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作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拦路虎”,也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且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不善于听未必善读,不善于说未必善写,故应当一把抓。”叶老的话道出了听读说写的内在联系,明确地揭示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依存关系。可惜多因素的牵连,多数语文教师(包括笔者在内)常常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隔开来,有意或无意地在它们之间竖起一道屏障,结果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注重对阅读教材的主题思想、表达方式、结构层次、优美词句等深挖繁析、释义解疑,却轻视了阅读教材中蕴含的写作技巧,忽略了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
其实,多数阅读教材均可作为学生模仿写作的标本。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完全可以将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至于如何操作,笔者亦是初探,在此谈谈愚见。
一、写作阅读式教学法
在些阅读教材,比较浅显,又特别适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在讲授前,可以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最熟悉的老师》或《我最崇敬的老师》……诱导学生把自己心目中最熟悉、最崇敬或最爱戴的老师写出来,然后再学习课文。经过比较,学生能深刻地了解这篇课文,同时,通过将自己的作文和大作家的文章相提并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也能使学生自己发现在写作中潜在的优势和不足。这对写作和阅读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写作式教学法
对于那些典范的阅读教材,因为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写作技巧的含金量又高,学生模仿写作肯定有很大的困难,如鲁迅的《故乡》,朱自清的《背影》。像这些名作名篇,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先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特色,再以多种途径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词类模仿迁移法
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几句诗中,共用了四个叠词,从“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的连续运用中,我们看到了延安的现实景象,想象到延安的巨大变化,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在讲授这些时,可以让学生以“襄樊的长虹路”、“校园的清晨”等为题,运用一组叠词写一段话。
2、句类模仿迁移法
如彭荆凤的《驿路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再如朱自清的《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这两句话可以分为两层——一个层次写物、写人、写景、写事;一个层次写情、写惑、写评。“白色梨花开满枝头”,是写景,“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是写情。第二个句子,前边是写事,后边是写情。这种句式在记叙或描写中,顺势把感受也表达出来了,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在学习这些句子的时候,不妨让学生模仿一下。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对某些语句不仅理解透彻,而且写作水平一定提高很快。
3、段类模仿迁移法
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站着纺线,步子有进有退,手臂尽量伸直,像‘白鹤晾翅’,一抽线能拉得很长很长。这种气势最开阔,肢体最舒展,兴致高的时候,很难说那究竟是生产还是舞蹈。”
这是一种“由面到点”、“由实到虚”的写法,由于有“面”的衬托,“点”就显得不单调;由于由“实”的支撑,想象就显得合情合理。用这种方法,可以写景,先写景色,再写最让人欣赏之处;也可以描绘人物,先写人物的概况,再写人物的闪光点……
教师在讲授这些段落时,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去模仿,去想象。
4、篇类模仿迁移法
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教师精讲、学生熟悉之后,教师可以抓住“定格”的魅力,确定几个适合学生模仿写作的题目像《教师的背影》、《妈妈的背影》等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填补续接教学法
填补续写,就是在阅读中,对文中空白的地方和余味的地方,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对原作进行填补或续接。特别是续接,更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在写作中的对比运用及人物描写等方面,很值得学生借鉴模仿,学完这篇小说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对比的写法对原作进行续接,在描写人物时,注意人物的形象。
总之,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一种相互依存,程序倒逆的关系。为此,必须加强二者的联系,以阅读推动写作,以写作促进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更趋完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单位:湖北襄樊市三五四二学校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不善于听未必善读,不善于说未必善写,故应当一把抓。”叶老的话道出了听读说写的内在联系,明确地揭示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依存关系。可惜多因素的牵连,多数语文教师(包括笔者在内)常常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隔开来,有意或无意地在它们之间竖起一道屏障,结果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注重对阅读教材的主题思想、表达方式、结构层次、优美词句等深挖繁析、释义解疑,却轻视了阅读教材中蕴含的写作技巧,忽略了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
其实,多数阅读教材均可作为学生模仿写作的标本。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完全可以将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至于如何操作,笔者亦是初探,在此谈谈愚见。
一、写作阅读式教学法
在些阅读教材,比较浅显,又特别适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在讲授前,可以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最熟悉的老师》或《我最崇敬的老师》……诱导学生把自己心目中最熟悉、最崇敬或最爱戴的老师写出来,然后再学习课文。经过比较,学生能深刻地了解这篇课文,同时,通过将自己的作文和大作家的文章相提并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也能使学生自己发现在写作中潜在的优势和不足。这对写作和阅读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写作式教学法
对于那些典范的阅读教材,因为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写作技巧的含金量又高,学生模仿写作肯定有很大的困难,如鲁迅的《故乡》,朱自清的《背影》。像这些名作名篇,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先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特色,再以多种途径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词类模仿迁移法
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几句诗中,共用了四个叠词,从“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的连续运用中,我们看到了延安的现实景象,想象到延安的巨大变化,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在讲授这些时,可以让学生以“襄樊的长虹路”、“校园的清晨”等为题,运用一组叠词写一段话。
2、句类模仿迁移法
如彭荆凤的《驿路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再如朱自清的《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这两句话可以分为两层——一个层次写物、写人、写景、写事;一个层次写情、写惑、写评。“白色梨花开满枝头”,是写景,“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是写情。第二个句子,前边是写事,后边是写情。这种句式在记叙或描写中,顺势把感受也表达出来了,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在学习这些句子的时候,不妨让学生模仿一下。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对某些语句不仅理解透彻,而且写作水平一定提高很快。
3、段类模仿迁移法
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站着纺线,步子有进有退,手臂尽量伸直,像‘白鹤晾翅’,一抽线能拉得很长很长。这种气势最开阔,肢体最舒展,兴致高的时候,很难说那究竟是生产还是舞蹈。”
这是一种“由面到点”、“由实到虚”的写法,由于有“面”的衬托,“点”就显得不单调;由于由“实”的支撑,想象就显得合情合理。用这种方法,可以写景,先写景色,再写最让人欣赏之处;也可以描绘人物,先写人物的概况,再写人物的闪光点……
教师在讲授这些段落时,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去模仿,去想象。
4、篇类模仿迁移法
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教师精讲、学生熟悉之后,教师可以抓住“定格”的魅力,确定几个适合学生模仿写作的题目像《教师的背影》、《妈妈的背影》等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填补续接教学法
填补续写,就是在阅读中,对文中空白的地方和余味的地方,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对原作进行填补或续接。特别是续接,更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在写作中的对比运用及人物描写等方面,很值得学生借鉴模仿,学完这篇小说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对比的写法对原作进行续接,在描写人物时,注意人物的形象。
总之,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一种相互依存,程序倒逆的关系。为此,必须加强二者的联系,以阅读推动写作,以写作促进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更趋完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单位:湖北襄樊市三五四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