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抗战民魂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配合国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纪念活动,从去年年底开始,山东教育出版社就考虑以沂蒙革命老区的抗日事迹为题材,出版一些抗战专题图书。适逢高明先生具有多年的积累与实地调查,有意写一本渊子崖英雄村民的采访录,于是就有了这本长篇纪实文学《渊子崖壮歌——中华抗日第一村纪实》的出版。本书以当年参加战斗的老英雄口述资料为基础,客观全面、内容翔实,以纪实手法,再现了当年渊子崖村民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事迹,是一部教育当代、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历史教科书。
  作者成“沂蒙抗战史专家”
  作者高明先生,笔名黎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临沂大学特聘教授。曾获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山东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奖和全国第二届孙犁文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高明致力于沂蒙革命史的发掘和整理,“他的作品几乎篇篇见着沂蒙,甚至非沂蒙人不写,非沂蒙事不著”,“沂蒙是红色的,沂蒙人对党是忠诚的,沂蒙性格浸透着民族性格,沂蒙精神体现着国家精神”(胡秀堂语),代表作品另有《沂蒙山的回响》《回望沂蒙》《沂蒙采风》《蒙山沂水的歌者》《亲情沂蒙》等。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搜集、阅读和整理了上千万字的抗战史资料,拾遗补缺,匡谬绳疏,力争使自己成为“沂蒙抗战史专家”。
  《渊子崖壮歌》的写作与出版,集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据作者介绍,国防大学副政委胡秀堂空军中将在繁忙的工作中,为他邮寄抗战资料,先后两次审阅书稿,多次打电话给予热情指导和亲切鼓励,并亲自为本书作序。著名理论家、诗人、沂蒙精神研究专家、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孙临平少将为本书作跋。著名词作家、书法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孔令义少将亲自安排有关人员帮助查找沂蒙抗战资料。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书协副主席龙开胜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抗日老战士、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上将,全国政协委员、武警总部原副司令员刘红军中将,也为本书作封面感言。另外,各级党委、政府、宣传部、莒南县、板泉镇和渊子崖村,在作者的采访和写作过程中,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山东教育出版社更是在编、印、发、供等各个环节上密切配合,编辑与加工、版式与美工、用纸与印装,均严控质量,最终在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顺利出版。
  揭秘“中华抗日第一村”
  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是沂蒙山区一个普通的村庄,在抗日战争中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极其困难的时期,1941年12月19日,1000多名侵华日军在对沂蒙山区的“扫荡”中,重兵包围了整个宁静的村庄。面对日寇丧心病狂的烧杀,渊子崖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自发行动起来,用土枪、土炮、铁锨、大刀、长矛,连同自己的血肉之躯,迎着敌人的钢炮洋枪冲了上去,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浴血鏖战整整一天,共打死日军122人,英勇不屈的村民也付出了牺牲147人的沉重代价。渊子崖抗日自卫战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渊子崖村为“村自卫战的典范”,1942年被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楷模村”称号,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渊子崖战斗只是中国人民数也数不清的大、中、小抗日战斗中的一次,它是中国人民民众抗战的一个缩影。一场实力悬殊的杀戮,一个小村农民的悲壮传奇,谱写了一曲令人震撼、荡气回肠的民族壮歌,书写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血气如阳、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一个村庄农民自卫抗日,规模最大、最激烈、最悲壮的一仗。此役重创了日军,使侵略者胆颤心惊。日寇至今无法理解千余手持现代化武器的士兵何以不能征服一个小小的村庄!这其中凝聚的是渊子崖精神,是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侵略的抗战民魂。
  为后辈留下精神财富
  巍巍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军民一起战天斗地,坚定革命信仰,共同创造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抗日战争中,沂蒙父老乡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为沂蒙精神注入了坚实的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誓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抗战必胜的民族魂魄,也是他们留给我们后辈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是我党和山东人民的宝贵财富。它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沂蒙精神与时俱进,成为推动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伟大力量。力量源自于信仰,信仰贵在忠诚,落实到实践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切,需要我们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人民才信任我们,相信共产党是为民谋利益的,才有“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壮举。人民是我党产生和成长的土壤,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基础。继承和发扬渊子崖精神——沂蒙精神——抗战民魂,这就是《渊子崖壮歌——中华抗日第一村纪实》一书给我们带来的千秋万代永恒的启示。
  8月14日,《渊子崖壮歌》新书赠送仪式在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举行,作者高明和临沂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出席。8月22日《齐鲁晚报》登载了国防大学副政委、空军中将胡秀堂的为本书作的序《守望沂蒙》。“大众网”、“人民网”等众多网站、论坛都转载了本书的出版消息,并刊登部分章节和书影。《壮歌》送乡亲、送武警,扩大了本书在广大群众和军人中的影响,获得一致好评。
  致敬英雄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我们山东教育人是在用行动坚守责任,践行使命。
  图书简介:
