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巧设兴趣点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要造成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性。那么,如何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抓住导语,引起兴趣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如:在学习《美国内战》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美国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你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吗?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主动性,顺利进入学习情境。
  
  二、利用情感效应,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使学生不但不感到学习的苦恼,还能饱尝成功学习的快乐。
  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写学后感。有的学生从鸦片危害一直谈到今天各种毒品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危害,倡导远离毒品、拒绝毒品;有的学生从史实出发,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立志发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好好学习,决不做“东亚病夫”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把自己的感受、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就能饱含感情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设计导学问题的过程,就是激发兴趣的过程。历史教学中,从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视角精心设问,则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样的设问,会把学生带进某种心理体验中,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情景之中,学生会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這一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讲《鸦片战争》时,可设问:林则徐与道光帝针对禁烟在动机上,意志心理上有何不同?带来的后果分别是什么?学生在应答这类问题时,会在心理上不由自主地将自己扮演成林则徐、道光帝等角色,进入想象的历史情
  景,结合阅读课本中提供的材料领悟出答案。
  
  四、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来设计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时,我精心选择了十个简单易认的甲骨文,并注明这些字的金文、篆体、隶书等不同写法,学生进行辨认,同时还列举其它文明古国的文字,不仅把课标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还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介绍“司母戊鼎”的时候,我决定建议大家当导游,当小记者,让他们来介绍这一青铜精品。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效果也非常好。学生在争先恐后辨字后,又都能非常主动地给大家介绍司母戊鼎,俨然就是一个个小导游、小讲解员。这样,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兴趣,激活了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五、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时,我让学生将当今的各种开发活动与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联系起来,拉近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思考题:⑴假如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人,你会不会南迁?⑵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⑶学了本课,你对当今的开发活动有什么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关注身边的历史,把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在讲明清历史时,概括明清外交方面特征后,我这样发问:闭关自守政策的含义是什么?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如何评价这一外交政策?对我们有何启示?在答出前三问后,学生自然得出对现实的启示。联系现实,贴近生活,我们的历史教学会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激发起来,思维才能活跃。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应该积极寻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其他文献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主要有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之分。那么他们有何不同呢?下面简要分析如下:  1、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段、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服务的资产阶级。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例如:外商在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用中国代理人。他们既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又与中国的地主阶级相勾结,压迫工农、小资产阶段和民族资产
期刊
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注重教师的讲授,以教定学,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缺乏主动性、创造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歷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课堂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下面,我就近年的一些教学实践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
期刊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基本理念之一是:“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由教师呈现出来,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中过分提
期刊
一、开展活动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据此精神,新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教学方案。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兴趣在他们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
期刊
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在贫困山区长期形成对体育教育认识上的偏见和场地、器材的紧缺,造成体育教育已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如何抓好机遇,适应素质发展需要,重新认识体育教育?结合山区的实际情况、全面进行教学改革,是广大贫困山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山区体育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差距    当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回过头来再看看身边的体育,似乎仍然走在“
期刊
体育教学中,少不了技术动作的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即使在目前课改的前提下,示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仍然不可缺少,学生通过示范建立动作印象,并最终掌握学习内容,利用所学内容进行身体练习,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信息技术引入体育教学课堂以后,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多彩”的教学手段给体育课的示范教学带来了新的展示手段。由于多媒体设备可以播放并让学生观赏到优秀教师或优秀运动
期刊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投入,钢琴教学更是如此。钢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门的学问,为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才能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搞好钢琴教学。    一、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以激发一个
期刊
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推出恰逢信息技术高歌走进课堂教学之时,所以不管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大势所趋,往往谈到新教材就离不开多媒体教学。但是,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尽量降低“机械化”    新教材更体现人性的关怀,注重人际的沟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
期刊
中国古代史时间跨度大,史实纷繁复杂,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现以《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为例,介绍一些基本方法。    一、强化基础知识,深化历史概念    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考试中知识的再认再现,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并把握其内在规律和本质的题型始终占一定的比重。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