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知识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大量不良信息充斥校园,严重地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身上的德育问题已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身心特点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84-01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完善。在新的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1 德育对象即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必须摸清学生的思想实标,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这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形成,独立意识增强,思想活跃,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看问题缺乏冷静的辩证的思考,容易走极端和情绪化。当代中学生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家之间,各民族之间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可低估,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据国内一些权威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生主要存在以下思想偏差。作为独生子女的80、90后,学生们往往在价值取向上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对社会缺乏责任感,主张多索取,少奉献,反对社会对自己的约束;对祖国缺乏自豪感,对现实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对他人缺乏道德感,缺少谦恭仁爱,讲求实惠,斤斤计较;对父母缺乏孝敬感,在家中醉心于“小皇帝”的地位,对“孝敬颠倒”心安理得;对自己缺乏拼搏感,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又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把前进的道路幻想得一帆风顺。总之,当代中学生在政治上具有批判性,心理上具有逆反性,在思维上具有求异性的特点。德育工作者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现状,教育才有针对性,工作才有成效。以下是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及德育工作者总结出来的“用数学的思维解决德育问题”。
2 渗透“实践”的观点,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数学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人们人生观的形成,正是在认识自己周围世界和生活体验中完成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也是如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手段时,要抓住教材本身的特征,发挥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凭借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认识客观世界。通过提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在认识“垂线段最短”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垂线段最短,并肯定学生的“发现”,然后给予学生理论上的说明。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说理”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一切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体会到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程的变形练习,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辩证统一的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地进行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启蒙教育。
3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以教师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比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严谨求实的作风等都可以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些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往往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以至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下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独立、自律、宽容、坚强的个性品质;乐于探索、勤于实践的意识;仔细观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这就需要依靠集体的帮助,在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加以解决。在教学中,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很多知识的获取光靠教师的口头传授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如:在探讨图形平移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长度、角度、面积以及平行关系)。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更重要地是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尊重、理解他人,懂得怎样“合作”,能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的目标才能完成。从而形成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行为
柏拉图说过:“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的因素。数学内容中存在着许多“美”,如符号美、抽象美、形式美、对称美等。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审美角度来组织教学,充分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美学因素,恰当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案或建筑图片,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对称美。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由基本图形通过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动态美。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从而让学生经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形成了有益于个人的情感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以达到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培养。
5 注重社会实践,形成参与意识,培养健康、进取的精神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地、缓慢地过程,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应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入社会,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如:在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后,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的农业生产,让学生参与设计挖一条引水渠到水池,使水池到河岸的距离最短。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拓展了知识,增长了社会经验,更重要地是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提供的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健康、进取精神。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身心特点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84-01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完善。在新的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1 德育对象即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必须摸清学生的思想实标,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这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形成,独立意识增强,思想活跃,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看问题缺乏冷静的辩证的思考,容易走极端和情绪化。当代中学生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家之间,各民族之间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可低估,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据国内一些权威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生主要存在以下思想偏差。作为独生子女的80、90后,学生们往往在价值取向上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对社会缺乏责任感,主张多索取,少奉献,反对社会对自己的约束;对祖国缺乏自豪感,对现实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对他人缺乏道德感,缺少谦恭仁爱,讲求实惠,斤斤计较;对父母缺乏孝敬感,在家中醉心于“小皇帝”的地位,对“孝敬颠倒”心安理得;对自己缺乏拼搏感,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又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把前进的道路幻想得一帆风顺。总之,当代中学生在政治上具有批判性,心理上具有逆反性,在思维上具有求异性的特点。德育工作者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现状,教育才有针对性,工作才有成效。以下是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及德育工作者总结出来的“用数学的思维解决德育问题”。
2 渗透“实践”的观点,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数学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人们人生观的形成,正是在认识自己周围世界和生活体验中完成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也是如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手段时,要抓住教材本身的特征,发挥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凭借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认识客观世界。通过提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在认识“垂线段最短”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垂线段最短,并肯定学生的“发现”,然后给予学生理论上的说明。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说理”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一切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体会到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程的变形练习,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辩证统一的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地进行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启蒙教育。
3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以教师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比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严谨求实的作风等都可以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些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往往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以至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下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独立、自律、宽容、坚强的个性品质;乐于探索、勤于实践的意识;仔细观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这就需要依靠集体的帮助,在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加以解决。在教学中,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很多知识的获取光靠教师的口头传授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如:在探讨图形平移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长度、角度、面积以及平行关系)。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更重要地是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尊重、理解他人,懂得怎样“合作”,能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的目标才能完成。从而形成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行为
柏拉图说过:“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的因素。数学内容中存在着许多“美”,如符号美、抽象美、形式美、对称美等。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审美角度来组织教学,充分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美学因素,恰当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案或建筑图片,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对称美。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由基本图形通过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动态美。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从而让学生经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形成了有益于个人的情感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以达到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培养。
5 注重社会实践,形成参与意识,培养健康、进取的精神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地、缓慢地过程,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应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入社会,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如:在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后,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的农业生产,让学生参与设计挖一条引水渠到水池,使水池到河岸的距离最短。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拓展了知识,增长了社会经验,更重要地是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提供的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健康、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