  《渊子崖壮歌》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高明
  出版时间:2015.08
  定价: 36.00元
  本书以当年参加战斗的老英雄口述资料为基础,客观全面,内容翔实,是一部教育当代、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历史教科书。莒南县渊子崖村,是沂蒙山区一个普通的村庄,在抗日战争中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悲壮之歌。1941年12月19日,1000多名侵华日军在对沂蒙山区的扫荡中,重兵包围了整个宁静的村庄。面对日寇丧心病狂的烧杀,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自发行动起来,用土枪、土炮、铁锨、大刀、长矛,连同自己的血肉之躯,迎着敌人的钢炮洋枪冲了上去,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浴血鏖战整整一天,共打死日军122人,英勇不屈的村民也付出了牺牲147人的沉重代价。渊子崖抗日自卫战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庄,1942年被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楷模村”,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作者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当年渊子崖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旨在不忘过去、铭记历史、教育后人,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张春霞,女,1977年5月生,肥城市丘明中学教师。李强,男,1974年8月生,肥矿集团曹庄矿小学教师。作为人民教师的他们,也是热心公益的好夫妻。2010年至今,他们利用假期及业余时间倾心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大爱,创办了“西部爱心公益社山东站”、“肥城市爱心公益协会”,打造了“爱心”支教、“爱心”助学等六个公益服务品牌;远涉贵州、甘肃、宁夏、青海、肥城等地支教,陪3000多名学生过假期;募集捐款逾20
期刊
9月1日是小学开学的日子,很多小朋友将晋升为小学生,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活。一位暖心老爸用相机记录下双胞胎儿子奇奇妙妙初入小学的前前后后。  为了准备好开学的第一天,初为小学生家长的父母各种忙碌,给孩子准备书包、课本、文具,还有吃饭用的餐具。老爸还给孩子们准备了“姓名贴”,贴到各种物品上以防丢失。  起床,对于两兄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6点40分,在父母的催促下,奇奇妙妙终于起床了。起床慢慢腾腾,离开
期刊
方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第22届世界历史科学大会组委会秘书长,他不仅参与了这次大会的前期筹备工作,而且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也聆听大会上世界与中国的声音。  历史积淀选择山东大学  方辉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选择山东、选择山东大学是有原因的。”山东作为孔孟之乡,诸子百家聚集地,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里诞生过齐鲁文化,诞生过孔孟、墨子等一批大家。这里对于中国历史的塑造、对
期刊
1937年9月下旬,日军侵华战争由平津南移,其前锋已到达山东德州一带。10月初,韩复榘奉命将他的部队全部由胶济线的高密一带调往津浦线,这时对日作战他已无可推脱,乃于11月上旬,韩亲率其手枪旅(当时已换成步枪)和朱世勤的特务队,过黄河迎战日军。冯玉祥率韩部曹福林二十九师在禹城正面抵挡日军,韩率手枪旅抵挡日军左翼。在济阳韩与日军遭遇,缺乏重武器的手枪旅抵挡不住日军的猛烈进攻,败下阵来。韩率手枪旅贾本甲
期刊
Why jinan?  张海鹏和陶文钊都清楚的记得,5年前,当中国提出在济南举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时,这是他们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  “Jinan!Jinan?5年前,当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确定济南成为下一个承办者的时候,大家都在问同样的问题。”国际历史学会司库、瑞典纽莎泰尔大学教授劳伦特·迪索说,“他们认为为什么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他们对济南几乎一无所知。”  作为国际历史学会执委,中
期刊
王冰,一位年轻的画家,他的名字因他的作品而为人所知并越来越为画界所关注。甚至有人说他是年轻的老画家,虽然刚过不惑之年,但是已经画了三十多年。  多年的艺术探索,不懈的努力追求,表现在作品中是日益浓厚的艺术韵味,越来越深厚的文化积淀。他笔下寒塘中的残荷、芦苇、小草以及闪烁其间的鹭鸶、山雀、鱼鹰等大自然的生灵使他的花鸟多体现一种苍凉中的壮美,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赋予着一种强烈的阳刚之气。无论是巨幅
期刊
“祖国邀请我参加了建国50周年与建国60周年的阅兵观礼活动,今天又让我登上城楼观礼,在我心中,站上城楼是所有旅日侨胞共同的荣誉,可以说,儿时的决心,我现在实现了。”惠京仔难掩激动地说。  30多年前,《山东画报》报道了一篇名为《女博士的乡恋》的文章,惠京仔作为文章的主角,时时流露出对家乡、尤其是对中国的家的深切渴望与眷恋。30多年后,在9月3日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
期刊
从伊斯坦布尔前往卡帕多奇亚,经历了一场视觉的大转变,前者是历史丰厚的大都市,人群熙攘;后者广袤而贫瘠,人烟稀少。飞机抵达开塞利(Kayseri)如同小镇车站一样的飞机场后,还要开很长的一段路才到达卡帕多奇亚的格雷梅小镇,恍若行进在进藏的路上,单调却开阔。而印象中的奇特地貌却迟迟不肯出现。直至近两小时,才出现耸立的石柱,一个、两个、三个……然后就是一群一群地出现,格雷梅终于到了。第一个晚上,我已经想
期刊
9月6日,第十五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淄博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陶博会设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展会总展出面积86万平方米,参展商2800余家,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中东、南非、南美、南亚、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个国际采购商团,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余名采购商参会。  展会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主要有“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展、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中国(淄博)琉璃·玻
期刊
“李白斗酒诗百篇”,这是杜甫留下的一句人人能诵的诗。它由于最通俗最传神地概括了一位奇特的诗人与酒的关系,所以令人不忘。但是李白究竟是不是因为豪饮才能写,这大概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知道,一个喝酒没有节制的人,原因不外乎喝得久喝得多,而后成瘾不能自控;这种饮而成瘾多半是因为贪杯难舍,或者是愁闷所致。大概李白和杜甫两个人更多的是为了排遣愁闷才要喝酒,最后也就有了酒瘾。一般来说给人豪饮印象最深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