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等待期的矛盾争端及其解决方式——四国经验的探讨及思考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yua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法律对结婚离婚限制的日益宽松,我国离婚率也迅速上升.为了抑制冲动离婚,确保离婚双方明确离婚的各种后果,有效保护弱势一方的权益并使双方共同承担离婚后相应的责任,2020年出台的《民典法》规定了协议离婚的冷静期制度.离婚冷静期的设置引发了不少争议.主张婚姻自由的人认为立法机构应采取宽松的调解政策,使离婚更加便捷,担心冷静期会增加家暴的可能性.而主张家庭至上的人则认为当今离婚太自由,不利于家庭的完整和谐,应对离婚加以限制.文章介绍了韩国、澳大利亚、美国和西班牙在离婚等待期的做法及其对申请离婚夫妇解决争端的影响,并对四国的实践进行了社会学思考,以便为中国学界和法律界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对我国当下离婚现象做出的法律应对.这一制度的设立对于即将步入婚姻的群体而言,带来了某种宽进严出的错觉.如果社会学的任务是揭示社会问题,那么法学的任务更侧重于研究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对于法学而言,离婚率背后离婚样态呈现出的婚姻发展规律则比离婚率本身更重要.本文即是试图通过基层离婚样态来探求婚姻发展样态,用以印证当下婚姻发展规律,进而分析离婚冷静期制度与婚姻发展规律之间的适应性.通过基层离婚样态的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婚姻陷入解体危局是性别观念发展的必经阶段,与婚姻观念的代际差、
算法权力作为算法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既可为“善”,也可为“恶”.为善者即是算法权力的合理行使,可优化政府决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最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然而,作为一种新型权力形态,算法权力一旦运用不当,也会产生加剧社会分层、损害社会整体利益、激化社会矛盾等社会负效应.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既能充分发挥算法权力对国家治理的积极功能,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算法权力带来的消极作用,是智能社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