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_cq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因此,感恩是最基本的为人之道,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育内容。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人文性,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素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时代需要、责任所在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少人崇尚拜金主义,为人民服务淡薄,感恩思想日渐淡漠。因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语文教育理应担负起感恩教育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许多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认为他们要的一切,都理所当然。这主要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不少的孩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这类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以一颗感恩的心付诸行动。也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所以,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
  二、把握机会,灵活使用
  把握中学语文教材,灵活进行感恩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资源最丰富的是“恩”。众多的文人骚客举笔挥毫、引吭高歌,留下了数不清的千古绝唱。例如:当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时候,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直至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又如同沐浴在迷人的春光里,浑身是劲,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神奇的力量;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体会文章神韵时,充满感激,感激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使学生受到教育,愿为保护自然美而努力,愿为捍卫祖国壮丽江山而献身;学习《出师表》,可以感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诸葛亮感恩图报,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这时就教育学生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做一个会感恩的人;《回忆我的母亲》,语言朴实,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朱德总司令对母亲的感恩;还有《背影》中无不是朱自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这时,要教育学生感激生养我们的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感恩的教材,寻找最适合的机会进行教育,感恩教育一定会成功。
  三、潜与默化,培养意识
  感恩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出来的。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可见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十分重要。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通过感恩教育的活动强化感恩意识,让孩子发现美,对身边的人常怀感恩之心。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使整个社会稳定、校园和谐、班级团结,有助于学业的成功,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例如:在教授《永久的悔》一课时,我配乐朗读课文,在美妙而有点凄凉的旋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的悔,让他们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含义。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教育他们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饭、洗衣、洗脚、剪指甲、端茶送水等。
  四、利用课堂,养成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养成感恩习惯的一个重要载体。
  利用课堂,养成感恩习惯。课堂上提问题,我会说:请某某回答。学生回答完了,无论答案对错,我都会说:谢谢!请坐!如果学生回答得好的,同学们还鼓掌表示肯定与祝贺,我会说:回答得太好了,你真棒!我感激学生配合我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感激我传授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感激之情。所以,学生大都大胆地回答问题,并且喜欢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活跃。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抒感恩心,表感恩情
  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整理、组织感恩素材,使感恩情感得以升华。我们每个人只有感恩,才会笑对人生的坎坷,看淡金钱与地位,才会活出精彩。例如:我在上完《给儿子的一封信》时,叫同学们谈谈是否喜欢像作者这样的家长,为什么?然后布置这单元的作文:《给××(爸爸、妈妈、老师 ……)的一封感恩信》,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其中,李凤写到:老师,我非常感激您。那天学校开表彰大会,请读到名字的同学上台领奖,我听得不是很清楚,我就上去了,结果颁奖的领导问我什么名字时,我说:我叫李凤。他说:“没你的名字。” 我当时恨不得钻进地缝里。你知道后,就把请假的那个同学的奖状给我,叫我不要说,照完相下去之后,再悄悄地还给你。老师,是您维护了我的面子,没让我出丑,不然,我真的不知怎么收场,谢谢!……看到这里,我才想起这件事情来,我不知道这个小小的举动,对一个学生的感触那么深,影响那么大,这应该是感恩的驱使吧!
  总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方法要灵活,要持之以恒。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塑造灵魂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536199广西合浦县白沙镇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朗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朗读使学生有兴趣的阅读大量书籍;朗读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提高;朗读使学生在写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感情;朗读还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多了,想象力丰富了,这必然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学生的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思维的活跃,对学习其他科目也是一种动力,一种提高。所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有人说,好的朗读能走进人的心田,触动人的
期刊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
期刊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阅读是不可替代的。看电影、电视时,你可能较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期刊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魏学洢生于1566年,卒于1625年,其所得之核舟为王叔远1622年(天启壬戌年)所刻,为王氏晚年所刻。  当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1562年生,1633年卒)在他的有生之年终于用洋人的望远镜观测到日食时,这也就标志着放大镜将给中国人的微雕艺术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这样“贵值兼金价”的工具,是绝不会很快用在工匠艺人之手的。因此,微雕的真正意义上向“微小”的革命,当在放
期刊
心理一直是人们难于捉摸的问题,然而人的言行却偏偏受到心理的支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受教师心理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今教师必备的教学武器。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几种常见心理:  1.课前教师的准备心理  ⑴准备充分型心理  即使教师没有广博的知识,但教师能切合实际将学生课本内容应用相应的方法完成,教师按步就班写教案备课,上课前满盘皆在心里,早有准备。  ⑵胸有成竹型心理  
期刊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一种不文明的教育方式。  体罚学生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终身的。据北京晚报报道,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体罚的受访者当中,有21%的人患上焦虑症,70%的人患上抑郁症,13%的人酗酒,17%的人吸毒。每当学生调皮式犯错误时,教
期刊
教学要求:  1.在朗读与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感情,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主动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2.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期刊
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大作用。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应该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讲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创设一个有吸引力、有魅力的课堂,教师的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能使每个学生获得自信,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创新的乐趣。那么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园地,迈向成功的阶梯。  一、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  新课程要求学生动手动脑的地方越来越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经
期刊
学生学习习惯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各科学习均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里主要谈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养成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课程的目的性、针对性。平时要教会学生利用课本目录、提示、思考与拓展、单元小结、复习等内容来预习,养成先预习新课的习惯。教师对预习的要求,一要明确具体,使每个学生都明白要做什么,做哪些?例如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利用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二要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