展再做贡献。
从这一起新闻事件,我们还可以想到茅台酒的“档案”管理工作。茅台酒的“档案”可否不在“巴拿马”、不在“万国博览会”呢?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如果,如果这次茅台集团能拿得出无懈可击的档案史料,事态的发展很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模样了。有关茅台酒的历史,有据可查的是,自开国总理周恩来确定将其作为1950年国庆宴会用酒后,茅台酒就事实上成为了我国白酒的龙头老,作为国礼宴请国宾,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国际上,茅台酒于1985年获国际美食旅游大赛金桂叶奖,1986年获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在国内,自1953年全国第一次评酒会登上“酒皇”宝座后,其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金质奖。另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一五”期间茅台集团就向社会捐助4亿多元,两次亿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学业的“国酒茅台·国之栋梁”活动。等等,已经够了!可茅台人为啥不去好好宣传这些呢?真是让人纳闷。
贵州茅台是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亦更应该讲商业道德,讲诚信,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要自欺欺人。我们期望茅台酒及茅台人藉此以后能在“档案”及“档案”的管理上狠下功底,学会善用档案,善用媒体,善于宣传,把茅台人的敬业精神,把茅台酒博大精深的国酒文化,把茅台集团勇于负责任、敢担当、善于担当的国企精神宣传推介好,为国家为社会再做更大贡献,为贵州的中国梦实现,为中国白酒扬名世界,再储新动力、再谱新篇章。
近期,被誉为国酒的贵州茅台酒再次遭遇麻烦。湖北长江商报记者刘虎撰文称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贵州茅台酒所获奖项并非金奖,而是银奖。今年刚好是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00周年。为纪念茅台酒勇夺金奖100周年,贵州茅台集团欲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就在茅台集团正在大规模的筹备活动时,那边厢,《长江商报》等媒体的一篇篇报道再次把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且非常关注贵州茅台酒产业发展的贵州人,在刚听说这件事时,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禁不住想起了前些年那场关于“茅台酒保肝护肝”的“茅台与健康”纷争,尽管贵为“国酒”,茅台她还是经不起太多的“折腾”啊?!
可这一次明显与前一次不同。至于饮用茅台酒是否能促进健康?可因人的个体差异有别。这一次,可以说是贵州茅台酒遭遇历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信誉危机!如果“危机”处理得当,茅台便可化险为夷;反之,就不好说了。
这一回,媒体针对的是茅台人的品德。湖北《长江商报》记者刘虎在文章中说:“1954年,茅台酒瓶背标上的广告语写着‘解放前曾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这显然不是金奖。1982年,茅台酒背标文字改称‘贵州茅台酒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早已享誉国际,曾于公元1915年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1984年,其背标文字变成‘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历届全国评酒会均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国家金质奖章’。仍然没有‘巴拿马金奖’的表述。在2003年的新版背标上,出现了‘茅台酒文化悠久,是中华文化酒的典型代表,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多次获得国际金奖,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的说法。这一提法沿用至今。”为进一步核实茅台酒是否获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媒体还为此采访了茅台前“掌门人”季克良。季克良说:“有的是说金奖,有的说是二等奖,具体的,因为我们是后来人,奖章奖状也没有了。根据当时的判决,这两家酒厂(王茅和华茅)都可以使用,奖章奖状实物都由县商会保留。到底得的是一个什么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把现在的事情搞好,继承和发扬好。”此外,该媒体引证说,当时国内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是山西省的汾酒。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面对《长江商报》所列举出的一系列事实,很多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话又说回来,作为媒体,《长江商报》还是太较真了些?换句话说,如果茅台酒成长于湖北、把税收贡献给了湖北人民?或者,茅台酒的价位和宣传不是那么的高调?更或者,茅台酒如果在《长江商报》投了数亿元的广告费?《长江商报》们还会这样吗?答案自然不用回答了。
实事求是的说,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国内少有的民族品牌之一,贵州茅台酒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产量上,无论是在知名度上还是在美誉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国酒”,也给贵州省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了难得的正能量。甚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走出贵州,走出国门后,茅台酒就代表了贵州形象。因而,作为媒体,也本着帮忙不添乱原则,在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后,更要发挥好“鼓”与“呼”的作用,帮助茅台人及时纠正不符合实际的提法,积极树立正面形象,使之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和贵州的发展再做贡献。
从这一起新闻事件,我们还可以想到茅台酒的“档案”管理工作。茅台酒的“档案”可否不在“巴拿马”、不在“万国博览会”呢?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如果,如果这次茅台集团能拿得出无懈可击的档案史料,事态的发展很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模样了。有关茅台酒的历史,有据可查的是,自开国总理周恩来确定将其作为1950年国庆宴会用酒后,茅台酒就事实上成为了我国白酒的龙头老,作为国礼宴请国宾,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国际上,茅台酒于1985年获国际美食旅游大赛金桂叶奖,1986年获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在国内,自1953年全国第一次评酒会登上“酒皇”宝座后,其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金质奖。另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一五”期间茅台集团就向社会捐助4亿多元,两次亿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学业的“国酒茅台·国之栋梁”活动。等等,已经够了!可茅台人为啥不去好好宣传这些呢?真是让人纳闷。
贵州茅台是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亦更应该讲商业道德,讲诚信,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要自欺欺人。我们期望茅台酒及茅台人藉此以后能在“档案”及“档案”的管理上狠下功底,学会善用档案,善用媒体,善于宣传,把茅台人的敬业精神,把茅台酒博大精深的国酒文化,把茅台集团勇于负责任、敢担当、善于担当的国企精神宣传推介好,为国家为社会再做更大贡献,为贵州的中国梦实现,为中国白酒扬名世界,再储新动力、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