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德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如何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是重中之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美育作为德育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内在美,提高自身审美水平,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简单易行,并收效可观。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樣的美育活动。”1999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决定》中也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上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地把美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肯定美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不可忽视和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顺应学生天性发展的需求。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在育人,德育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小学学生分为低学段、中学段、高学段三段,如何将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是必须思考的。不同学段的的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而美育,是每个学段的孩子都能轻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在日常的德育开展过程中,以美育的形式,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展开展教育,便可以使德育潜移默化的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落实到孩子的学习中去,切实达到德育目的。
二、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所重视的是个人的素质。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审美眼光对于社会事物的评判有着决定性作用。
在当前仍旧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存在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从而落实素质教育。
三、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其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如何正确的、客观的、积极的认识社会,取决于个人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相结合的产物,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尽管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其功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渗透在人的心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审美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塑造完美人格的关键或中心环节在于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的建造“从个人来说是经过教育的结果,所以讲欣赏能力,就直接牵涉到培养这个心理结构的问题。假如我们所受的艺术熏陶多,文化教养水平高,那就会使心理结构丰富,审美能力强,你就能够在人家不能够发现美的地方发现美”。并进行美的创造。因此,可以说,审美教育有助于智力和品德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又是审美的人。
美育与智育从根本上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作为人类精神能力最高体现的创造力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不仅包含理性思维能力,而且是感性和理性、直觉和思维、肉体和精神高度融合的产物。因此,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而且需要感性方面的教育——美育。
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人格的形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美育能够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气质、性格和个性,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品格。审美教育对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发展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就是培养现代化的人,而美育就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这也是德育的基本目的。教育现代化对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美育来实现。所以,美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德育至关重要,而美育要摆在突出位置,只有美育健康发展,教育现代化才能顺利推进。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全面教育仍然很不完善。学校社会都比较重视智育,智育被强化了,德育、美育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尤其忽略了美育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从根本上加强对美育的重视,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是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五、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群体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有利于该民族或该群体生存、繁盛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要求的结果,是集体和个人的创造力与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民族长期存在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活动。所以美育必定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这是一个具有迫切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命题。美育作为一种发展人的感性素养为主体的生命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以美育人,美育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与专业的艺术教育职能不同,它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造就具有敏锐洞察力,丰富的个性和高尚的审美趣味,以及多种爱好的一代新人。
总之,美育是德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为目的,并对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作用。美育作为教育手段能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走向人格完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美育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待于人们意识的转变、提高,从根本上变革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多样性的实践形式,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些将有利于人类及其人格的进步,最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樣的美育活动。”1999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决定》中也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上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地把美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肯定美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不可忽视和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顺应学生天性发展的需求。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在育人,德育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小学学生分为低学段、中学段、高学段三段,如何将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是必须思考的。不同学段的的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而美育,是每个学段的孩子都能轻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在日常的德育开展过程中,以美育的形式,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展开展教育,便可以使德育潜移默化的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落实到孩子的学习中去,切实达到德育目的。
二、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所重视的是个人的素质。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审美眼光对于社会事物的评判有着决定性作用。
在当前仍旧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存在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从而落实素质教育。
三、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其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如何正确的、客观的、积极的认识社会,取决于个人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相结合的产物,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尽管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其功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渗透在人的心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审美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塑造完美人格的关键或中心环节在于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的建造“从个人来说是经过教育的结果,所以讲欣赏能力,就直接牵涉到培养这个心理结构的问题。假如我们所受的艺术熏陶多,文化教养水平高,那就会使心理结构丰富,审美能力强,你就能够在人家不能够发现美的地方发现美”。并进行美的创造。因此,可以说,审美教育有助于智力和品德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又是审美的人。
美育与智育从根本上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作为人类精神能力最高体现的创造力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不仅包含理性思维能力,而且是感性和理性、直觉和思维、肉体和精神高度融合的产物。因此,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而且需要感性方面的教育——美育。
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人格的形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美育能够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气质、性格和个性,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品格。审美教育对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发展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就是培养现代化的人,而美育就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这也是德育的基本目的。教育现代化对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美育来实现。所以,美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德育至关重要,而美育要摆在突出位置,只有美育健康发展,教育现代化才能顺利推进。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全面教育仍然很不完善。学校社会都比较重视智育,智育被强化了,德育、美育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尤其忽略了美育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从根本上加强对美育的重视,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是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五、以美育作为德育工作切入点,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群体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有利于该民族或该群体生存、繁盛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要求的结果,是集体和个人的创造力与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民族长期存在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活动。所以美育必定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这是一个具有迫切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命题。美育作为一种发展人的感性素养为主体的生命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以美育人,美育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与专业的艺术教育职能不同,它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造就具有敏锐洞察力,丰富的个性和高尚的审美趣味,以及多种爱好的一代新人。
总之,美育是德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为目的,并对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作用。美育作为教育手段能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走向人格完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美育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待于人们意识的转变、提高,从根本上变革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多样性的实践形式,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些将有利于人类及其人格的进步,最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